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潘毅老师:①购买本课程《中医文化必修课》②添加正安答摩紫苏微信号【damo3615】,发送数字666 ,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潘毅老师也会进群答疑哦。
【课程内容】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
各位听友,大家好,我们今天讲的篇目叫做《灵兰秘典论》。
还是先解题,灵是灵芝的灵,兰是兰花的兰。
灵兰,是灵台兰室的简称,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的地方。有医家给他一个更雅的解释:「谓神灵相接,其气如兰。」
秘典,就是秘藏的典籍。
好,我们看看它「秘」在哪里?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
首先解释,什么叫十二藏。
这个藏,是西藏的藏,实际包含了脏与腑。我们都知道,中医讲五脏六腑,那才十一个,多出来的那个是谁呢?心包。在这里心包也算一个脏。
关键是后面还有几个字,「贵贱何如」。意思是它们的贵与贱怎么分?
为什么先提贵与贱?
这里能看出文化痕迹来的。
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的是社会秩序和功能分工。
中医对脏腑功能的认识,也借助这种对社会次序的认识。
比如这一篇,就以君主、相傅、将军等官职,来类比匹配各脏腑的功能特征。
中国人别的不一定熟,但官本位一定很熟。写《黄帝内经》的是读书人,读书人除了「修身、齐家」外,不是还有些「治国、平天下」的心态吗?那么,借医学以仿官场,一了「治国、平天下」的心结,应该也是很自然的事。
何况,政府官职的形象的确能使人一下抓住某一脏腑的功能神髓,达到执简驭繁的效应。
~~~
好,我们先看看,心的描述是这样的:「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对这句话,通常的解法是这样的: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
表达上有没有大错呢?应该说,不算有大错,但有偏差,把神明狭义化的解释成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实神明的神,该包括两个,一个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之神,后世用元神来概括了这个功能;另外一个才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后世又用识神来把它概括,这个这个「识」是知识的识。
这里既然强调君主之官,那么重心是应该放到对全身五脏六腑的统御作用上。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君君臣臣的位置,不能摆错。那么,显然它的重心是元神,而不是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识神。
关于元神跟识神,各自的具体工作是怎么展开的,我们后面专门另有一讲,就讲心是如何主神明的。
在这里听,可能会有听友产生疑问,主宰全身生命活动也好,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也好,不都应该是大脑的功能吗?为什么中医把它归属到心?
任何观念的形成都有一个文化历史沿革,心藏神是从我国古代的「心灵论」脱胎而来的。
我们想想,灵或灵性是无形的,当心与灵相合并称时,说它完全是指代解剖之心,这不太说得过去。
用「心」来代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泛见于古代哲学、文学、艺术、文字以及习俗等方面。
老子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与精神、思维、情感有关的字,大多有个竖心旁或心字底。
在汉语中以心来表达精神、情感、思维的话语也一直习惯沿用,如 「心有灵犀」「独具匠心」「心驰神往」「心情舒畅」「眼不见,心不烦」等。
所以,作为人的思考所出之处的命名,循古例而用「心」就成了一种惯性;但血肉之心也是自古就知,也是循古例。
那么,「心」这个符号在中华文化中一直就是双肩挑的,既可为血肉之心的心脏;又可以是无形的人体主宰及思维发生处,也就是神明之心,而这个心与脑的关系密切,这方面,我们在专门论心主神明的那一讲才展开。
由于心一直扮演着双重角色,日久就如「庄周梦蝶」般,不知我之为蝶,还是蝶之为我,产生了角色混融。这就是心主神明的文化背景。
~~~
好,下来我们讲肺,看看肺在全身功能之中,担任着什么一个行政职能。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不少人看这一段会漏了一个字,下意识地把相傅解读为宰相,别忘了,这里还有个傅字,傅者,太傅,师傅。
那么,「相傅」就不仅是宰相,还有帝王老师的身份,就如姜子牙之于周文王,诸葛亮之于刘阿斗,医学上的岐伯之于黄帝等。
好!前面两讲我给了大家一个理念,就是神是统御气的,气是统御五脏六腑,以及形体官窍的。那么,现在,心是君主之官,主神明,它是通过气来统御全身的。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了政通令行,谁来管「气」就很重要了。
那么气是谁管的呢?肺!
