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李鸿宾:唐朝的制度化建设与专业性的治理
 4.16万
试听180

9.7|李鸿宾:唐朝的制度化建设与专业性的治理

00:00
26:45

李老师本次9节课程相对比较有深度一些,需要费些力气来学习。如想听“通史”版本,可直接前往【6月特辑】标题收听李老师重新录制的9节课程。祝各位学习愉快!

 

人们常说唐朝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制度建设的典范,日本史学界将它称为“律令制国家”。就制度的建置、实施,对社会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而言,的确很少有其他王朝能够超越唐朝。为什么呢?我这里主要谈两个问题。第一,先谈唐朝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二,再谈为什么会有这套典型的制度建设。

唐朝的制度建设 

唐朝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中央和地方职官制度:职官制度是王朝政治的集中体现。由于中国古代本质上是政治决定一切的王朝国家,职官制度不仅是支配国家运作的中心,也是我们据以了解国家结构和性质的中心环节,以至于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将它视为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四把钥匙”之一。唐朝的职官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组成。中央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构成宰相机构,尚书下辖六部和九寺五监,是具体的行政部门(包括监察),负责全国的行政运作。地方设置州(郡)县两个层级的行政机构管理社会。中期以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这些行之有效的中央和地方官制,其疏漏和弱点也相继暴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以临时差遣的“使职”现象开始增多,它们设置的目的就是解决具体问题而原有制度又没有办法应对的事务,说白了就是“救急”,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常规化或制度化的了;地方上,节度使势力兴起,它们控制的范围超过州郡之上,有向三级制转变的趋势,虽然未形成定制,但二级制被打破则确定无疑了。


(唐朝彩绘高级文吏俑)


2.科举考试:官吏的选拔,向来被看做职官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为朝廷所看重。汉朝的察举、孝廉,魏晋的九品中正制,这些都是朝廷将社会选拔的人才纳入国家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唐朝继承隋朝,将科举考试建设予以强化,更将选拔人才纳入到了国家建设的制度化层面,此后成为了朝廷吸纳精英人才的重要办法运行不替,并与王朝命运相始终。这一套选拔机制对王朝有效运行的功能,被视为中国古代行政模式突出的特点而被西方所称道。当然它内含的毛病和弊端也充斥着历朝历代,譬如清人吴敬梓撰写的《儒林外史》描述的考生范进那种谙熟考场而懵懂颟顸的形象,就十分典型:这种考试催生出的青年(甚至中年)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半残废”形象也的确贻害无穷,令人扼腕。吴敬梓的揭露辛辣而深刻!


(雁塔进士题名帖,唐朝科举考试考取进士者,都要登上慈恩寺大雁塔,在塔壁题名留念)


3.土地和赋役制度:唐朝前期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赋役制度是租庸调制。这是北魏土地制度的延续和发展。作为农业立国的王朝,依托土地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支撑的重心,说它是王朝运作的经济基础毫不为过,它一向受到历朝历代政府的关注也顺理成章。均田制出场的动机,就是政府将土地的分配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将它分配给农人增加税收。魏晋以来大族势力雄厚,多占土地和私附田客与国家争利,一度出现族大势众、王权削弱之现象;北魏国家力量雄盛而君权强大,政府有能力将土地收归国有予以再分配以增加税赋。唐朝采纳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也是国家力量强大的表现。它规定百姓一户有田百亩,划分永业和口分不等;按照品级给予官员土地多少不等,也很优待。这项制度的颁布,对朝廷财富的增收作用十分明显,我们虽然看不到翔实完整又非常具体的税收账目,但前期朝廷内外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上下运作,这些都需要财政收支的稳定保证;如果收入达不到支出的幅度,大规模的活动也不能持续地展开。一句话,国家动作的大小和多少,取决于财政负担的多与少。中期以后,均田、租庸调制度不合时宜,朝廷便采纳“两税法”以代替,同时增加盐铁、农副产品、手工业、商业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税赋,但后期内外一系列的举动,尤其军费的膨胀,这些赋税也常常捉襟见肘,不敷应对。黄巢起兵造成举国性的震荡,朝廷经济支撑持续下滑,伴随其统治能力的丧失,覆国之运便为期不远了。


4.军事制度:作为一统化建构的王朝,加强统治能力的直接基础就是雄厚的军事实力。唐朝这方面在古代王朝中,应该是比较强盛的。前期的军队建置大体分为中央禁军系统、全国范围的府兵体系和边镇驻军三个部分。禁军驻守都城保卫京畿重地,其重要性无需赘言。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他动用的就是禁军的一部分。由于它守卫宫廷和都城内外,直接涉及朝廷之安危。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有专章分析禁军中北军与玄武门对宫廷政治利害之关系,其原因就在于控制了玄武门就等于控制了皇帝,北军直接掌管玄武门,其地位之重超出南军。唐朝自太宗夺嫡到玄宗之间一系列的宫廷斗争无不依此而展开。数目极大的府兵是王朝的中心支柱,但府兵的任务更多地是驻扎内外各地兼有巡守之任,旨在维护社会安稳。人数不多的边防军规模较小,但其防边职能更加突出。


