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民国:袁世凯是如何利用孔子的?

132| 民国:袁世凯是如何利用孔子的?

00:00
15:46

本集知识卡片

本集引文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

本集文稿 

通过前几次的介绍,我们已经看到从汉代到清代,各朝的统治者都对孔子尊崇有加,也使孔子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对论语的传播肯定是好事使论语成了中国人最熟悉的一部要籍没有之一。坏处是政治上的推崇孔子,推崇儒学背后的动机,自然不是学术的,而是政治的。因此在一定的政治需要推动下,来解读论语,有时会是论语沾上过于浓厚的意识形态化色彩,会使论语的某些方面得到放大强调,某些方面得到缩小遮蔽,使论语成为政治的工具,使孔子成为政治家的工具。从汉代到清代,不少君主就是这么做的。而到清朝灭亡,清朝的末代皇帝被拉下了马。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不料一代枭雄袁世凯又重做皇帝梦,他也拉孔子的虎皮来做大旗。


袁世凯的名字是我们每位听友都不可能陌生的。当然他一生的功过是非常复杂的,是历史学家们至今还在讨论的。他活了不到60岁,死了已经一百多年了。简单的说,他是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北洋军阀的领袖,魄力和能力都有过人之处。在推翻清朝赶溥仪下台时,立下了难以替代的汗马功劳,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但在自己的野心以及周围各怀鬼胎的人的挑唆之下,他误判形势,误判民意,把民国改成为帝国,宣布自己为皇帝,成为上个世纪中国政治史上的一出闹剧,遭到了多方的反对,也引发了各地的讨袁护国运动,而他也被窃国大盗的恶名缠身,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以至于后来很多人一提到袁世凯,都忘记甚至不知道他正面的功绩,只当他是反面教员了。他的皇帝梦只做了83天。在83天中,他自己说没有过过一天安稳的日子,最后只能黯然宣布取消帝制,并很快一命呜呼了。


无论是在著名的政治家里,还是在当时的军阀中,袁世凯的文化水平都是不高的,但他当然还是用过功,读过一些书的,至少对论语对孔子的学说并不陌生。在他任总统以及做皇帝梦期间,武的方面,他的依托自然是军队,文的方面,他的依托就是孔子以及儒学。


19131010日双十节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演说里,他就表示了对传统的维护。而在整篇演说当中,不少地方都有孔子的思想及论语的名句。他说以他几十年从政的经历,深感立国的根本就是要修明法度,整饬纲纪,而后应时势的变化,合人群而进化。孔子爱说大同,我们现在实现共和,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把闭关时代的旧思想扫除干净,"凡我国民既守本国制定之法律,尤须知万国共同之法律,与各国往来,事事文明对待,万不可有歧视外人之意见,致生障碍,而背公理"。而国民的自身素质需要特别强调的,在他看来还是不外道德二字。道德范围广大,圣贤千万语,而不能尽其辞。


袁世凯说,他所能领会的最简约地说,就是"忠信笃敬"这四个字,而一直听我们课的听友一听就知道,这四个字来源于论语卫灵公篇里孔子跟子张的对话,我们以前也专门讲过。子张问老师怎么才能到处行得通。孔子教导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大意是你说话诚信不撒谎,行为厚道不轻浮,做到这样那么去到哪里都能行得通。你要说话欺诈无信,行为刻薄轻浮,你就是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子张听了以后,专门把老师的话写下来当座右铭。


袁世凯显然是从论语里捡起话头来加以阐释的。比如他在就职演说中阐发忠信的信字,先引孔子的话"民无信不立",这当然也来自论语,然后说文明各国有以欺诈行为来害人的,感受到的耻辱,一定犹如在公众场合遭到痛打一样。华盛顿小时候受到父亲教诲,就能一辈子都不说假话。中国古人一向重视信义,近来人心不古,习惯弄虚作假,立身且难,何况利国?希望无论对内对外,必当以信。他又阐发笃敬的笃字说,现在的中国人身上固有4000年的传统因素,却也有把传统美德都毁弃了的现象,以至不做实事,专说大话,未得外国所长,先抛本国之所有。不做实事,专号吹嘘,没有学来外国的长处,却把本国已有的传统都抛弃殆尽,以至风气败坏,传染成风,"故救之以笃",必须以孔子倡导的笃来加以挽救,来加以扭转。最后袁世凯信誓旦旦地说,"以上忠信笃敬四字,余誓与国民共勉之。"这话听上去当然漂亮,说漂亮话是政客的基本功。


