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积极评论并留言,讨论宁欣老师的观点,或者提出疑问,我们会定期送出宁欣老师的赠书。
五代十国南唐画家顾闳中画有一幅《韩熙载夜宴图》,弥漫着纸醉金迷的奢靡和及时行乐的颓废气氛,但其上乘和创新性的表现手法,使其成为传世名作,甚至被著名导演冯小刚借用作为电影的名字——《夜宴》,而这部电影也恰恰是以五代十国为历史背景。画面上盛宴的背后,当然是民众的血汗与尸骨。
(《韩熙载夜宴图》)
酷吏肆虐
五代十国时期不要看时间短,却也出现过一些著名的人物,尤其是这些著名人物如果是皇帝或重要大臣的话,在历史上的影响就更大了。暴君和酷吏南北都有典型代表。五代,从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到后周的柴荣,都是依靠武力上台,也都是被武力推翻或杀掉的,武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必然会影响整个朝代。五代各朝历时短,更代频繁,即便是同一王朝的更代,也往往充满血腥与暴力。五代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就是一个典型的暴君,嗜杀成性。南汉高祖也是暴君。他们手底下的贪酷之吏不仅严酷,还因为有很多奇葩之举而“流芳百世”。
如先为后唐大臣后又投奔后晋的赵在礼,虽然行伍出身,但却非常善于敛财。他在多地任职,辗转于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因经营有方,长安、洛阳及他所任职的各地,都有他投资和购置的宅邸店铺,积累财富达巨万。后唐时,曾任职宋州节度使,因竭力搜刮,百姓不胜其苦,闻知他被调离,史载: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被民众视为“眼中钉”,可见积怨之深。未料想,他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要求朝廷让他再留任一年,此君杀了个回马枪。他为惩治民众将其视为“眼中钉”,居然为此开征“拔钉钱”,依据他管内官府掌握的户籍,每人征收一千钱。后契丹入侵,他避乱途中,遭契丹凌辱并勒索财物,不胜其愤,最终选择自缢而亡。
南方九国也有类似的人物。如张崇曾为吴国庐州观察使,因擅于搜刮百姓,并经常不循法度,聚敛巨额财富,士人和普通百姓痛苦不堪。吴国皇帝巡游到江都(今扬州),他赶去觐见,老百姓非常希望他改任,纷纷相传:“渠伊”一定不会回来了。“渠伊”是当地方言“他”的意思。没想到,他又回来了,得知百姓的口口相传,于是按人头加征“渠伊钱”。第二年,张崇又到都城金陵(今南京)朝觐,民间又盛传他不会再回庐州,但吸取渠伊钱的教训,不能直说,百姓只好道路相遇时,“皆捋须为庆”,即通过捋胡须的动作表示庆贺张崇将会离任。没想到,张崇继续留任,也如赵在礼一样,变本加厉,又加征“捋须钱”,百姓凡有胡须者无端又受一重剥削。民间盛传张崇如厕时失足而溺亡。不知是否有真凭实据,但至少反映了老百姓期盼恶人自有恶报的心理。五代十国地方官可以随意加赋,也是一个时代特征。
税无法度
唐朝的赋役比较简单,前期施行租庸调制,名义上是按田亩征收租税,其实主要是按丁壮征收相对固定的田租,按户征收调,即纺织品。因男耕女织是个体小农家庭的基本生产方式,每个青壮劳动力都要承担劳役,后改为可以缴纳纺织品折合役,即庸。德宗以后实行两税法,主要按财产划分户等,然后按田亩和财产交税。政府如有营建修缮等工程,再用缴纳的税钱雇人服役。工商业主要征收通过税(关津税门税等)、落地税和交易税等。唐朝赋税比较规范化、制度化。
