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公德:成了传染病的公共审美

审美公德:成了传染病的公共审美

00:00
16:54

课程金句 


第114集 审美公德:成了传染病的公共审美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


我上一次用出租汽车司机的例子来证明,你心怀天下不见得有公德。落实在社会上,特别落实在我们个人身上要做的事情,是人文公德,或者说是人道功德,这点非常非常重要。如果这一点没有的话,你满口都是世界话语,你也不是一个我们想象当中的、理想的、正常的现代人。这里边我必须要说一说,中国文化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有弱项。


我前面讲到,我们在两个“ting”,也就是在朝廷和家庭当中说了千言万语,对公共空间没有千言万语。在人文公德的问题上我们也有问题,比如我们中国文化思考过王道和霸道,这是考虑朝廷的道德;为了考虑家庭的道德,我们考虑过妇道和孝道;为了文化传承,我们考虑过师道和学道。


但那么多道,我们却很少有“人道”,人的社会职能就被分割了。如果我们觉得不行,我们又会冒出一个更大的道叫“天道”,但还是没有人道。中国过去关注的是天、地、君、亲、师,在这里边实在没有提及要关注朝廷、家庭和老师之外的普通人,以及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没有传承关系,也没有其他各种职务关系的人。如果关注这个人,就牵涉到我们所说的人道了。


这个人道就是我所说的人文公德的基础。在中国的文化当中,我们也提出过一些好像要关注别人的观念,但是往往比较快速地过去了,也比较勉强。譬如,孟子讲过,井口一个小孩掉下去了,我们就不要去考虑他的家长是谁,我们也不要考虑我们最后会得到什么报偿,是人的话就会一手把这个小孩抢救过来。这话讲的非常好,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能够在我们后来的文化当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到底他说的是什么?他说是恻隐之心,那恻隐之心又是什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审美公德 

提出过恻隐之心的孟子,还讲过一些非常好的话,譬如我们都知道的“老吾老,幼吾幼”的话,就是要尊敬我们自己家的老人,也要推己及人,去尊敬别人家的老人;我们关爱自己家的孩子,也应该推己及人,去关爱别人家的孩子。这话当然是很好,但是请注意,这是家庭情感的推理性的延伸,逻辑起点还是家庭,而不是公共。公共是退后的,站在家庭的立场上悄悄地往外推演一点。公共如果离开家庭,它找不到推演心理。公共如果离开了从家庭推演出来的道理,它找不到自身理由。公共为什么需要被关注?这个理由我们中国文化一直没有很好的论述,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就比较薄弱了。


我们总是从家庭延伸,比如我们在马路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广告,就是“为了你的家庭幸福,请你遵守交通规则”,还有就是“莫让家人流泪,切勿酒后驾车”。这话都对,但是它的逻辑起点是家人流泪,逻辑起点是为了你的家庭幸福,完全不考虑车祸以后,不认识的人无辜流血伤身。这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体上能够说明,我们的公共空间的逻辑起点是不够的,我们说来说去永远是以家庭或者朝廷为起点。


朝廷为起点,就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当我们讲公共空间的时候,我们往往是以职位划分公共空间的地位、尊敬与否,这个也是我们长久的非公共空间的思维来统帅公共空间,所造成的一个不好的结果。我们传统的礼貌是仰视的,但是现代的公共空间的礼貌是平视的。我们传统的礼貌是隆重的,我们现代的公共空间的礼貌是随意的。我们传统的礼貌是减少自由的,而现代的公共空间的礼貌是进一步增添自由的。我们传统的礼貌是在公共空间的平地上搭建起一座座的阶梯,我们现代公共空间的礼貌是把一座座阶梯都拆卸了,变成平坦的广场。这一点,我们在中国文化当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普及。


在讲公共空间的时候,我出于我的专业,我不能不再讲一个审美公德。我们讲人文公德讲的蛮多了,和人文公德有关的是审美公德。审美公德严格讲起来,也是和人文公德连在一起的,或者说是人文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这个在中国现在,确确实实成了一个大问题。我们现在国家提出要建设美丽的中国,这个“美丽”,就牵涉到审美公德的问题,我有的时候感到心里比较难过。


举个例子。我的家乡浙江,一个既富裕又美丽的省份。但是我们从上海过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在路边看到大量密密层层的房子的顶上,造了大量的埃菲尔铁塔。一个房子造一座罢了,现在是五座四个角,各有一个埃菲尔铁塔,中间有个高高的埃菲尔铁塔,而这几年这个埃菲尔铁塔又被镀上银,越来越亮,而且从街上的货车看,这些埃菲尔铁塔还在运来运去。这实际上造成了什么呢?人文公德变成了一种审美公德上的玷污。