而在一生德兼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国学大师梁啓超看来,袁世凯本质上还是一个旧式政客,其头脑与经世之国家观念绝对不能兼容。所以不止一个人认定袁世凯的尊孔重儒,只是政治上的利用。除了就职演说,袁世凯还以总统身份,通令国民尊崇伦常,声称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以来,旧的纲常遭到破坏,以致现在有的青年"以放恣为自由,以灭沦为幸福。纲纪堕丧,流弊无穷,"所以他要通令全国,要讲明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以提倡天下。于是在这样的动机驱使下,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提倡尊孔读经,于是上演过更不堪的复辟丑剧的张勋、我们以前提到过的写《孔门理财学》的陈焕章等人,上书袁世凯、教育部和内务部,要求成立孔教会,来"大倡孔子之教,资以挽救人心。"教育部和内务部陆续批复,予以支持。而1913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纲要,规定"各学校均因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宜尊孔尚孟,以端其基而致其用。"陈焕章等人于是更向袁世凯政府请愿,要求定孔教为国教。于是各地多种尊孔机构成立了起来,各种祀孔的程序排练了起来。


19139月,在孔子诞辰之际,当时的教育部总长根据袁世凯通令"尊崇孔圣文"的精神,下令部里的成员都去国子监祀孔,并且都要跪拜。当时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先生也去了,并在日记里做了记录。他说"至者",也就是到了的人,"至者近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顷刻便草率了事,"真一笑话"。这说明以行政命令来尊孔是没有意义的。出于政治目的来尊孔,更不会得到多数人真诚的响应。而在当时就已有人评论袁世凯的尊孔,不过借祀孔之名为收拾人心之俱,来恢复帝制罢了。


所以袁世凯跟历代旧王朝的君主一样,都把孔子当工具,把孔教当迷信。所以在他死后,教育家蔡元培分析说,袁世凯的罪恶实在代表了中国三种旧社会的余毒,一是官僚,二是学究,三世方士。袁世凯的尊孔祀孔活动,就结合了这三种因素。鲁迅先生说,像袁世凯这样子的尊孔,只会连带孔子倒霉。鲁迅说对了一半。袁世凯不仅生前的一系列活动带累了孔子,这是被鲁迅揭穿了的一半。而鲁迅没有提到的另一半是袁世凯死了之后,还连累到了孔子。


袁世凯是在做了83天皇帝梦之后死去的,因此他死后,他的儿子要求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徐世昌,把袁世凯的墓葬区命名为袁陵,袁是袁世凯的袁,陵是皇陵的陵。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按他的遗愿,在河南的安阳选了一块140亩的墓地。在1918年建成了一座墓园,还是德国人设计的,是中西合璧的。而袁世凯就是因为称帝,被全国人民唾弃,下台不久就病死了,有人说是被骂死的,称袁陵,这不是找骂吗?这个锅徐世昌当然不背,但他是袁世凯的老友,又不便拉下脸来,于是他灵机一动,孔子的墓地叫孔林,那个林大家都知道不是皇陵的陵,而是树林的林,但那也是很尊崇的称谓。


除了文圣人孔子的墓叫孔玲林,只有武圣人关羽的墓叫关林。于是徐世昌说,皇陵的陵跟孔林的林两个字可以通用。建议改成袁林。于是袁世凯的墓仿照孔林,就叫袁林了。这不是死后还带累了孔子吗?这个袁林现在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而袁世凯下葬的日期,他是1916年死的。他下葬是1916824日。今天是822日,正好是92年之前,而孔林的竣工是1918年,到今年正好是100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古月_4z

    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但还说过“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可以说,信义根本不是孔子所追求的“道”,而只是一种“术”。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只是在回答“子张问行”而已。这种文化下,信义从没有成为中国人最根本的价值观。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这样评价中国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受礼教的指导,然而他们却是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民族。这尤其表现在贸易活动中,它从来没能激发中国人对贸易天生就有的诚实守信。买主要应该带着自己的秤,因为每个中国商人都有三种秤,一种买进用的重秤,一种卖出用的轻秤,还有一种是精确的秤,是用于对他们有所防备的人的。”

    青花瓷_ra 回复 @古月_4z: 要深入理解孔子的这句话还需参看孟子的另一句话,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不符合义的言行是不需要坚持的!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不可断章取义的片面理解!

  • 登云钓月

    最后两句错的离谱

    SmileChild 回复 @登云钓月: 100年的没错,错的是92年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

  • Baden_j6

    傅老师:您好! 上一期讲座中有一句话,我一些异议。即:精究理学之源,旁彻性宗之旨。其中,之源或是之原,我以为是之源;而文稿里写的是之原。请指教。 您的一位名叫王建的听众。

    馨香满怀_wq 回复 @Baden_j6: 认真的学生

  • 南华法耀

    还有孟林!

  • 阳光灿烂_wq

    1

  • Laura艾君

    孔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