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春秋为何“礼崩乐坏”?

第8节:春秋为何“礼崩乐坏”?

00:00
13:38

春秋时期 


在上一讲中,我们讲述了西周的衰落。随着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了。一般来说,东周又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有人用四个字来形容它的特点:礼崩乐坏。所谓礼乐,指的就是在西周时期以宗法制分封制为代表的各种礼仪制度。而礼崩乐坏,就说明这套制度已经崩溃瓦解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周天子的地位衰微

 

前边我们已经了解到:西周强盛的时候,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共主。他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说,国家最重要的大事,比如制度的制定、比如发动战争,大权都要把握在周天子的手里。但是周天子周平王东迁后,王室元气大伤,王室直接控制的地盘也大大缩小,周王实际管辖区仅限于河南西部,方圆不过600里,远远达不到“王畿千里”的规模。辖区的缩小必然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加上很多诸侯不向天子纳贡,王室的财政极为困难。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竟然出现了随葬品不足而无法下葬的事。继位的周桓王只好向鲁国乞求,实在是不成体统。


二、诸侯崛起

 

这个时候,各诸侯国的独立性也大大增强。西周时,天子要到各诸侯国视察,称为“巡狩”;诸侯定期要到王都朝见天子,称为“述职”。而到了东周,巡狩从没进行过,诸侯也很少朝见天子。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越来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东周的近邻郑国,率先向天子的权威发起挑战。


·周郑交质

 

郑国是周王的同姓诸侯国,在今天河南新郑一带,紧邻东迁之后的周王室。在王室东迁的过程中,郑国出力很大,所以它的国君郑武公和郑庄公连续两代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就是在周王身边直接辅佐周王的大臣。周天子平王觉得郑国势力太大,想把郑庄公的一部分权力分给其他诸侯国君,这就招致了郑庄公的不满。平王为了拉拢郑庄公,表示自己的诚意,居然和郑国互派太子到对方去做人质,这件事史称“周郑交质”,这说明周王事实上已经把自己降到和一个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上了。周平王死后,继任者周桓王还是想削弱郑庄公的力量,郑庄公为了报复东周王室,在收获季节连续派兵到东周境内抢夺成熟的庄稼,并且拒绝朝觐。周桓王气不过,就率领诸侯去讨伐大逆不道的郑国。郑庄公居然就带兵堂堂正正的迎战,把王师打得大败,郑庄公手下的一个将领还用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好在郑庄公也不想太过分,并没有穷追猛打,还派人去慰问周桓王的伤势,周桓王才有了台阶下。


同学们听说过“春秋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郑庄公并没有名列其中,但是,他在春秋时期的影响丝毫不逊于春秋五霸,其原因就在于他敢于公然挑战周天子的权威,而且没有遭到惩罚。这样一来,周天子更加威风扫地。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居于最高权力顶端的权威不能对下级进行有效的控制了,于是天下大乱。司马迁后来说:春秋年间,发生过三十六起臣子杀死君主的事,有五十二个诸侯国灭亡,不知道有多少诸侯失掉了自己的位置。这就说明,这个时候的天下大乱,是从内而外的,既发生于诸侯国内部,也存在于诸侯国之间。

 

· 诸侯国内部动乱

 

我们先来说诸侯国内部的动乱,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臣子“弑君”。“弑”这个字,专门用来形容儿子杀父亲,臣下杀君主。需要提请大家注意:因为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所以诸侯的往往也有的身份,弑君就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动荡,也是骨肉相残。而其动机,无非是为了权力。比如楚国商臣弑君,就是典型的例子。


· 楚国商臣弑君

 