我多次讲过,这些铁塔附近有非常了不起的美术学院,我说美术学院的老师们,你们为什么不站出来阻止这个情景?你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这样的力量,那你们能不能跑到有力量的市长或者更高的官员那,去联名陈述这样的东西是极其不美的?所以,我只要领着国外的朋友或者海外的朋友过去的时候,我一定要讲别的话,要引起朋友们不要注意窗外,因为我觉得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浙江人,感到非常丢人。怎么会有这样严重的密密层层的审美垃圾,出现在我们美丽和富饶的土地上?我自己是呼吁了很多次,只要见到那的所有领导,我就反复的讲、反复的讲,好像他们也不太听,他们对于审美的公德不太在意。这是我们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现在有点好消息,譬如有一段时间,浙江省高速公路边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大广告和大标语都被拆卸了,我当时就鼓掌欢迎了,这太好了,我们的青山绿水就在广告牌后面露出来了。千古的自然,千古的美丽,就被这些莫名其妙的为了赚小钱的那些广告牌完全挡住了。那些埃菲尔铁塔更是如此了,我们的祖先怎么可能允许这样莫名其妙的审美形态的存在呢?但是现在就莫名其妙地冒出来那么多,这是非常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公共审美是一定要受到控制的。


公共审美 

什么叫公共审美呢?就是你的字写的我不喜欢看,我可以不到你的书法展。你的画不好,我可以不到你的画展。你的钢琴不属于我喜欢的那种钢琴,我可以不听你的音乐会。但是一旦你的艺术作品成为公共审美,譬如你的书法变成闹市区一个大商店里边的公共书法了,这我就受不了了。如果你本来设计水平很低,那不要紧,但是你很低的设计水平变成一个庞大的建筑了,这就变成公共审美了,这又是一个大问题了。


欧洲有的国家对于在公共审美里边,弄出那些完全模仿的建筑,或者是彻底糟糕的建筑的人,都要坐监狱的,都要判刑的。虽然我们听起来有点过分,但是这是有道理的。你想想看,一个建筑造好了它几十年不会倒塌,那你知道吗?我们的后代,他本来对审美还没有受到启蒙教育,他的启蒙就是公共审美信号对他们的启蒙教育。他从小天天看着那么丑陋的建筑,一开始他不知道,后来慢慢的习惯了。后来又看了街上那么多丑陋的书法,非常难看的书法,有的是老板提的,有的是一些莫名其妙的领导人提的,都挂在那儿的话,如果他适应了,他就在一座丑陋的学校里边毕业了。这个丑陋的学校就是负向的公共审美的学校,这就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装饰美。蔡元培先生说,我们国家应该以美育来替代宗教,他的意思就是,美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太重要了。大家想想看,我们在旅游的过程当中,一开始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喜欢到欧洲?除了购物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大家非常喜欢一些城市的街道和城市的建筑。平心而论,名山大川我们一点不比人家差,但是那些建筑物的美丽让人很震撼。


譬如,在文艺复兴的时候,佛罗伦萨以一些大建筑学家、大艺术家的标准建设起来的建筑,永远具有审美价值,而我们却经常是“包工头审美”。我刚才讲到,那些丑陋的建筑谁是设计师?我相信,就是包工头,而且这些包工头又带来了一种丑陋的传染性。就像一个病疫一样,成了一种传染病。这个地方开始出现了,后来很快传染开。我很奇怪,为什么我的家乡那么大的领域,都被那么多丑陋的建筑所霸占?丑变成了一种传染病,它糟践了我们的青山绿水,糟践了我们的千古土地,也糟践了我们一代一代所领受的叫做公共的审美学校,都被糟践了。这一点,非常非常糟糕。


有好多人说,审美不是很自由吗?你怎么有那么多的规则?你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愤怒?理由很简单,审美有自由,但是你不能骚扰别人。公共建筑、公共书法、公共雕塑,公共存在的时候,你的丑就变成了对别人的侵害和对别人的伤害了,甚至于是对别人审美权利的剥夺,这一点很重要。