(唐彩绘武官俑)


高宗、武则天之后,随着周边形势的变化,唐朝设置节度使并吸纳了府兵、边兵和行军要素,长期驻守在特定地区,职权范围扩大,力量雄强,形成了保护两京为中心的防边体系。中央禁军则变来变去,最终神策军一支独大,又被宦官控制,成为他们参与朝政的依凭,同时也扩大了神策军京城保护的职权和范围。节度使势力的扩张导致朝廷控制力的丧失,王朝终究亡在了节度使之手,这在上面已有清楚的交代。


5.律令格式:流传至今的唐人编纂的《唐律疏议》成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完善的标志,这已为人所熟知。唐朝法律的核心是律、令、格、式四种,包括国家颁布的正式法规及其条文,或皇帝随时下达的法令。这些条文,有些前后沿承,有些因时而定,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整理和颁布,所以唐朝的律令格式是一个中心主旨恒定而条目随时变动的过程。整体而言,唐朝的明文法重在强调维系王朝和君主的统治及其运作的畅行。但作为以惩罚为手段的法律而言,它背后体现的则是以儒家为宗旨的礼仪规范。内礼外法或礼法合一,是唐朝社会行为规范的两个基本范畴,单纯就法论法,还不能理解唐朝社会维系体制的关键,这是要特别说明的。这套律令格式既是前朝法系的集成,又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说它承前启后,毫不为过。

(唐律残片)


(唐死刑图)


唐后期新旧体制交替 

为什么会有这套典型的制度建设呢?这是由唐朝一统化王朝的整体建设思路决定的。隋朝结束了此前数百年分化的局面,国家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需要统合凝结为一体,应采取什么办法呢?有强人的能力,有人群关系的调整,也有运筹帷幄的决策和果敢的精神,但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甚至变化无常,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则是政权建构与运作的基本保障,它能持续长久,这也是秦汉一统化国家建设积累的经验。隋朝实践了不久即宣告垮台,那是隋炀帝肆意妄为的结果;一心吸取其经验和借鉴其教训的唐高祖、唐太宗统治集团,十分重视制度的建设,摒弃杨广的私心杂念,这方面他们所做的不可谓不谨慎。换句话说,一个巨型王朝要想正常运转、长久维系且有效率,没有制度的保障是无法想象的。历朝历代对制度的建设都非常重视,下大力气制定和颁布,唐朝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堪称典范。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大致回应。


制度的完整、齐备对唐朝国家和社会的运作,尤其促使它走向强盛的局面,居功至伟。前面曾讲到唐朝崛起于东亚,与其他帝国王朝构成“轴心时代”的主旋律,除了有种种条件的支持外,制度的健全及其产生的效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然而,唐朝与周边各族政治势力关系的变动,及其引发的朝廷和社会的内外形势的变化,需要制度也做调整以适应形势。在此过程中,原有的制度适应新形势的节奏较慢,有的干脆不合时宜,就很可能就要调整或被废黜。譬如上面涉及到的三省六部的中央官制、节度使势力发展兼并地方州县、均田制的被蚕食与租庸调的废弃等等,几乎所有层面的制度都面临着调整随之变更的命运。中期以后,使职差遣官的出现、两税法的颁布与商税的扩增、神策军势力的坐大与宦官势力的兴起等等,这些体制之外的临时性征派和差遣的举措,一跃而成为新的体系化并实态化了。这表明,制度变更的本质,是它与形势遽变的契合。唐后期诸种体制新旧的转换和替代,不仅因应了那个时代千变万化的社会局面,也参与塑造了那个局面并影响了以后的历朝历代。譬如科举制,它在宋朝选拔体系中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唐朝。宋人经过科举选拔后,除了递补朝廷官职成为国家行政成员之外,更多的士人以饱读经书、创建门派的气度,扎根于乡土,成为支配乡村社会的重要力量;乡绅型的士大夫,也是引领中国古代后期民间社会发展的引路人。


第七讲复习课 

你好!李鸿宾老师的第七讲结束了,我们来复习一下。


首先是唐朝的制度建设。唐朝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中央和地方职官制度。唐朝的职官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组成。中央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构成宰相机构,尚书下辖六部和九寺五监,是具体的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行政运作。地方设置两个层级的行政机构管理社会。唐中期以后,节度使势力兴起,地方二级行政管理制被打破,有向三级制转变的趋势。


