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秋中之秋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今天这一讲,咱们说一说寒露。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九月
有一则谚语,在现代生活当中已经逐渐陌生了,就是:“寒露搭桥,夏至拆桥”。从前,村边渡口的木板小桥在夏至汛期来临的时候需要拆卸掉,而到了雨季消退的寒露时节,再把桥搭建起来。作家赵树理曾经这样描述:“每年搭桥的时间是寒露以后----早了水大,迟了水凉”。而现代的桥梁已经没有了那般的季节性。
从前,漫长的岁月里,人们真的是跟着节气过日子,无论农桑,无论风物;无论起居,无论行止。
寒露时节,不仅雨水锐减,气温也迅速走低,日照也明显地少了。
台湾有句谚语,叫做:“九月狗纳日,十月日生翼”。
是说到了农历九月,秋阳难得,就连狗都知道得抓紧时机晒晒太阳。待到十月,白昼短暂,又难得响晴,太阳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不留神就飞了。渐渐地,晒太阳,也成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免费养生。
寒露的季节版图上,秋的面积539万平方公里,冬的面积362万平方公里。而在寒露时节的半个月之中,冬会大举“侵略”,将秋之领地“侵吞”180多万平方公里,从而在疆域面积上一举超过秋。
而由秋分至寒露,秋在南方“战场”斩获颇丰,一举占领江南。其间,夏的面积锐减六成以上,只能借助南岭“天险”苦苦支撑。
所以寒露时节,是秋季节气中季节版图的疆域格局变化最大的时段。
清代-恽寿平王翚花卉山水合册(十)
谚语说:“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是说大雁最迟(农历)九月九,从它们的度夏地,该来的都来了;小燕最迟(农历)三月三,从它们的越冬地,该来的都来了。白露物候是“鸿雁来”,寒露物候是“鸿雁来宾”,说的是白露时看到第一批鸿雁南飞,寒露时是最后一批鸿雁南飞。
苏轼写道: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lì,鸟鸣)。
他感觉露水变冷了,烟气变凉了,芦苇也不开花了。天边的鸿雁,声音凄清而高远。
但鸿雁只是匆匆过客,过了寒露便了无踪影,人们锦书遥寄的心愿再也难以通过鸿雁传书的方式实现了。
而在鸿雁渐远的同时,是蝉噤荷残的景象。
鸣蝉沉默了,荷叶凋零了。成语“噤若寒蝉”,描述的就是深秋时节肃杀气氛下的集体沉默。深秋时节,因为渐渐萧疏残败的景物,人们称之为老秋、穷秋,“穷秋九月衰”,似乎时光正在走向衰老。
“寒露霜降水退沙,鱼落深潭客归家”,从秋分物候的“水始涸”,到立冬物候的“水始冰”,由密到疏,由繁到简,由动到静。一切变成简约而清净,有人怀念曾经的繁盛,但也有人更享受深秋的这一份清净自在。
寒露时节,花鸟草虫,该飞的飞了,该睡的睡了;该谢的谢了,该歇的歇了。但农民们还没歇。
我们经常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实际上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
秋天首先是忙着收,有的早一些,是“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有的晚一些,是“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元代-嘉禾图
寒露的时候,人们在忙着收。寒露到,割晚稻。
而且除了收割稻谷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收。
比如收葱: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比如收烟:寒露不摘烟,霜打莫怨天。
还有:九月九,摘石榴。
有: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有:寒露起薯,霜降开园。
还有:寒露柿子红了皮,摘下去赶集。
而且收完了,还要翻地,寒露霜降,耕地翻土。还要打场,还要晾晒:寒露割谷忙,霜降忙打场。
在台湾,寒露时节,九降风开始降临,正好是晒物之际。我在文本当中贴了一张照片,是台湾新竹的农民人家在晒柿饼。人们说很多物产都是晒出来的,比如秋分晒盐,寒露霜降晒柿饼,立冬小雪晒鱼干。
再说寒露时节的种。24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地区,寒露节气是冬小麦播种的标准时间节点。冬小麦每年就是重复着寒露种、芒种收这样一种循环。所以寒露对于24节气起源地区而言,是一个很特别的节气。
中原地区的谚语是: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收棉花、收豆子,然后种麦子。
长江中下游地区要晚一些,是: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从华北到华南,播种冬小麦的时间用一个句式基本上就能够概括。
华北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中原地区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江南地区是: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
