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轻松摆脱社交恐惧症?

如何轻松摆脱社交恐惧症?

00:00
06:19

如何轻松摆脱社交恐惧症?

     社会生活避免不了要有社交圈,但是有些人在社交场合的心理状态总是不佳,这就会阻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而这种心理状态,实际上就是社交中的病态心理。纵然有时我们会觉得世界如此复杂、黑暗,甚至荒谬,但我们依然要选择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我们总是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甚至觉得在公共场所与人交往,也是一件极其恐惧的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又该怎么办呢?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些人:与人打交道时,不喜欢假惺惺地称兄道弟;喜欢和自己看得顺眼的人来往,不喜欢那些自来熟的人;一到人多的场合,就插不进话。


    再接着往下看,在你的身边,兴许还会有这样-一些人:有的女人说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出去逛街,若是问她原因,她竟然会说这样自己就完全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下,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心里焦虑不安;有的男人在公共卫生间,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了才肯“嘘嘘”,或者干脆直奔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


     还有一种人,他们的表现更加极端,就连排队候车或是在商场购物都会有压迫感,他们不敢与人对视,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就能让他们陷入严重的焦虑、惶恐中,甚至发颤、出汗、心跳加速。



     以上所有这些人的共同之处,就是讨厌面对人群或是害怕面对人群,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尤其是在不熟悉的社交生活和群体中,往往会产生焦虑和社交障碍。



     实际上,这些人在私底下做这些事时并没有任何困难,只有在别人注意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才会发生障碍。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交恐惧症”。这些人害怕在公共场所讲话,甚至是害怕与他人进行简单的对话,害怕约会,害怕拥挤的公共休息室,害怕在他人面前写字,等等。



     那么,这种社交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一般来说,这与我们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童年时期,我们常常会被家长要求“向爷爷奶奶问好”“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可是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人完全是素末谋面的陌生人,然而,家长经常忽略给孩子“准备接纳”的心理缓冲时间,再加上为了表现出自己得体的教养,所以会强行要求孩子这么做。



     结果,如果孩子不愿说话,或是躲在大人身后,而家长又特别好面子,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受到批评,甚至被当众责骂。殊不知,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指责极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比如,在见到认识的人时,如果没有主动打招呼,就会产生羞耻感,觉得大人不喜欢自己了,进而逐步产生畏惧的情绪,害怕见到认识的人,更不敢与人对视。



   生活中,不少社交恐惧症患者就是这样从小埋下了阴影,他们年幼的心里,永远也忘不了那次受到指责时家长的眼神和语气,因此在后天的成长中害怕与人接触,变得自闭。



    当然,社交恐惧症并非对胆小、平庸者情有独钟,那些从小被夸赞的“别人家的孩子”、出类拔萃的精英也可能不幸中招。由于他们特别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又十分享受别人的鼓励与肯定,因此,如果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完美,就会对负面评价表现得异常敏感,结果整个人变得惶恐不安。



     事实上,这种人害怕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他们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对自我的盲目要求上,一旦没有得到别人的关注或肯定,宁可选择回避社交。这样,似乎恐惧没有发生,其实对于社交的恐惧已经在其心里生根发芽了。



     如果你正遭受社交恐惧的困扰,又该如何逃脱缰绳呢?首先,不妨停下来想一想,你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俗话说:”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都没有那么完美,当然也并非一无是处。在明确自己的长处与短板的前提下,不跟自己较劲,不对自己一味地挑剔与苛求,正视并允许自己不够完美,这才是根治社交恐惧症的良方。


    不过,社交恐惧症并非很多人认为的只是人际关系问题那么简单,它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不接受专业治疗,则很可能会成为一种慢性甚至是终生疾病,更可怕的是,这种疾病几乎没有改善或者恢复的可能。所以,必要时,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心理疗法,通过放松心理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社交恐惧的目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