上海有个艺术家,他的家正好在闹市区的路口,他把一个他最喜欢的人的窟窿的骨骼放在窗口,所有的老人、小孩只要经过那儿,就吓得简直魂飞魄散。他在他的家里,他有他的自由,但是终于经过几次讨论,由居民委员会动员他把它拿下来。这个大家就能够理解了,你说你特别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但是你在应该安静的地方用最高的声音放出来,即使这是贝多芬,他在这儿也成了骚扰。所以,大家理解了我的公共审美这个概念吧?公共审美和你的一般的审美自由是两件事情,你必须考虑的是什么? 公共空间,就是public space,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规则。


在这儿呢,我从人文公德一直讲到了审美公德,审美公德是人文公德的一部分,我特别要提出来讲一讲这一点,说明我们中国文化过去不太关心的一个盲区,公共空间应该成为我们在改进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质量,要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空白地带,我们一定要去填补它,如果什么时候我们在这方面填补了,那么中国文化的弱项就会被很好地弥补。


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喀秋莎_mt

    我们国家应该在中小学的课程中设置公共空间课。让我们的后代从小就有公共空间为什么被关注的概念。小手拉大手,让公共空间这个逻辑起点充满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

    雅绚_d0 回复 @喀秋莎_mt: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吾师余秋雨_66

    中国文化创造了很多美,但确实不太重视美。孔子是比较懂得美的,他还编过《诗经》,但在 “真善美”的三维结构中,他更重视善。更具有美学意味的是道家的老庄,《老子》、《庄子》都是上等美文;但老子认为美和真是对立的,所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他更重视真,而庄子连真也迷惑了。法家不在乎美,把全部心思投在法、术、势上。秦汉以后以儒家为旗帜,以法家为实施,文化回荡于道义和权术之间,很难有审美的独立空间。幸好有诗歌的可观发展,但主流导向还是“诗言志”,把审美功能推到了边缘。中国文化藏下了很多美,却不知道美要通过晾晒、传播、教化来形成自己的气场。结果,门内的美不认识门外的人,门外的人不认识门内的美。(先生说)

    文秀_fh 回复 @吾师余秋雨_66: 谢谢余秋雨老师,辛苦了!

  • 兰若字贤芳

    只能说现今的中国普通大众没有审美观,没有美感的需求,只求实际利益。比如有的人盖房子为了把房子盖大点,连门口一小块三角地都盖进去使房子看起来很不稳重,也不愿意留点空地种花增加美感。再看孩子们的着装 很多父母给孩子穿花里胡哨的很夸张的“时尚”衣服,颜色和款式都不整洁大方。幼儿园甚至小学低年级教室布置的花花绿绿,一直刺激孩子的眼睛,哪能安心学习。最可怕的是,从小耳融目染,就以丑为美了。美育很重要却一直不被重视。

    舒心的舒欣 回复 @兰若字贤芳: 是的,没有需求。这是关键。

  • 大圣他爹地

    作为一个设计师,听到这里我真的不得不说一句,有些时候真的不是设计师的问题,甲方爸爸的审美才是决定因素!

    江南二月兰 回复 @大圣他爹地: 非常理解,是的是的呢

  • 听友223830959

    作为一个公共艺术的美院在读学生,我表示我们的符合大众审美并且具有良好艺术品味的艺术作品很难实施,因为决策者大多数都是没有审美的政府资方或者烂俗的企业富贵审美,而且已经成为常态,夹缝中求生存太难了

  • 听书二丫头

    通俗地讲就是: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 森林之光

    审美最好的一个国家是日本

    2049阳光 回复 @森林之光: 它算是把古中国的精髓都学进去了。

  • 毛毛388

    先生这堂公共空间审美课,就在我们眼前身边,先生时不时的都发出一点点笑声,听者的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对于丑陋公共事物,真是无奈的用大笑😂解恨吧! 非常感恩先生辛苦付出!听您的音频比看您的书更过瘾!感恩!感恩!祝先生及家人一切安康!

    听友195470723 回复 @毛毛388:

  • 葉鱼

    提一个建议,看是否能减少“包工头审美”的现象,就是利用当地艺术院校,作为的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项目,对于那些居民或企业来说可以花比较少的钱就有专业的设计师给设计,而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又可实践自己学识,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能有一些收入。比如在沪宁线上那么多的村庄中的建筑可以与苏锡常等地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挂钩,小至村落的个体造房,大到乡镇企业的厂房等规格没有那么高的建筑,均可以让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进行设计。地方上设立一个对口的中介部门给双方挂钩即可行。

  • 绝壁观景

    笑死我了这堂课哈哈哈哈哈 和外国人讲话转移注意力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