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破而后立,儒学发展的跌宕起伏
 2009
试听90

5、破而后立,儒学发展的跌宕起伏

00:00
08:15

汉武帝在建元五年,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建太学,设置五经博士。


所以说我在这可以告诉大家,从公元前136年,也就汉武帝建元五年开始,儒学就成为中国历代官方的意识形态。大家开口闭口一定要讲儒学,虽然有的人嘴巴讲儒学,其实偷偷用的都是法家,所谓的阳儒阴法的很多。但不管怎么讲,你一定要讲儒学。


所以儒学从那时候开始,就是中国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所以说从五经博士大家看看,孔子定下来的五经,后来从元朝开始,国家考试就不考五经了, 变成考四书为主,四书的地位就超过了五经。四书凌驾在五经之上。所以我在这先跟大家讲,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儒学发展史,孔子是不得了的人物,他是集大成的人物,集什么大成,其实早在孔子的一千六百年前,或更早一点,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大家看看。尧跟舜比孔子早多久?至少一千六百年,那尧、舜、禹,这是同时代左右的人。再到汤,汤比孔子要早一千一百年左右,然后到文、武、周公,比孔子要早五百年,也就是说孔子把前古圣王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把它编成五经。所以孔子是述而不作。这个五经如果没有董仲舒的提议,汉武帝的采用,儒学以前就像儒墨道法一样,中国那时候有十家,儒墨道法,什么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农家、杂家。因为董仲舒的关系,儒家才从这种诸子百家里面一枝独秀出来,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所以董仲舒很重要,董仲舒之后大家看看,儒学就变成官方哲学了。儒学本来是官方哲学,但是有一个麻烦,当某种意识形态成为官方哲学之后,也就注定它就要没落了。


我举个例给大家看,像19世纪,19世纪大概到黑格尔死了之后,黑格尔哲学变成那时候德国哲学界的主流,结果是怎么样?懂黑格尔的人也来教黑格尔,不懂的人也来教,大家为了混一口饭,大部分都是不懂黑格尔的,教出来的肯定不行,我讲个笑话给大家听。20多年前深圳不是出了一个朗朗吗?所以深圳市委就说,我们要把深圳发展成钢琴之都。现在连教声乐的,也来教钢琴,因为需要大量的钢琴教师,到最后连教古筝的也改教钢琴,众品杂陈,良莠不齐,一窝蜂。


懂钢琴的来教,不懂的也来教,最重要的是为了混口饭吃也来教,那就完蛋了。儒学一样。那时候在太学里面设置五经博士,那个博士官都是家学渊源,为了解释经文中的一个字,动不动就上千字。我告诉你,最高纪录,为了解释经文中的一个字,竟然花了两万字以上,来解释一个字。所以那时候读书人很苦,说皓首穷经,也就是说我读到头发都白了,经书还读不完,我在这告诉大家,当你研究经书,研究到这样的话,就支离破碎了,肯定支离破碎。所以说大家想想看,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乱了多久?乱了四百多年。


大家想想看,从黄巾起义大概是在公元180年前后,黄巾起义开始乱,黄巾起义之后怎么样?就董卓之乱,董卓之乱之后,大家知道就三国了。三国之后就魏晋南北朝,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南朝的陈国之后,天下复归一统。从公元180到589前后,是不是四百一十年?在这四百一十年里面,我把它算了一下,天下统一只有二十年。哪二十年?也就西晋灭掉东吴,那是公元280年,但是到公元300年就爆发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杀来杀去,杀到最后。东海王跟成都王分别拉拢鲜卑乌桓跟匈奴加入战局。五胡乱华,造就了五胡十六国,就分成南北朝了。南朝就从东晋,然后宋齐梁陈,北朝,到最后被北魏统一,结果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西魏被北周篡了,东魏被北齐篡了,北齐被北周灭了,北周被隋篡了,这结果隋灭掉陈,天下才再统一,这段历史,四百多年只有二十年统一,而你儒学又支离破碎,不能维系人心,大家需要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结果不是去信佛就信道了。佛教在东汉初期就传进中土了,然后本土的道教起来跟佛教对抗,结果儒学就被边缘化了,要不是出了一个北魏孝文帝,中国可能就变成一个佛教国家,在唐朝差一点点变成道教国家了。

用户评论
  • 孙彩贺

    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