肺的功能是主一身之气,所以它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心君统五脏,御六腑,协调治理全身功能。
但是我们知道,古代的宰相,不少是奸相,所以光有宰相这个位置,还不够,因为它有可能架空了君主。那么假如既是宰相,又是师傅,那就比较放心了。所以,「相傅」该是这么定的。
关于肺如何帮助心君来治理调节全身,足以构成一讲,所以我们就放到后面,专门用一讲的内容来解释它。
~~~
好了,有了帝皇,有了宰相,怎么能没有将军呢?
哪个脏腑能担任这个职位呢?肝!
我们看看对肝的描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我们先看看你这一句的通常的解释是: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
其实这个解释,有点缺乏逻辑关系,以将军之勇悍来形容肝性的刚猛,乍一看好像没有不妥,但认真推敲原文整句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显而易见,这样的解法是有误解的成分。
这里首先我们要看,肝的性格是不是勇猛。它确实勇猛。为什么呢?从五行的角度,肝属木,木主升发,有上升而主动的特征。
再从阴阳角度看,肝为少阳之脏,什么叫少阳?少阳就是太阳从东边升起,看到半轮红日的时候,它的整个发展趋向是向中午阳气多的方向发展,而阳的特征就是动态与兴奋。
你看肝的病,我们经常听到两个名词,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火上炎也好,阳上亢也好,都说明阳气太过。
肝阳气太过的经典表现,就是容易发怒。从这一点来看,确实有那么一点将军勇猛的感觉。但问题是,《黄帝内经》这一句,强调的是「谋虑」之将,而不是勇猛之将。
曹操曾告诫他的部将夏侯渊:「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当然,冲锋陷阵,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是将军之勇,但冲锋陷阵仅是将军的小用,将军真正的大用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比如,韩信手无缚鸡之力,也可拜大将军,就因为他善于谋略。将军应该是三军的灵魂,所以,「将军之官」这句实是对「肝藏魂、魂主谋虑」功能的概括。
当然,有勇有谋,刚柔并济,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像岳飞这样,就可以称为将军的楷模。
同样的,有勇有谋,刚柔并济才是肝的真性情。
~~~
下来就是论脾胃了。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这个「仓廪」,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那个仓廪。
仓,是谷仓,廪,是米仓,这两个字,就是粮食仓库的意思。
那么整句的意思就是,脾和胃主司饮食的受纳、消化与转出布散,是就像管粮食仓库的官员,饮食五味的作用就靠它们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再进一步营养全身。
在中医,脾五行属土,《说文解字》对脾的注解是:「脾,土藏也。」说明脾是以土之象来类比它的功能的。土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的意蕴在。
脾,还有裨益的意思在,也就我们平时说的「有所裨益」的那个裨益。什么系统对人体最有裨益?当然是消化系统。所以涵盖了消化功能在内的脾胃,为仓廪之官。
~~~
下来我们就轮到肾了?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注意这个「伎」字啊,是歌舞伎的伎,也有技巧、才能的意思在里面。
「作强」,就是动作强劲有力;「伎巧」应该是指精巧灵敏,既包含思维伎巧、也指行为动作伎巧。
这里。「作强」偏体力,「伎巧」偏神明的功能。
肾之所以有这样的作用,是和肾的藏精、主骨、生髓的作用分不开的。
肾精充足,就骨髓充盈,骨髓充则骨坚劲强,动作有力耐劳,这就是「作强」;脑髓足则精神健旺,动作或心思均精巧灵敏,这就是「伎巧」。
但是,我们可能有疑问,说肾「作强」,如果单单从肾主骨来解,恐怕说服力仍未足够。因为动作强劲有力,除了骨头之外,还有肌肉与筋的功用,甚至在通常的思维中,肌肉的功劳可能比骨头更大。
所以,「肾者,作强之官」 应该另有缘由。
它的道理应该就在肾的位置。「腰为肾之府」,肾所在之处,后为腰,前为丹田。
我们体会一下,当要发力,尤其是全身发力时,比如搬运、提举、投掷、搏斗等,往往是「气聚丹田,力发四肢」。而且要以腰为轴,才能集中腰、手、足,甚至全身之力于瞬间爆发出最大的劲道。
练拳之人往往是将劲拧在脊柱这条大龙上,发力时,腰脊如弓,拳如箭,腰脊一发力,弦响箭出。这样出拳怎么可能不迅猛有力?
