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今日简史》(四):充满谎言和欺骗的时代

108《今日简史》(四):充满谎言和欺骗的时代

00:00
10:50

关于本期话题,如有任何问题,欢迎在本期节目的评论区留言,我们会统一回复解答。


书籍信息:  

英文名:21 Lessons for the21st Century

中文名(暂拟):《今日简史》

书籍类别:人文历史

Amazon评分:4.7/5

Goodreads评分:4.42/5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页数:352


内容简介:  

今天,我们接着读《今日简史》第四部分:真相。


赫拉利认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人类想找到绝对意义上的真相,也变得越来越难。如果问你对拉链有多少了解,很多人肯定会自信满满——毕竟每天都在使用拉链,哪有什么不知道的事情?但当人们被问到拉链的工作原理的时候,大多数人却什么也说不上来。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的错觉(Knowledge Illusion”——我们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但其实只是把别人大脑里的知识当成了自己的知识。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人类对群体知识的依赖,让我们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无论是发明工具、解决冲突、治愈疾病,都需要群体思考。但如此一来,想要独立思考就变得更难了。想象一下,如果朋友圈里所有人一致认为某件事情是对的,即便你觉得有些不对劲,你多半也会附和大家。因为我们总是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还有不少人喜欢高谈阔论国际经济形势,自己却对经济学一窍不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把经济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只要把从别人那里收集到的知识复述一遍,貌似就成了自己的知识。


正因为如此,人类很少能认清自己的无知。而且,比起批评和负面意见,人类一直更喜欢正面反馈。比如,和思想观念相近的人交朋友,只关注自己喜欢的媒体。特朗普就公开表示,自己只喜欢看亲近共和党的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对于CNN、《纽约时报》等反对自己的媒体统统称为假新闻。但越是喜欢正面反馈,人们的原有信念就越会被加强;越是屏蔽负面意见,就越难深度思考和改变,真相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不仅如此,真相本身也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我们之前讨论过:人类自古以来就有道德责任感,对什么是正义也有明确的判断。比如,你抢了我的食物,我的家人今晚不得不饿肚子,你的行为就是不正义的。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因果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非黑即白的情况已经不多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己不欲勿施于人,但如果不是你直接去施于人,而是间接地施于人,那又该怎么算呢?比如,英国贵妇们虽然从没去过非洲或加勒比海,但通过购买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股票和债券,她们让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再比如,她们在喝下午茶的时候,悠闲地往茶里放一块方糖。但她们不知道,这些方糖的产地是环境如地狱一般的奴隶庄园。那么问题来了,英国贵妇们是否要为奴隶们的悲惨遭遇负一些责呢?或者再往深了问:提供资金服务的伦敦证交所要不要负责?大英帝国要不要负责呢?显然,这是一个比你抢了我的食物要复杂得多的问题。


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会深挖下去。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坏事——那些不愿意努力追求真相的人,往往更容易维持幸福的无知状态;反倒是努力追求真相的人,最后会经历更多的磨难和痛苦。而当人类不知道该如何判断,又不想为了追求真相付出太多努力的时候,通常会硬造出一个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世界,或者干脆用阴谋论来解释——比如,想搞清楚全球经济如何运作这个问题太难了,但要说某个神秘大财团在背后操纵全球经济,控制了媒体和政府,甚至挑起战争,就容易理解得多了。但赫拉利也指出,这些方法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过,以上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


20142月,一批没有佩戴任何标志的武装人员入侵克里米亚。俄罗斯政府一再否认这些武装人员属于俄罗斯,说他们是自卫团队,只是去军用品店买了看起来像俄军的装备而已。1931年,日本假装受到攻击,借机开启侵华战争,接着又建立伪满洲国,以合理化自己的侵略。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理由更是令人大开眼界。英国殖民的依据是:澳大利亚是一块无主之地,这等于把澳大利亚5万年原住民的历史一笔勾销。这也是为什么赫拉利说:人类正处于一个后真相时代”——我们难以分辨什么是真相,什么是谎言,因为我们身边充斥了太多歪曲的历史、假新闻和欺骗。国家之间是这样,宗教更是如此——甚至,赫拉利把宗教和假新闻之间划上了等号。他在书里写道:如果有1000个人,相信某个编造的故事,相信一个月,这是假新闻。如果有10亿人,相信某个编造的故事,相信1000年,这就成了宗教;而且教徒还会警告其他所有人不准说这是假新闻,否则就是伤害了宗教感情。


但赫拉利同时也认为,人类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后真相物种:他们为了解释那些自己不理解的自然现象,编造出了很多故事和传说;而创造故事、相信虚拟故事正是人类能够称霸地球的原因——人类通过传播故事而获得盟友,无论对方是谁,只要有相同的思想和信念,你们就能携手合作。总结来说,赫拉利强调的是:在这个充满谎言和欺骗的时代,人类要有独立思考能力,要努力追求真相。正好,借着真相这个话题,我们顺带聊聊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片刻之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问题是:疯子在另一条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要拉杆?换句话说:你会不会为了救五个人,牺牲一个人?这就是伦理学领域最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无论你怎么做,都会有人死。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怎么做才是不违背道德的?


第一次接触这个问题的人多半会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下手分析。给你个小提示:当我们讨论道德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判断:意图和结果。意图派的代表是著名哲学家康德(Kant)。他认为,人需要做出绝对富有道德的决定,而你在做决定的瞬间,就能判断你这个决定的对与错。结果派的代表是实用主义(Utilitarianism)。实用主义者认为,能达到道德最大化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


康德认为,道德不是来源于人的欲望,而是来源于理性。在他的理论里,有两条最重要的法则:一、只做那些不会产生矛盾,且你认为大家都可以做的事情。以偷窃为例。根据这条法则,如果你偷窃了,就代表大家都可以偷窃。但如果人人都可以偷窃,显然又不是大家都认可的价值观。因此,偷窃不是一个有道德的行为。二、不要把自己或他人当做达成目标的手段,而要把他们同样当做是人。打个比方:为了赢得比赛,你撒谎挑拨对方球员之间的感情,引起内讧,这么做就是不道德的。因为你欺骗了他人,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权。也就是说,人是不能撒谎的,即便是善意的谎言——因为对方有权知道真相,你不能替他们做决定,剥夺他们的自主权。


对实用主义者来说,只要结果是好的,决定就是对的。那什么是好结果呢?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幸福快乐,所以能带来幸福快乐的结果就是好结果。而且,实用主义者不仅要为自己寻找快乐,还要照顾到他人的快乐,最终达到集体快乐的高潮。有时候,为了达到集体快乐的最大化,必须牺牲小我。因此,实用主义更注重结果。


当我们弄明白了这两种道德标准之后,电车难题突然变得不那么难了。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他们一定会拉杆——因为死一个人比死五个强,这样集体的幸福感才能最大化。但康德绝不会拉杆——因为一旦拉杆,就等于夺走了这个人的自主权,让别人替他做了决定。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两种道德标准究竟哪个是对的?谁才更有道德?显然,这个问题是没有绝对答案的。你相信怎样的价值观,就会做出怎样的决定。赫拉利想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道德、真相、正义早已经没有绝对答案。但越是如此,我们就越要尽其所能去追求更接近真相的答案——至少,我们可以拒绝被欺骗和操控,比别人更清醒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