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睡平安】084. 富贵和不富贵的心智模式

【睡睡平安】084. 富贵和不富贵的心智模式

00:00
18:00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你所做的、所想的、所说的是否自洽 



大部分中国人,对突然有一天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其实是很茫然的。比如,有些人一夜之间不小心成为了千万富翁,北京很多人都是这样。


十多年前,被朋友拉着在三环边买了套房子。住着住着,有一天房地产中介给他打电话说:“大哥,请问您的房子卖吗?”他问卖多少钱,中介回答:“一千两百万。”


每月挣一万块钱的人,突然听说自己每天用的厕所值五十万,住的房子值一千两百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一千两百个月的工资耶,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工作一千两百个月吗?一年有十二个月,十年有一百二十个月。这也就是说,得不吃不喝连续工作一百年,才有一千两百万。而现在,硬生生地在五到八年之间,就成为了一个富贵之人。


很多人面对这样的状况,内心里面其实既高兴,又有点儿隐隐的不安。为什么会有种隐隐的不安呢?


又假如你“很不幸”,没有买房子。这几年下来,打快车上班,甚至有些时候不得不打专车,来回于城市之间。如果突然有人告诉你,只要把公司的人力资源档案,还有一些机密文件给他,你就能得到十万块钱(这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有些人会因此而动心,但如果你真的这么干了,终究还是会有点儿不安。


那么你为什么不安呢?


这种处在富贵中的不安,和你要想脱离贫困产生的不安,其实背后都是一样东西在起作用——一种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之为“仁”的东西。


仁有无数种解释,可以表达为同情心、共感力,也可以表达为良知,或者安心。其实这些解释最终都隐隐地指向一样东西——你是否觉得自己所做的和所想的,还有所说的之间形成某种协同的、自洽的感觉。



做人要有一颗仁心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为什么叫“去仁”呢?说明仁本来就在你的身上,你要花点儿力气,才能够把它拿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起码在孔子那里,他相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良、自洽、自在的需求。


如果我们身边有一个很努力的朋友,经历了巨大的艰辛,流了很多泪水与汗水,终于拿到了世界冠军,你会发自内心地为他感到高兴。


这看起来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为什么你会高兴?


因为你能够体会他之前所有的辛苦,曾经在你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煎熬。当你看到他努力了、坚持了,最终获得了应得的结果,便会有种好像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获得了成就的喜悦。


所以孔子特别强调,做人要有一颗仁心。


曾国藩说:“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当我们安静下来,全然地斋心时,就会隐隐地感受到一种微弱的善良,与周遭环境共处的同情心,这个状态或许就叫仁。


小梁自不量力,与大家分享对仁的体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如果你看着我讲的《论语》,怀着一颗体会到自己内在新变化的仁心,慢慢慢慢地睡着时,我还是会感到很高兴。


这就是我现在做《梁注论语——睡睡平安》的一个最简单的发心吧。也许我不认识你,也许我未来会认识你,但我知道总有那么一些朋友会因此睡得稍微好点儿。


按道理说,这对我有什么帮助呢?为什么我会因此感到高兴呢?


小梁自己有一间民宅,叫自在喜舍,意为当我们在欢喜的时候,在做一些努力、放弃一些东西的时候,会得到某种隐隐的快乐,这就是仁的基础。


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因为竞争,因为恐惧,因为种种不得已,而把很微弱的基于同情、基于分享而带来的快乐忘掉的话,那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而孔子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老乡醒醒、醒醒,别忘了你还有在这样的状态下获得快乐的能力。”


如果这种基于有如我刚才所说的分享、帮助、感受别人的种种而带来的喜悦,变成一种更为广泛、普遍的社会共识,那么这个社会就会焕发出一种温暖、诚意和喜悦。


觉察自己内心那些微弱的欢喜和不安,很重要 


管理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一个上班族,如果能够让自己的同事常常体会这种温暖、喜悦;一个妻子,如果能够让她的先生回家时,感受到某种自己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欢喜;一个儿子,如果能够借由体会到他爸爸陪他看动画片时(不管什么样的动画片,总之是小朋友看了会哈哈大笑的片子),共同分享了他的快乐,还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沟通的呢?