楚国商臣弑君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按照《左传》的记载,楚成王想立他的儿子商臣为太子,有的大臣劝他:君上您正在盛年,还会有很多儿子,如果现在立了太子将来再废掉,就会引起内乱。而且商臣这个人很残忍,不可立为太子。但是成王不听,还是把商臣立为太子。后来,成王果然后悔了,想废掉商臣立另外一个儿子。商臣知道以后,就和他的老师潘崇商量,潘崇问他:你能服从新太子吗?商臣说,不能。潘崇再问:能不能离开楚国呢?商臣说,不能。潘崇又问:能行大事乎?意思是:能不能杀掉成王夺取君位?商臣说:能。于是商臣就发兵把王宫包围起来,楚成王知道自己不能幸免,请求吃一顿熊掌再死,但是没有被允许,成王自缢而死,商臣继位,就是楚穆王。


商臣弑父是典型的为了权力而骨肉残杀的例子,这也是春秋时期最常见的内乱原因。然而,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几乎可以算是鸡毛蒜皮、让人啼笑皆非的内乱缘由。


· 食指大动

 

中国有个和美食有关的成语叫“食指大动”,这个成语就出自于春秋时期的郑国,确切的说,指的是和美食有关的一场内乱。说的是当时郑国有两个大夫,一个叫子家,一个叫子公。某日这两人结伴而行去朝见国君郑灵公。在路上,子公的食指突然大动,他就对子家说:上一次我食指动的时候,吃到了一顿美餐。今天想必也是如此。两个人到了国君处,发现厨师正在宰一只鼋,鼋是鳖的一种,体型特别大,体重可达100公斤。这是楚国送给郑灵公的礼物。子公和子家相视而笑,被郑灵公看到了,便询问两人为什么发笑。子家就如实以告。郑灵公大概是个喜欢恶作剧开玩笑的人,他把鼋分给大夫们的时候,唯独不给子公。子公觉得受到了戏弄,非常生气,用手指在鼎里沾了一下,放到嘴里扬长而去,以此向国君示威。郑灵公大怒,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想杀掉子公。子公反而先发制人,杀掉了郑灵公。


读了这个故事,让人觉得荒诞至极。大臣为了一口食物,居然就能和国君结怨而发动内乱。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论语·颜渊》篇中有一段:齐景公向孔子请教政治,孔子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君要像个君样子,臣要像个臣样子。父要像个父样子,子要像个子样子。而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发现:郑国实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看来,当一种旧有的制度瓦解,以往的平衡被打破,而新的制度和新的平衡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就会乱象丛生,一点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


我们前边讲过,西周制度的特点是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等级森严,绝对不能以下犯上。但是这些制度在春秋时期都被破坏了,通俗的说,就是大家都不守规矩了。这就是“礼崩乐坏”的含义。而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也就可见一斑。


三、诸侯国间的征伐兼并

 

动乱不仅发生于诸侯国内部,更体现在国与国之间的互相征伐兼并。王室衰微就成为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政治前提。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乘机而起,为争夺土地、人口,混战不休,争作霸主。周天子完全不能禁止,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变而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位诸侯称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史称春秋五霸也有另外一种说法,以宋襄公和秦穆公代替阖闾和勾践。我们将在以后的几讲中介绍他们称霸的一些事迹。


问题:你能根据我们今天讲述的内容,把春秋时期的剧烈社会动荡的表现概括一下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呀哈哈YAHAHA

    一直不懂孔子为什么推崇周礼,总说春秋礼崩乐坏,明明春秋比周更进步呢。现在明白了,周有秩序带来的稳定感。

  • 山鬼谣本尊

    请问老师每课一练有参考答案吗,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答案

  • 茜歌

    完成作业我觉得应该是群龙无首,所以底下的人就大乱。

  • 糖果栗子

    老师您好,非常受用,有没有八年级下册的

    特级名师赵利剑 回复 @糖果栗子: 是近代史内容吗?后边会涉及

  • 1590110bysz

    1590110bysz 回复 @1590110bysz: 不啊了

  • 曹孜

    我也不确定。

  • 曹孜

    老师讲得好好😊

  • 莉莉_1z

  • 昊昊琦琦

    平衡

  • 糖果栗子

    老师您好,请问有没有八年级下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