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第十一章 个人与社会(3)

《自卑与超越》第十一章 个人与社会(3)

00:00
04:10
《自卑与超越》第十一章 个人与社会(3)

社会兴趣与社会平等
我们从小在家庭与学校里就被教导要对别人感兴趣,实际上是从小便被培养一种社会兴趣。实际上,社会感并非遗传,但社会感方面的潜能却是遗传而来的。这种潜能的发展还会与下列因素相一致:父母是否对孩子感兴趣,以及孩子对所处环境的判断。
假如孩子觉得周围都是敌人,就无法期望他交到更多的朋友,也难以成为别人的良友。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是别人的奴隶,那么他以后就难以与别人和平相处,而总是期望控制别人。倘若他们只关注自己的身体,就会逐渐把自己同外界隔离开来。
关于这点,我们在前面已提及,比如,父母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并与外界保持友好而亲密的朋友关系。假如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觉得家庭内外都有值得信赖的人。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一分子,并认为可以与别的孩子建起友谊。于是,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就为一个人日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做了准备。
实际上,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具有社会性的人,成为人类中平等的一员。一个人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可能真正意义上面临生活,并努力寻找到促进他人幸福的有效途径。
假如一个人可以通过有益的工作与幸福的婚姻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就不会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会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友善。在这个世界上,他可以遇到自己喜欢的人,还可以得心应手地应付自己的困难。他会这样勉励自己:“这是我的世界,我要行动起来,积极筹划人生,而不应该是坐等观望。”
于是,他会觉得自己属于整个漫长人类进程中的一部分,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正是自己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时代。的确,这个世界存在邪恶与困难、偏见和灾难,但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世界,通过改善它们,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我们相信,假如每个人都能这样面对自己的任务,那么,他们会为改善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要再次重申的是,我们人生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唯有以合作的方式才可以解决。基于此,我们对一个人完整的评价也正是这样:他在工作上应该是个好同事,在爱情和婚姻上是个好伴侣。唯有如此,才可以证明他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