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讲.《赠从弟》|刘祯:借物抒情的范本

第十九讲.《赠从弟》|刘祯:借物抒情的范本

00:00
19:24

课本内外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

(1)亭亭:高耸的样子。
(2)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3)何:多么。
(4)惨凄:凛冽、严酷。
(5)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
(6)”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7)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魏诗》卷三。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8)从弟:堂弟。


知识拓展 

刘祯的赠答诗以赠诗为主,《赠从弟》、《赠五官中郎将》都是单向赠诗,有赠无答。《赠徐干》诗有徐干的答诗《答刘祯诗》,刘祯再有一首《又赠徐干诗》,三诗往复。其实对刘祯而言,他勉励从弟,一诗一咏,句句咏物,谆谆劝勉,其实亦为自励,是对自己当守高洁之志的激励。


不过,《赠从弟》三首“本不期于咏物”,而在于赠人;但是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却又是咏物诗。这三首诗分别从形象和物性方面赞咏了萍藻、松树和凤凰。


我们所学的课文是其中的第二首。这三首诗其实应该放在一起对读,那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领略刘祯诗歌的艺术特质。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萍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其三:

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郦师点拨 

正是自刘祯开始,历代诗人都喜欢在诗歌中歌咏松树,并在松树意象的创造上有新的发展。


譬如左思,在“山上松”的基础上,塑造出“涧底松”的新的意象,表达的是当时寒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不平之情。西晋重视门阀士族,许多士子一生郁郁不得志。左思《咏史八首》其二中云:“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有才华而志不得申的志士,诗中的悲愤沉郁之气汹涌而出,抒发诗人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又如,陶渊明《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陶渊明除善写菊花外,诗歌中也多有松的意象。他笔下的松树则多以孤立的形象出现,这与诗人归隐田园,遗世独立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而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其一“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白居易十首《和答诗》之《和松树》“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等诗歌中,都可以看到刘祯这首诗的影子,有些句子更是直接借来。 “亭亭”显然己是一个形容松树的固定形容词,而诗中以青松表达的都是诗人们的傲然气节与不屈风骨。


思考探究 

请分享一首你知道的借物抒情的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花开两朵_3f

    先生您好!想请教一下您,诗经大雅卷阿,其中卷阿两个字,我记得带孩子去参观周公庙,当时听到的讲解是这两字应该读quan wo?今天听您的课,好像您读quan e?我不知道会不会是我记忆有误。令,我和孩子都非常非常喜欢您的课程,小家伙是您的粉丝哈

  • 瑞雪zrm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

  • 阳阳的糖果屋

    赠从弟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爱莲晓语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分享🌾 🍀

  • 可可爱爱小叮铛

    一句诗,一个情。读古诗,读诗人!🌹

  • smile小琳

    先生,您好!有个问题想问一下,《将进酒》中的”将”应读“qiāng 还是”,“jiāng”呢?要怎么解释呢?

    幸运鸟16 回复 @smile小琳: qiang

  • 小尤皎洁的月亮

    先生好

  • 焉如尘

    假期中,先生还在更新课程,辛苦了!// 先生,晚安!

  • 许我青宁之小酒窝

    感谢先生,旅途中仍不忘更课

  • 冰晶小雪花

    先生您好,亭亭和瑟瑟都是叠词这里有什么用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