第二科举考试。唐朝继承隋朝,将科举考试建设予以强化,更将选拔人才纳入到了国家建设的制度化层面,此后成为了朝廷吸纳精英人才的重要办法运行不替,并与王朝命运相始终。


第三土地和赋役制度。唐朝前期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赋役制度是租庸调制。这项制度的颁布,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中期以后,开始实行“两税法”,同时增加盐铁、农副产品、手工业、商业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税赋。


第四在军事方面,唐朝前期的军队建置大体分为中央禁军系统、全国范围的府兵体系和边镇驻军三个部分。高宗、武则天之后,设置节度使并吸纳了府兵、边兵和行军要素,长期驻守在特定地区,形成了以保护两京为中心的防边体系


第五是法律方面,唐朝法律的核心是律、令、格、式四种,包括国家颁布的正式法规及其条文,或皇帝随时下达的法令。


接下来主要分析为什么会有这套典型的制度建设。这是由唐朝一统化王朝的整体建设思路决定的,也是唐高祖、唐太宗统治集团吸取秦汉一统化国家建设积累的经验借鉴隋炀帝教训的结果。此外,也是唐朝根据与周边各族及其政治势力关系的变动,及其引发的朝廷和社会的内外形势的变化,在制度方面做出的调整。


这就是本节课的要点,谢谢你的收听。


加入学习群 可添加运营微信:liaojie86


精选用户评论
  • 成长教练岚钊

    特别感谢李鸿宾老师关于唐代的这九讲,李老师的讲解不拘泥于历史故事的简单描述,而是从历史发展的宏观局面去看整个社会系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塑造。相信听众有消化这样的知识的能力,本身也是对听众的尊重。很高兴听到这样得大师课,谢谢!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成长教练岚钊: 已经帮你传达给老师了,还有其他赞美至此可以加我们的客服号:dzz_th 我们会定期汇总学员意见向老师反馈哦。

其他用户评论
  • 蕭亞軒MISSELVA

    李老师只不过是讲的学术性深一点而已 历史本来就不是生动有趣的 我们历史系研究生每天做的都是考据类工作 想听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的朋友可以去听说书

    会飞的能猫 回复 @蕭亞軒MISSELVA: 没觉得他讲得多深,加了很多他的论述,但却有些杂乱无章。

  • 木堯

    政治史本来就既复杂又枯燥,李老师条分缕析讲得这么清楚,真棒👍

    18346885zvh 回复 @木堯: 所以他应该去讲政治史,可惜这里是历史课堂啊

  • 故国王孙

    前面几个老师我一句听来都没有评论的冲动,只是到了李老师这里,怎么就突然变了,第一内容和思考的深度不是用堆砌词语办到的,这个应该是汉语言入门的东西,第二前面几个老师没有一个不是拥有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思考,胡阿祥老师一个深邃的看着娓娓道来,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老师,跟随他畅游先民古海,秦汉一路下来也是受益匪浅,身心舒畅,怎么到了这里就,不知道如何形容,希望节目编导能够严谨对待,这个节目的定位也是喜马拉雅里程碑意义的,希望能换人,对不起李老师,我不希望一个这个好的节目有这么大的瑕疵,还持续几章节我觉得这个节目就算失败的了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zwnpc: 同学,可以听下后面李老师针对“通史”重新录制的课程,【6月特辑】标题里。

    zwnpc 回复 @故国王孙: 赞成你说真话!真正的学术,高深而不高冷。象这样不顾对象和听众,用学术化语言表达浅近的观点,不是故弄玄虚就是尚未打通,难于深入浅出。隋唐史这一段至少没有给人以通史轮廓,多数毫无通史价值,不通!

    故国王孙 回复 @王静梅_0m: 我是付费听众,消费者,这里的课程就是产品,知识付费,别说我只是对产品发表意见,我甚至受到消费者保护法保护的,这个课程金额小,可是客户数巨大,不认真,就是不行!那么多人说不好,就证明有问题!收费就要对消费者负责,不要拿师生道德来绑架一个商业行为

    查看全部4条回复
  • 微尘凡妮

    李老师讲课渐入佳境

  • 张晨119

    李教授的语言简直是晦暗不通!注意,不是晦暗难懂,是不通顺!哪有这样读文章通篇是长句的?!让人怎么听啊?!做学问得接点“地气”吧?!

    Judith_i8 回复 @张晨119: 听不懂,难道不应该先反思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我没多听几遍,是不是我没看文稿,是不是我知识面太窄”,如果不报有自我反思和自我督促的态度学习,是不是不应该购买这个课?

    咪哈Momoko 回复 @张晨119: 说明这门课不适合你,你应该去看小白历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