五代十国的税种泛滥异常,各国都有名目不同的税,甚至滥征、强征屡见不鲜。我们上述的那些奇葩之税,就是产生于五代十国这个政出多门、多国割据、法度不一,甚至无法无天的时代。唐朝在实行两税法时,已经废止了人丁税,但五代十国时期又恢复了,显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这一时期不仅继承还创新了诸多的杂税。这一时期的杂税五花八门,仅史书的有关记载,就有:
小绿豆税、随丝盐钱、蚕盐钱、农具钱、牛皮税、牛租(后梁创)、曲酒钱、屋税、水场钱、资妆税、纺织品税(前蜀)、猪税(前蜀)、水产税、家畜家禽税、果蔬税、茶税、桑栽税(前蜀)、鸡鱼卵菜箕帚(zhǒu)税(吴越)、江湖陂塘税(凡聚鱼之处,吴南唐、吴越、荆南、闽、南汉)、山泽税(吴越、闽)、盐税、柴薪税、地铺税(住税)、泊脚(海外来的商船)税。
草木鱼虫无不取税。在不同环节上征收,有针对物品本身的,有针对种植或捕捞的,有因交易产生的,有设在流通、运输环节的,还有重复收税的,如大冶地区,捕鱼已经有税,再加收缯纲钱。
各国税法不一,国内地方官还可自立名目和自行加征。计税单位不一,如对过往货船征税,有按船只数量计征,也有按所载粮食的重量计征,除了历代都征收的直接税——生产税、工商税外,增加的有房产税(房产税的征收是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后唐征收的农具钱,普遍征收的名义为供军的鞋钱。后唐征收的布袋钱,因农户在交税时使用了官府提供的布袋,即便自家准备了布袋,也要加三文交给“擎布袋者”,即付给帮助撑开布袋的人。牛租,原本是后梁将官牛借给无牛农户,收取一定租米,但后来成为一种挂靠在两税上的额外负担。官员可以擅自加税,因此名目繁多。又实行两税的加耗,就是借口缴纳赋税的过程中会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发生损耗,这个损失要由纳税人承担,明目张胆地增加税赋。不仅粮食有“鼠雀耗”,缴纳纺织品、蒿草等都有加耗,而且一些地方官还任意加征。这一时期,还出现预征的情况,官府提前预征若干年的赋税,百姓的负担又加一重。甚至还采用大斗收税的方式加重盘剥,后汉、后蜀和南汉最为突出。
总之,正税加征、杂税繁多、政出多门、税法不一、不循法度。
军人黥面
官府对百姓的盘剥不仅是各种正税和杂税,还有繁重的劳役。五代十国的劳役也有很多名目,被史家称为“千征百战的时代”,恰恰表明这个时期战争的频繁和老百姓承担劳役之繁重的特点。除了兵役的征发,河工和军工的征发是最主要的负担。此外,还有各种杂差役和杂徭。
先看这一时期的兵役。北方要对付契丹、地方割据势力和与南方对峙,南方以保境安民为主,但仍然有局部战争,南北诸国兵役畸重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北方的兵役更为沉重。如后梁由于兵役太重,包括不少现役军人在内,很多青年男子都自残身体以避兵役,尤其是山东、河北等地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割据幽州的刘守光,将强征入伍的士兵脸上和手臂上刺字,大概是怕他们逃跑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就如同我们在《水浒传》中看到的宋江、林冲、武松等作为犯人而遭受“黥(qíng)面”。黥面是起源于先秦时代的一种刑罚,又称为“墨刑”,即在脸上或身体其他部位刺字并涂上墨等颜料,作为永久性的记号,以示惩戒。作为防止兵士逃跑的措施,则始于五代的刘守光,后被宋代所沿用。“黥面涅手”之制在士兵中的推行,说明军人地位的低下。这一时期还发生为了临时需要,拦截过往商旅,强掠为兵的行为。如后晋和后唐都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安从进,凭借长江之利,劫货劫人,将所劫商人一律充军,为防止逃跑,把他们的脸上都刺了字(皆黥以充军)。即便南方因为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兵役负担较北方轻些,但籍民为兵、驱民为兵,都经常发生。