在童年埋下的这些种子,过二三十年后会结出果子——当你老了,儿子长大了,他或许会陪你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许会接受你把屋子弄得乌七八糟而不生气。


因为他知道那种乱,那种不符合年轻人审美的老年人把家里弄成那个样子,是值得同情的。他能理解你一直活在那样的世界里,也会尊重你。于是社会矛盾就少了很多,报怨也少了很多。


当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儒家不是后来那些被格式化,对人束缚、绑架人的东西。起码在孔子那里,他只是不断地帮助我们变得更精妙一些,变得更有同情心一些,变得更觉察一些。


你觉察到自己现在的富贵,得来的并不是那么光荣,并不是自己的努力使然,便会感到不安;你觉察到自己为了脱离贫困,而做出一些不得体的事,心里也会不安。


孔子说,这种不安很重要,有一天,它会帮助你看清自己的全然究竟。


我常常在一些医术很好的中医大夫那里看见“仁心仁术”这四个字的牌匾,我相信一位好大夫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医术,除了他精通医理以外,还在于特别同情每位病人。


对医生来说,每天都会见到各种各样的病人。那些被我们认为是德艺双馨的、值得尊敬的老大夫,不会因为你的病情很轻,而对你疏忽;也不会因为你的病情很严重,而抱有某种怕你传染给他的恐惧;更不会因为你有一些比较扭曲的人生观,跟他沟通时表现出种种不堪,而让老大夫改变“你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病人”的最基本的判断。


几乎在所有领域,那种实时地觉察自己的感受——觉察到这样做、这样去布施、这样去分享,就会有一点儿喜悦;那样做,就会遭受鄙夷、不耐烦,感到不安。当你觉察到这种欢喜和不安时,就会生出属于自己的道心与佛心。


尽管“道里道气”“佛里佛气”是小梁不太认同的,但我仍然觉得儒家的心法其实与另外的修行法门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都是帮助你不断地觉察内在的欢喜与不安。尽管在这样一个重口味的时代,那些很微妙的情感常常被我们忽略了。


这是有魅力的人和粗糙的人、讲究的人和将就的人的最大区别。希望你能够发现自己内在的那些隐隐的欢喜,还有隐隐的不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星际之声

    梁老师这一味药太高深了,一开始我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讲论语,听着听着,蓦然回首,我才发现梁老师一直在养我们的心,养鱼先养水,养花先养土,想要睡得好,要先把心养好,养心能安神,安神才能安眠,感谢梁老师的良苦用心

    早睡的鹅娘 回复 @星际之声: 你说太棒了!

  • 随u喜

    梁老师讲得好,听了好几遍,受益了

  • 光合作用1993

    刚才因为八岁的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在10点钟时吩咐过他睡觉还没睡,原因他说洗脚水没有为他准备好,我在厨房里忙得没有为他做那些,又急又气之下我无法自控训骂了他一顿……好累!我的头好痛!心也很累……活着不容易!

  • 尸体的眼泪

    冰紫杉 回复 @1356395cwgc:

  • 听友116265223

    感谢小梁用心!真诚的感谢你!感觉到小梁干什么事都很用心!听着睡睡平安还可以打坐,很舒服!

  • 冰冰猫爱

    每天晚上都听这个节目,基本上是瞬间睡着。

  • 星空下的小七

    一直以来,都没有忘记为何拜师的“初心”,希望自己可以坚定“道心”,期待有朝一日能见到梁老师!

  • 玄小芮

    世上没有所谓讲究的人和将就的人,只有对何事而讲究,对何事而将就的人。

  • zchualqr

    梁老师这一味药太高深了,一开始我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讲论语,听着听着,蓦然回首,我才发现梁老师一直在养我们的心,养鱼先养水,养花先养土,想要睡得好,要先把心养好,养心能安神,安神才能安眠,感谢梁老师的良苦用心高人!

  • 听友116265223

    感谢小梁用心!真诚的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