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41期:她满足了我对女人的所有幻想

2018-241期:她满足了我对女人的所有幻想

00:00
17:21


音乐:赵薇-《发现》


《京华烟云》由林语堂先生,于1938年旅居巴黎时全英文写就,曾四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可以说是一部全景式展现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史诗巨著。

 

本书前后跨越三十多年的历史,有几大家族的荣辱兴衰,有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也有笔下人物的儿女情长和民族情怀。

 

才貌双全、率性洒脱的姚木兰深受其父影响,“正直自持,外邪不侵”,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人生在世,不过一箪食一瓢饮。再多的荣华富贵,爱恨情仇,也只是过眼云烟,弹指间灰飞烟灭。

 

浮生若梦,殚精竭虑,不如活在当下。就像木兰一样,随遇而安,享受平凡的幸福,也未尝不是对生命的一种最高致敬。


姚家长女木兰,满足了林语堂先生对女人的所有幻想,他感叹:“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她知书达理,温良谦恭;她体态风流,学识渊博;她敢于尝试一切新事物,兼收并蓄。她,活出了自己的“风雅”。




天生丽质难自弃,体态优雅


光绪十六年间,木兰出生于富商姚家。托祖上庇,其父亲一代,已家财万贯,拥良田数顷,商铺无数。


衔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小姐姚木兰,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父母皆出身当地望族,容颜俊秀,体态风流,兄妹们皆有不俗容貌,以木兰最盛。


十岁时的她已能看出美人胚子的雏形,在一众同龄女孩里卓尔不群。


当她落难被曾家所救之时,来到船上,曾老爷向太太说:


“你知道这些年来我一直搜求珠宝。可是今天我才给你找到一件真正的宝贝。就是她!”


曾家老太太对她的喜爱也溢于言表,“这么个漂亮孩子,真是眉清目秀,给我们曾家做个儿媳妇就好了!”


曾家从上到下对她视若珍宝。


她美如满月,是“万众注目的中心,以前没见过她的男男女女,见其美貌,都为之咋舌。


除去她眼睛的迷人及低沉的语调的音乐美,她的身段儿窈窕,令人目迷心荡”;


是“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之美。




她清新自然,如出水芙蓉,男人为之倾倒,女人艳羡。


“眼睛多情而富有智慈,脸上五官较为瘦削,轮廓线条较为清楚,眉清而目秀”, 


美人的最高境界,是美而不自知,美而懂收敛。木兰如未出鞘的宝剑,深藏功与名。



敢于尝试新事物,肆意洒脱


木兰的父亲姚思安三十岁结婚之后突然顿悟,一心向道,不问俗事。


对子女教导他们要“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


木兰小时候,姚思安从当时流行的报纸杂志上吸收了如天足论、男女平等、现代教育等新思想,常与木兰讨论。


父亲教给她知识,也教她淑女以外的“门道”,教她勇敢尝试,享受当下,所以,各方才学水到渠成。


父亲认为:


木兰吹口哨“不是什么大事儿”,


京剧学好了父女俩信手拈来对唱一番也未尝不可,


甲骨也要精心钻研,如此,关键时刻才不会掉链子。


木兰幼时逃难被曾老爷所救后,曾文璞曾拿出甲骨验证,木兰即刻认出。曾文璞言道:


“对了!对了!她就是木兰,天下只有她一个小姑娘儿认得甲骨文!”