军工之役。战争频仍,兵役繁重的同时,为军事需要的军工征调当然也就随之加重了。军需物资的运输,兵器的铸造,随军修造军事和生活设施等都需要大量的民工。李存勖曾征调河北魏博地区民夫三万随军,主要承担“营栅之役”,即建造营房、栅栏等劳作。周世宗攻打淮南(南唐)时,征调了今河南、安徽等地八州数十万民工随军。这类军工之役,北方民众的负担显然更重些。
(李存勖)
河工之役。北方主要是应对唐末以来黄河的持续泛滥,以及与黄河水系、海河水系、淮河水系等相沟通的汴水、颖水、洛水、伊水、滹(hū)沱河等河患。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会造成严重的河患。黄河水患主要是三个因素,一是唐末五代属于黄河的泛滥期,沿河自然生态的破坏,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二是自东汉王景治理后,历经八百年,河泥淤积,河床抬高,泄水不畅,容易造成溃堤决口;三是人为的破坏,如唐昭宗时,黄河水位暴涨,当时已经执掌朝政的朱温,为防滑州(今河南)被淹,就下令“决二河”,让河水夹城而过,虽然保住了滑州,但却造成河堤溃决,千里汪洋。各势力之间争战时,也会采取决河以阻挡敌军的行为。如后梁末帝时,决河堤以阻挡后唐军队。不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所致,河水的泛滥都给社会经济和国家稳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北方各朝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征调民工动辄成千上万,采取各种措施,以缓解河患,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南方的水利工程建设
兴修水利是这一时期南北方都很重视的工程。南方诸国因地理环境的原因,水利兴修工程远远多于北方。
南方各地水网纵横,各国都重视水利事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也是当地民众所承担劳役的重要内容。比较著名的工程,如南唐时对练湖的修复工程。练湖位于今天江苏省丹阳境内,不仅能灌溉良田,还能蓄洪泄洪,调节水势,沟通其他水系。
(练湖平面图)
吴越国主钱镠主持修的捍海塘,治理杭州湾钱塘江海潮的侵袭。据史书记载,修筑时,大海波涛汹涌,海浪一阵高似一阵,昼夜冲击,修筑海塘的工程无法完成,于是,钱镠就命人采山阳的竹子,令工匠打造三千只箭,招募五百名能使用强劲弩机的射手,迎着浪头射箭,迫使海潮回转钱塘江。又命人剖开大竹,制作竹笼,长数十丈,放入巨石,又采伐罗山中长数丈的大树,植入水中,与横木配合为塘,陆续修筑的长度为一百二十四里。2014年,考古队发掘出吴越时修筑海塘的部分遗址和遗物。虽然富有传奇色彩,但也足以说明工程之艰巨,以及修建者的坚定决心和意志。捍海塘不仅保护了海岸附近的良田,也保障了杭州城城墙的扩建工程。不仅吴越国,其他南方各国,都有较大规模和频繁的水利兴修工程,这些工程都役使了大量民夫,但同时也保障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钱塘江大潮)