不单刚劲的发出是这样,柔劲的发出也不例外,练太极的人,如果一辈子仅在手脚上下功夫,终落下乘。太极拳的很多东西,如螺旋劲,缠丝劲,运劲如抽丝等,都是需要从腰脊的变化上求得。
再说丹田,这里正是人全身的中点。既然是中点,也可以理解为平衡点、重心点。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者都应该有体会,当重心偏高时发力,人就有一种不稳定、不平衡、没根的发飘感。
所以,就算您不懂什么「气聚丹田」,也没刻意练过什么丹田,但真正发大力时,还是会下意识地沉腰坐马,腹部紧绷,气聚丹田。
这个时候,由于气沉、气聚的关系,重心实际已偏于下而稳固了,这个就叫有根。
这种感觉可能也是「肾为气之根」观念来源之一、中医的很多观念实际是源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体会。
所以,肾亏的人,最常见的往往是腰痠(同酸)骨弱,动一动就易疲累。《内经》年代,虽还没有「丹田」的说法,但发力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作强之官」应该与它所处的位置有关。
这里,还另有一种解释,就是性功能、生殖功能、生殖伎巧多半可以从「作强」与「伎巧」来解。
尤其与男性,腰力与性功能基本是一致的。腰痠惫无力者,性功能必弱,几乎可以成为定律,这也是中医临床观察肾功能盛衰的常用指征,更是民间评价男性的常用雄性指征。
当一个男人腰力不强时,常被说为肾亏,这种说法,实际上也暗喻他的性功能偏弱。所以「肾亏」二字最为男性忌讳。
而「男儿当自强」这句话,在这里,就很有些意义了。
~~~
其实我们这里也可以看出《黄帝内经》的文字描述风格,就是言简意赅,讲得都是原则性、纲要性、框架性的内容。
这就印证了我前面讲的《<黄帝内经>是本什么书?》那一讲里面的观点,《黄帝内经》弄出了纲要,弄出了骨架,而后面的血肉,多半是后世医家让它丰富起来的。
这一篇最后,还有这么一句,「藏灵兰之室,以传宝焉。」大家都该珍藏这种善知识。
(本集完)
希望正安教育平台能录制潘老师的一年通,也好让我们这些无法线下实地学习的学者能在线上购买到课程,那就好了!
希望正安教育平台能录制潘老师的一年通,也好让我们这些无法线下实地学习的学者能在线上购买到课程,那就好了!👍+1
老师能不能讲长些,不过瘾,太好了。
潘老师的这一课,使自己对五脏六腑的作用及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潘老师的课层次分明,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听了上讲想听下讲。物有所值这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潘老师讲得太精彩了。使我想起老年人常说的话,人老足先老。应不应该是腰先老呢?
姝菡3 回复 @18200471nsi: 足也是肾的反应
相傅,宰相,太傅,皇帝下来权力最大者。 各朝各代,宰相之职,借鉴前朝教训,将此职位改良,又被下一朝代改掉。
潘老师很懂太极拳的真意
感谢潘毅老师,感谢梁冬先生,感谢徐文兵老师,愿您们身体健康。
潘老师讲得一针见血,字字珠玑
希望正安教育平台能录制潘老师的一年通,也好让我们这些无法线下实地学习的学者能在线上购买到课程,那就好了!
0kqultyyf6ug6j63iizf 回复 @草木决明: 一起联名乞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