全京城只有木兰识得甲骨,惊才艳绝。


木兰在父亲的引导下,学习一切新鲜又美好的事物。


“我愿当个男孩子……他们可以出门会客。他们可以去赶考做官。可以骑马,坐蓝绒的轿。他们能遍游天下名山大川,能看天下各式各样的书。”


这是木兰童年的愿望,在她十七岁那年,姚父朋友在天津主办了第一所女子学校,木兰有幸成为当时第一批受教育的女性。




木兰自母亲处学得世俗的智慧,从父亲那学会新派知识和“闲情逸致”,成年后接受了正统的现代教育。


兼收并蓄,各取所长,使得她的思想比同期的其她女子强悍明辩得多,也有更强烈的主观意识。


姚父希望木兰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得“大自在”,得心灵上的自由与豁达。


正如他自己认定的那样,“内衣清白,外穿布衣,也胜似内衣污秽,外罩绸袍。”


保持本真,方可肆意洒脱。 



利他之心 成人之美


木兰不仅学识惊人,待人也是一片赤诚。


曾家大公子平亚病重之时,他的未婚妻孙曼娘,随寡母从乡下奔赴京城探病。


平亚病情不见起色,最后两家达成一致,决定三日内成婚,是为冲喜。


曼娘母女来时仓促,加上人生地不熟,除了木兰,在京城再无其他相熟之人可帮衬。


惶惶之际,木兰伸出援手,建议曼娘从姚家风光出嫁,一为帮忙,二为全礼。


木兰认为,“婚礼终究是个婚礼,不能太草率。” 帮忙解了好姐妹的燃眉之急。


成人之美,皆为先成他人,再成就自己。


除了儿时好友,木兰与亲妹妹姚莫愁更是感情甚笃,无话不谈,直至两人长大后,同时喜欢上青年才俊孔立夫。


立夫的才情深深打动了木兰,但她与曾家的旧关系,使得她在选择上无法自由,只将爱恋深藏心底,从不挑破。


木兰与荪亚结婚,是门当户对,是众望所归。


“她嫁给荪亚,良心上是一片清白。荪亚爱她,她知道。


婚后她会爱荪亚,她也知道,在这种爱里没有梦绕魂牵,只是以身相许,互相敬重,做将来生活上的伴侣,只是这么一种自然的情况。”


婚后两人琴瑟和鸣,共游山水,无波无澜。除了人到中年之时,遭遇那一场婚外之“痒”--——荪亚出轨青年画家曹丽华。


婚姻遭遇危机,木兰决定正面迎战。


首先,她求助父亲,以得道高人的身份巧妙告之对方荪亚已婚的事实,“釜底抽薪”;


接着,她打扮得体,心平气和地与对方进行了一次深谈,“夫妇之能白头偕老者已不多见。


但我曾读诗书,囿于旧习,旧日之愿望,仍然眷恋。


我尚有一子一女,余纵不为身谋,亦不得不为子女家庭与前途着想也。”


最后,她将对方作为朋友,请至家中做客......


种种举动,霸气侧漏,既不损害曹丽华名声,也使得丈夫荪亚羞愧不已,最后两人结束往来。


风波之后,“荪亚变得更聪明懂事,遇事也看得更清楚,也体会出来什么是永久的真爱了。”


两人更加相亲相爱,和睦地度过了后半生。




此女只应书中有,人间难得几回见


“木兰,美得像一个梦。但梦,不过是梦。”


这个林语堂先生心中的完美女性,她果敢活泼,清新脱俗;


她接受西方的物质和新思想,内心却保有古代淑女的娴静。


她端庄大气,顾全大局,又饱读诗书,处变不惊。


木兰一生顺遂异常,最切肤之痛莫过于痛失女儿,以及后来打仗时,无奈接受儿子上战场的现实。


随着历史推进,木兰的人生经历逐步丰盈,最后举家南迁,过上她想要的隐居生活,成为“乡下婆子”。


她享受过云端的繁华,也钟情于田园的朴素。


她心有丘壑,却甘于平淡,隐于山野,成为千万普通百姓中的一员。


人生至达是风雅,岁月静好最难得。


人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姚木兰的影子,但未必都能活成姚木兰。


木兰是理想的,是完美的,她寄托了林语堂先生对女人的所有幻想。


这,或许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跟自己的灵魂相交

    喜欢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也喜欢本文的评说

    有书 回复 @跟自己的灵魂相交: 感谢喜欢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