再如圩(wéi)田,虽然唐时南方已经出现,但五代十国时期有较大的发展。圩田也称围田,是指沿江、濒海或滨湖地区筑堤围垦成的农田。地势低洼,地面低于汛期水位,甚或低于常年水位。南唐与吴越在各自境内大修圩田,一般由官府主持,每圩方圆几十里,并根据不同的地势分别栽种不同的作物。如地势低,大都栽种水稻;地势较高的就种棉花、玉米等旱地作物。因地制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太湖溇港圩田,2016年入选第三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这一时期的劳役还带有另一个地方特点。北方朝代更迭频繁,战事不断,又有契丹等的侵扰,因此历代劳役的大头——营造宫殿和城墙的工程往往无暇多顾,再加上五代的都城或洛阳、或开封,都是古都,后周扩建开封时,工程较大,也不过用5万5千民工,十天就完工。南方各政权多为偏安局面,各保一方,因此,多有营造,吴、南唐、吴越、闽、南汉等国帝王,都有修建豪华宫室的记载,南方君主的骄奢淫逸也在“穷工极丽”中一览无余。如闽康宗王昶修造的紫微宫,装饰以水晶,楚马希范所建的天策、光政等一十六楼,天策、勤政等五堂,栏栅皆用金玉装饰,墙壁皆涂抹以丹砂。这些事例,不能一一列举。奢华的背后,就是农民沉重而无休止的劳役。
我们上面叙述的还不包括名目繁多的杂差役和杂徭。如官使过往、皇帝巡行、在各级各类官署当差,很多这类的杂役都是由不到成丁年龄的中男(少年至成年之间)承担,虽然也有纳钱免役的举措,但似乎并不普遍。
总之,盛宴的背后,是百姓承受的税繁役重。
第四讲复习课
你好!宁欣老师的第四讲结束了,我们来复习一下。
唐朝赋税比较规范化、制度化,前有租庸调,后有两税法。相比之下,五代十国的税种泛滥,不仅恢复了唐朝被废除的人头税,草木鱼虫无不取税,地方官还可自立名目、自行加征。
除各种正税和杂税外,百姓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役。五代十国时期战争频繁,兵役畸重。包括现役军人在内的很多青年男子都自残身体以避兵役。割据幽州的刘守光开始在士兵的脸和手臂上刺字,此做法被北宋沿用,反映出军人地位的低下。这一时期还发生拦截过往商旅,强掠为兵的行为。
除兵役外,百姓还要承担军工和河工之役。军工之役是指运输军需物资,铸造兵器,随军修造军事和生活设施。
唐末以来,黄河持续泛滥,给社会经济和国家稳定造成巨大影响。北方各朝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采取各种措施缓解河患,取得一定成效。南方诸国因地理环境的原因,水利兴修工程远多于北方。比较著名的有南唐修复练湖、吴越修筑捍海塘、大修圩田等。这些工程都役使了大量民夫,但也保障和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这一时期,北方朝代更迭频繁,战事不断,加上契丹侵扰,因此历代劳役的大头——营造宫殿和城墙的工程往往无暇多顾。南方各政权多为偏安局面,各保一方,因此多有修建豪华宫室的记载。这一时期还有名目繁多的杂差役和杂徭。很多杂役都是由不到成丁年龄的中男承担,纳钱免役的情况并不普遍。
总之,五代十国的赋税劳役繁重,盛宴的背后,是百姓的血汗与尸骨。
这就是本节课的要点,谢谢您的收听。
加入学习群 可添加运营微信:liaojie86
原来有段时间的“开瓶费”的祖先是“擎布袋税”😂
之前听前面老师的唐税制还是有点模糊,这节宁老师顺提了一下反而清晰了,强烈请求宁老师再讲一下隋唐!
宁老师讲的很好,声音也很亲切
五代十国时没有玉米,种植棉花有待商榷
草木鱼虫无不取税
唐末从租庸调变两税法,有点地方加税滥收现象,但是不是很严重。五代十国时期滥收税现象特别严重。
税务的改变跟时政也有很大关系。
没想到五代军人就底下了
阳光下的孩子是我 回复 @甘心207: 不是低下了,而是征兵过度,战争频繁,逃逸就多了,为了控制他们而刺字;再加上以前只有良家子才有资格当兵,之前世家、贵族又在整个唐代被大幅度打压,五代十国时剩余点残力继续被打压,当兵越来越没有荣誉感。
想保存文档可以吗?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文刀金帛_c2: 文档支持网上阅览哈~
请忠于原稿。。。不需要编辑自行发挥。。。
秦八里 回复 @爱呆瓜的梗青森: 手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