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第三次文学论争

53.《“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第三次文学论争

00:00
12:32

重读鲁迅,今天是第五十三期。


何为民族主义文学 

李欧梵教授在执笔的《剑桥中国史》第13卷《剑桥中华民国史(下)》的文学部分,将30年代中国文艺思潮变化总结为六次文艺论争。

第一次,是20年代末的革命文学论争,即后期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叶圣陶等主流作家的论争。

第二次,是1930年前后,梁实秋、新月派批判鲁迅的翻译、文学的阶级性而引起的论争。

第三次,是关于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即王平陵等接近国民党的文人与鲁迅及左联之间的论争。

第四次,是关于文学大众化,瞿秋白和茅盾展开的论争。

第五次,是关于“第三种人”的论争,即施蛰存等现代派与鲁迅及左联的论争。

第六次,是“两个口号”之争,名义上是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大众文学之争,实际上是左联中的周扬、郭沫若等人,与鲁迅、冯雪峰等人的论争。


实际上,鲁迅最后六、七年在上海的战斗岁月一直伴随着这六次文艺论争。

今天,我们来讨论第三次有关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最初发表在1931年10月23号上海的《文学导报》第一卷六、七期合刊。发表时间是“9·18”之后,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情形下,谈论民族主义应该是最热门、最得民心、最有号召力的话题。可鲁迅为何偏偏在这时,用很长的篇幅去批判所谓的民族主义文学呢?


民族主义文学作为一个文学运动,是1930年6月,由国民党官员潘公展、朱应鹏、傅彦长等人共同策划。

这一派的刊物有《前锋周报》、《前锋月刊》,核心口号是“以民族意识代替阶级意识”。也就是说,在文学创作当中,要首先强调的不是穷人、富人的斗争,工农、官府的矛盾,或新与旧、城与乡的冲突,而是强调中国人与外国人的矛盾。这是国民党政府二十二年执政期间,有意识地策划组织的最大规模的文学运动。


鲁迅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批判 

鲁迅的文章,开始便用了关键词“流氓”,

殖民政策是一定保护,养育流氓的。从帝国主义的眼睛看来,惟有他们是最要紧的奴才,有用的鹰犬......这流氓,是殖民地上的洋大人的宠儿,——不,宠犬,其地位虽在主人之下,但总在别的被统治者之上的。

第一段不仅立刻上纲上线,贴上标签,而且把主张民族意识的文学说成是帝国主义的奴才,立刻抽掉了对方的政治道德基础。


当然,鲁迅这段话其实是泛泛而论,他所谓的“宠犬”,

虽然所标的口号,种种不同,艺术至上主义呀,国粹主义呀,民族主义呀,为人类的艺术呀,但这仅如巡警手里拿着前膛枪或后膛枪,来福枪,毛瑟枪的不同,那终极的目的却只一个:就是打死反帝国主义即反政府,亦即“反革命”,或仅有些不平的人民。

请注意,这里“反革命”一词打了引号,既说明当时国民党政府把他们的反对者称之为“反革命”;也说明鲁迅并不认为那些反政府的人真的是“反革命”。

那些宠犬派文学之中,锣鼓敲得最起劲的,是所谓“民族主义文学”。......而且大抵没有流氓的剽悍,不过是飘飘荡荡的流尸。


鲁迅引用了一篇国民党军队讨伐阎锡山、冯玉祥战场的战地文学中的段落。

“每天晚上站在那闪烁的群星之下,手里执着马枪,耳中听着虫鸣,四周飞动着无数的蚊子,那样都使人想到法国‘客军’在菲洲沙漠里与阿剌伯人争斗流血的生活。”

这段文字出自黄震遐的《陇海线上》。鲁迅非常敏锐地看出了这段战地文字的政治不正确——明明是中国军队打中国军队,却要把自己想象成是欧洲殖民军在打阿拉伯人。

鲁迅说,

大一点,则说明了中国军阀为什么做了帝国主义的爪牙,来毒害屠杀中国的人民,那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是“法国的客军”的缘故;小一点,就说明中国的“民族主义文学家”根本上只同外国主子休戚相关,为什么倒称“民族主义”,来朦混读者,那是因为他们自己觉得有时好像腊丁民族,条顿民族了的缘故。


鲁迅引用了一首民族主义文学的诗,是写成吉思汗的孙子征服欧洲,

…………

恐怖呀,煎着尸体的沸油;

可怕呀,遍地的腐骸如何凶丑;

死神捉着白姑娘拚命地搂;

......

十字军战士的脸上充满了哀愁;

千年的棺材泄出它凶秽的恶臭;

黄祸来了!黄祸来了!

亚细亚勇士们张大吃人的血口。

鲁迅在其他文章里也提到过,中国人把成吉思汗作为光荣的祖先,实在可笑。因为蒙古人进攻匈牙利在前,征服中国在后。鲁迅说,

这一张“亚细亚勇士们张大”的“吃人的血口”,我们的诗人却是对着“斡罗斯”,就是现在无产者专政的第一个国度,

鲁迅马上指出,

拔都死了;在亚细亚的黄人中,现在可以拟为那时的蒙古的只有一个日本。

鲁迅是讽刺的,意思是说,这“扬我亚洲之威”的民族主义文学,其实恐怕正在为帝国主义开路。


鲁迅不厌其烦,又引了邵冠华的《醒起来罢同胞》。

踢开了弱者的心,

踢开了弱者的脑。

看,看,看,

看同胞们的血喷出来了,

看同胞们的肉割开来了,

看同胞们的尸体挂起来了。


鲁迅说,

这些诗里很明显的是作者都知道没有武器,所以只好用“肉体”,用“纯爱的精灵”,用“尸体”......惟一的路也实在只有一个死了。


鲁迅还引用徐之津的《伟大的死》:

天在啸,

地在震,

人在冲,兽在吼,

宇宙间的一切在咆哮,朋友哟,

准备着我们的头颅去给敌人砍掉。

“准备着我们的头颅去给敌人砍掉。”鲁迅说,

写写固然无妨,但倘若真要这样,却未免太不懂得“民族主义文学”的精义了。


在鲁迅所参与的30年代的六次文艺论争当中,只有这次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批判,在当时一片叫好,文学史上也没有任何争论。

由国民党组织的文学运动,因为没有作家、作品的支持,没有评论家有力的、讲得通的道理来支撑,最终不堪一击。所以,结果不同于鲁迅前后两次跟左派、梁实秋、新月派、以及“第三种人”的辩论。那些论争,在文学史上都留下一些争议。

民族主义文学,完胜


当然,专门用一集来讨论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也是想说明,鲁迅即便是在“9·18”之后,还是把阶级矛盾看得比民族矛盾更重要。


下期继续。


预习通知 

下期主讲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出自杂文集《南腔北调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761319bqo

    谢谢许子东老师。

  • Seven别想别怕别后退

    许老师加油啊,多更几期

  • 静心若芷水

    爪牙 l# zhǎo yá r# 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或替坏人出力办事的狗腿子。

  • 101346938

    喜欢鲁迅喜欢您

  • 佈佈猪

    我能感觉到许老师的声线应该还原了鲁迅先生的神韵

  • 重庆南路160弄1号

    谢谢许老师,谢谢许老师,谢谢许老师!重要的话说三遍

  • 苏老师的语文课

    阿剌伯啦,不是阿刺伯

  • 一丛令箭

    论争的主力军会吵架的确是一大本事

  • 浪子中华

    许老师,不着急,慢慢更新……

  • 尹世龙_ga

    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