而华南地区是:霜降早,小雪迟,立冬种麦正当时。
在其他地方叫做秋种,而在华南称为冬种。
哪个节气早,哪个节气迟,哪个节气正当时。在中国,这几乎是关于节气与农时的通用句式。
当然,随着气候变化,冬小麦播种的时间有所推延。比如以前华北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但现在呢,往往是“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一斗”。气候变暖了,农活儿也就跟着春天动的早,秋天歇的迟。
正因为寒露是秋收秋种的关键节气,尤其是冬小麦的“落地”节气,所以人们格外在意寒露的天气,并以此占卜后续的天气走势。
比如“寒露晴天冬雪少,春雨多”,如果寒露当日是晴天,那么可能冬雪少、春雨多。
比如“寒露有雨沤霜降”、“ 寒露多雨,芒种少雨”,如果寒露当日下雨了,那么霜降就可能多雨,而来年的芒种,也就是麦收时节可能少雨。
人们觉得寒露下雨了,阴雨就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叫做“寒露有雨雨淋淋”,一直到什么时候呢?“寒露闹天,闹到立冬”。
再比如北方谚语“寒露阴雨秋霜晚”。人们觉得如果寒露下雨,霜冻会很晚才降临。而在南方,说法恰恰相反,“寒露无雨,百日无霜”。
而且人们还根据寒露天气来推测初雪的早晚,如果有风,就很容易下雪,叫做“寒露霜降节,紧风就是雪”,如果有雾,也很容易提前下雪,叫做“雾天寒露雪前赶”。
人们关注寒露天气,一个更重要也更现实的原因,是它关乎南方的晚稻。
寒露时节,往往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过后,秋风紧。
谚语说:寒露雨风,清明晴风。是说清冽的秋风是在秋雨之后接踵而来。
然后往往是气温骤降,严霜降临。谚语说“寒露有霜,晚稻受伤”。所以人们特别留意寒露的天气变化。谚语说:“不怕霜降霜,只怕寒露寒”。人们之所以不怕霜降的霜,是因为霜降的时候晚稻已经收割完了。之所以最怕寒露的寒冷,是因为那是最后的临门一脚,晚稻的收官阶段。如果功亏一篑,就太可惜了。
在南方,对于晚稻而言,叫做“寒露雨,偷稻鬼”、“寒露风,稻谷空”,下雨也不行,刮风也不行。
有一个专业名词,就叫做寒露风。所谓寒露风,并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寒露时节的风。农谚说: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寒露风原指华南寒露时节危害晚稻成长的低温现象,或者是干冷型的凄风或者是湿冷型的苦雨。而当双季稻北扩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晚稻的这种灾害性天气偶尔在秋分前后便开始流行。所以广义的寒露风,未必只是风,也未必只发生于寒露,而是危害晚稻的低温综合征。
“九月江南秋色,黄雀雨,鲤鱼风。”
在江南,从前人们将农历九月的雨称为黄雀雨,风称为鲤鱼风。
天气渐凉,黄雀忙于搜集过冬的粮草,所以比平时更勤快,也就更容易被人们关注到。
为什么叫鲤鱼风呢?或许是因为这个时候鲤鱼最肥美,也可能是因为秋风吹起的波浪呈现鱼鳞的形状。
杜牧诗云: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深秋时节,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寒露节气,如果晴天,标志性的景色是“碧云天,黄叶地”。如果有风,“云悠而风厉”。如果有雨,是“寒露洗清秋”。 没有浓抹之美艳,却有淡妆之清雅。
有人说,寒露,是秋天中的秋天。虽然秋已渐老,但却是彩色的秋。“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好吧,就在这清冽的日子里,观赏秋天绚烂的“晚节”吧。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说的是寒露的气候和物候特点以及寒露时节的秋收秋种。
欢迎您继续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寒露来了,该穿秋裤了!
小镇里的花yu 回复 @张百万168: 那你快穿起来,保暖。
宋老师真的很用心。感谢宋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节气知识。
听友263535383 回复 @anndamy_ej: TV
很及时的节气常识,宋老师点赞!
谢谢宋老师!国庆快乐
听友251689842 回复 @__梦里不知身是客___: 👍👍👍👍👍👍👍👍👍👍👍👍👍👍👍👍👍👍👍👍👍👍👍👍👍👍👍👍👍👍👍👍👍👍👍👍👍👍👍
寒露:如果晴天,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如果有风,云悠而风厉。如果有雨,寒露洗清秋。
观天执行 回复 @梦想绽放_dc: 幽默风趣,国家级名嘴
还是能够看到作者是尽了心的。迹象迎合年轻人讲得幽默风趣一些,又想把文化的积淀再挖深一些,不容易!
听友370020369 回复 @廿四节沏: …
红楼梦白话米德
鸣蝉沉默,荷叶凋零。
我要穿秋裤,冻得扛不住。 一场秋雨来,十三四五度。 我要穿秋裤,谁也挡不住。 翻箱倒柜找,藏在最深处。 说穿我就穿,谁敢说个不。 未来几天内,还要降几度。
听友85568786 回复 @仰朢星空_: 8
今年的寒露“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