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内外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
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3、荣:犹“花”。
4、致:送达。
5、贡:献。一作“贵”。
知识拓展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郦师点拨
华夏文明和其他很多文明一个典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很多其他的文明体都擅长于空间的扩张,而华夏文明尤其擅长于对时间的延续。也就是说,华夏文明最大的特点即在于对时间的感知,以及为此做出的现实的努力和情感上的各种感慨与宣泄。而诗人们对此的感悟尤其深。就像这首诗,在短短的八句诗内,一层一层渐次写来,将思念之情写得极为细腻、婉转,更在表达思念之情的同时,由抒情出发,最终触及到对时间、甚至是对生命本质的终极思考。
像晏殊的《蝶恋花》说,“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也同样是想寄一封信到爱人的身边。可是山水迢迢,思念的那个人又在哪里呢?一句“知何处”的感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相思,成为时间深处一种旷远的回响。
陆时雍在《古诗镜》里评《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语短情长”,这篇无疑是最具典型性的一篇。通过“奇树”这一意象,由庭而树,由树而花,由花而思,由思而折,折而赠人,而路远难达,难达则更感离别,而其中架构的时空概念,更使得诗歌得以在极小的篇幅内写尽了无限的思念。
思考探究
中国诗词,多喜由物及人,而极为常见的就是望月思人,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如晏殊的《蝶恋花》莫不如此。小朋友们,你们还有想到哪些诗词呢?
郦波老师好,这周我们考试卷(综合运用)上有一道题:网络语言是否应当在写作中禁用?我认为这当然是要禁用的,因为写作文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在书面表达上要用规范的语言,而我们的老师说,不论回答禁用还是不禁用都可以,只要回答的有理就行了。郦老师是怎样看待网络语言呢?网络语言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母语感知能力呢?
泷倪莱 回复 @一棵木又寸: 啦咯啦咯啦咯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德玛西亚啦啦啦德玛西亚啦啦啦德玛西亚啦啦啦德玛西亚啦啦啦德玛西亚啦啦啦
郦老师好, 《答谢中书书》中我听您读的“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与是三声,可是课本上的读音是四声,为什么呢,求解
1387856pusn 回复 @桂园花农: 是四声
先生晚上好,辛苦了!
先生您好 我想问一下 您在讲庭中有奇树的时候谈到游国恩先生的说古诗十九首的共同特点是对人生人生易逝 jixu如流的感伤。 jixu是哪两个字 谢谢解答
这一期第一个背景音乐是岸部真明先生的奇迹的山诶!
佳韵_nq 回复 @双子宝兔: 吉他指弹爱好者的关注点全在bgm上了
先生,揭示诗歌主旨表现对远行人思念的诗句是哪一句呢,我认为是此物最相思,但感别经时。但答案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我想不通
古代的人虽然山长水阔,没有现代发达多样的通讯工具,但心的距离很近,所以古诗表达显得格外情深意长。
是白话简洁 还是文言文简洁呢
郦波老师好,我是您的粉丝,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唯有泪千行,是口字的唯还是惟妙惟肖的惟,分别是什么意思??
节选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 ”这奇树既生在庭中,她自然朝夕看见;她看见叶子渐渐绿起来,花渐渐繁起来。这奇树若不在庭中,她偶然看见它开花,也许会顿吃一惊:日子过得快呵,一别这么久了!可是这奇树老在庭中,她天天瞧着它变样儿,天天觉得过得快,那人是一天比一天远了!这日日的煎熬,渐渐的消磨,比那顿吃一惊更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