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选出中国素质最低的一个群体,应该就是键盘侠了。
本来我对此深以为然,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我的某位朋友竟然也是一位键盘侠。
这事奇怪就奇怪在,他平日里是个彬彬有礼的人,对家人朋友也都宽容大度,但唯独在网络上变成了一个刷存在感的“喷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候又有人说,互联网使人变坏了。
仔细想了想,这个事似乎也没有道理,技术翻新怎么就会让人变坏了呢?
有一次观察到了一个现象,终于让我茅塞顿开。
我和一个朋友走在路上,前面的人随手向后丢了一个垃圾,正好落在我这位朋友的脚尖前面,她顿了一下,并没有说什么,就继续走了。
走了两步就掏出了手机,拍了个照立马发了一条朋友圈,那条朋友圈的内容不用形容,可谓是言语粗劣。
所以在这一切背后,涉及到一个“辱骂成本”的问题。
在互联网上,辱骂成本极低,我骂就骂了,最多别人骂回来,但是对我的人身安全、名誉、财产都不会构成任何的伤害。
而在现实中,如果有人往地上吐口痰你就大骂而特骂,结果是你非常可能被打一顿。
由于人们先天倾向于做成本低的事情,所以互联网上的骂战也就变得层出不穷。
因此,并非互联网把人变坏了,而是互联网将人性之恶充分激发出来而已。
以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再来看为什么道德绑架这么多。
所谓道德绑架,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抨击他人,比如,你这么有钱,怎么不多捐点?你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你对狗都这么好,为什么不对你父母好?
为什么人们会道德绑架?还是因为成本太低了嘛。
对于成年人来说,言出必行可谓一条至高无上的法则。
因为说话太容易,而做事情太难了。
喊出让他人遵守道德这番话十分容易,所以道德绑架便变得横行。
可道德绑架多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就高了吗?
这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往往大家只是喊出来,而不会去自己做,因为自己做的成本太高了嘛。
人们不去呼喊道德,不去道德绑架的那一天,是人们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理的那一天,道德才会真的好起来。
1995年,美国战略学家布热金斯基在旧金山的一个会议提出一个理论,叫做“奶头乐理论”。
什么叫奶头乐理论?
在社会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少数精英阶层占据大量社会财富,而多数民众则占据少量财富,这时候仇富与不满就会横行。
并且,在社会中有大部分人整日状态处于无所事事,外加个人财富水平较低,就会产生暴力行为和犯罪行为。
为了稳定这些人,国家鼓励发展发泄性和娱乐性产业,比如战争类的电影、游戏、娱乐节目等等。
而这些产业就如同奶嘴一般,塞住了人们的嘴巴,使他们不再大声哭喊,并且变得麻痹而快乐。
故而,叫奶头乐理论。
有人讲这是阴谋论,麻痹大众使人变的愚蠢,失去自主判断能力,是一种不道德的手段。
我们抛开道德来谈,如果说社会中的娱乐与发泄性产业全部被清空,那么结果大致是犯罪率飙升,社会失范行为变得严重。
有人说如果不下载一个微博,就会错失大量的信息。
可你会发现,微博上占据头条的都是娱乐八卦,这些信息错失了又能有什么阻碍呢?
有人说抖音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可你会发现,抖音大量的视频都是娱乐性为主,少量的学习类信息也是即为碎片和浮躁的,与其如此,为何不读书呢?
我们今天谈了键盘侠、道德绑架、奶头乐理论三个概念,而在这三个概念背后给我们的最大启发不是他们的原理,而是在告诉我们精英阶层绝不会做的事情是什么。
一,辱骂成本
它在谈的事情,是一个认知——成本低的事情,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他一定会在另外一个层面去侵蚀你。
虽然你可以自如的完成一次辱骂,但是此刻你丧失的是独立思考的理智能力,获得的却是兽性的发泄。
二、道德绑架
它在告诉我们的是,事情不是去说的,而是去做的,也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永远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
三、奶头乐理论
这个理论几乎完美的告诉我们,如何避免成为社会的百分之八十,也在告诉我们,娱乐与发泄最终的结果,是失去独立决策的大脑。
短视频、游戏功劳很大
发现失去独立决策的大脑讲得非常好,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刺激要谨慎了
这就是著名的奶嘴战略。现实看来很成功
~〉〈~
娱乐没错,偶尔娱乐,可以放松发泄,降低犯罪率。但不要过度娱乐,会导致玩物丧志,会变成一个没头脑的人,失去独立思考能力
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多做有意义的事情,非理性的事情少做。
独立思考
刷抖音为啥上瘾,仔细想了想成本低,还能使人愉悦,而读书却是需要思考,整合,在输出的这成本高太多了,然后就是辱骂成本,比如今天打游戏队友骂队友就是因为成本低,所以骂人失去的是一个独立思考的大脑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因为这次过后遇到新的队友又骂,往复形成熵增定律,和最小阻力之路。想解决也很简单从零开始遇到坑的队友要怎么怎么做解决了。 有一个现象就是你骂别人别人不骂你,过了一会你好像也不是那么想骂人,毕竟人家也没损害你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