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主题解读版,就是选择《论语》二十篇中对我们生活和学习有较大益处的内容来进行解读而形成的版本,该书名为《论语的处世哲学》,作者泓二先生。在正式朗读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些有关《论语》的常识,这些常识对于我们深刻地理解这本书,有较大的作用。
《论语》原本是孔门后学根据孔子的言论、其弟子的言论以及孔子和他学生的讨论编纂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这部著作关注的是生活的全部,是一本处世智慧的书。用现在的话来说,《论语》就是一部教学实录,是最原生态的思想文化交流实录。要读懂这部已经被着上了太多神秘色彩的书,最好的选择就是回到其对话的语境中去,知人论世,设身处地,涵咏深思,比照体悟。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者,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duó”,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
只要进入孔庙,你就会看到在孔子像的左右两边还有他很多的学生陪着,这叫做配享。这种配享的习俗是上古就有的传统,就是行祭天大礼时,夏后氏以黄帝配享,殷人以帝喾配享,周人以后稷配享。这种形式也为祭孔礼仪所仿效,孔庙以四圣和十二哲配享。
四圣分别是复圣颜渊、宗圣曾参、述圣孔伋(子思)、亚圣孟轲。
孔子曾经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评定他的学生的优长: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这十人被公认为孔子的好学生。开元八年,唐玄宗诏令祭祀孔子时,以这十人为“十哲”配享。在十哲的基础上,后世帝王还增补了三人,即朱熹、子张、有若,又因颜回成圣,刚好十二人,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孔门十二哲。
所以,我们进入孔庙,我们看见坐在孔子像两边的,就是这四圣和十二哲。
《论语》是一本处世的书,涉及我们为人、处世、接物的方方面面,讨论的就是为学、行孝、诚信、礼义、识人、存志、自省、道和自然这些问题,所以,我们最好的学习方式当然就是根据这些主题,进行分门别类的诵读。在诵读中体会如何行孝、尽忠,如何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如何行为适当,根据伦理和群体的要求不断地调整自我;如何尊重和遵守人伦之规,学会在规范中游刃有余;如何明辨是非,将人本有的良知、良能发扬于外;如何不折不扣地践行自己的承诺。当然,如果你在背诵了这些选章的基础上,再走进课堂讨论,你就会有更深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