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齐鲁学子青春国学汇
今天的题目是:按照我国春节传统习俗,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做小年,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 )。
答案选项有四个:A 饺子 B 饴糖 C 酒 D 年糕
正确答案是B 饴糖。
*为什么是饴糖呢?
在东北的传说里面,灶王爷是玉皇大帝的弟弟,一年到头蹲在老百姓的灶头,吃了这家吃那家。
到腊月24这天就要上天汇报,老百姓为了让灶王爷说两句好话,就给灶王爷上供糖瓜,甚至拿糖稀把灶王爷的嘴都糊上。
民间歌谣有一句:二十三,糖瓜沾。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关于祭灶这个习俗
祭灶,是祭祀灶王爷。
在早先的时候,其实不是祭灶,而是纪灶。
早先的灶王爷其实也不是管上天言好事。
灶王爷是火神祝融,人们是为了纪念火神赐给人类火种,可以不再吃生食了,所以是纪念灶神。
后来,逐渐演化为后来的祭祀灶王爷了,感谢灶王爷给我们提供了美食。
论语中有句话: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意思是求大神,还不如求灶王爷。说明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纪念或祭祀灶王爷的习俗了。
*饴糖是什么?
饴糖是用大米、大麦、小麦、粟之类的粮食发酵糖化,生产出来的糖。
这种糖比蔗糖好吃,蔗糖太甜,饴糖属于麦芽糖,口感更好。
糖瓜粘说的那个糖瓜,是饴糖在空气中放的干硬了,表面皲裂,形成好像小西瓜的样子,因此叫糖瓜。是过年期间吃的一种小零食。
还有糖人大家都知道,是民间艺人把蔗糖和饴糖掺和到一起熬制的糖。
另外,还有一种叫糖稀的,现在已经很少见到卖糖稀的了,我小时候,大概就是上世纪80年代,经常能看到有卖糖稀的,骑着一个二八大自行车,那种大自行车现在都见不到了,现在的车子都是26的,见不到二八自行车了。
这个二六、二八是自行车的规格,说的自行车轮子的大小是26英寸、28英寸。
卖糖稀的骑一个二八大自行车,那时候不是凤凰牌子的就是永久的,后车架子上放一个架子,架子下面有个小炉子,烧着煤火,上面放一个小锅,小锅里面热着糖稀。
这个煤火很文,不能太猛了,因为糖稀其实很稠的,说是糖稀其实不能太稀了,那个稠度远比蜂蜜要稠的多。
买糖稀的都是小孩儿,我那时候还是小孩儿。卖糖稀的用两根小竹签 —— 那个竹签比牙签粗、比糖葫芦签子细,大概一巴掌那么长,用两根竹签挑起一丢糖稀 —— 好像是5分钱那一丢。
小孩儿拿了糖稀不是一口就吃了,而是挑着玩儿,胶合过来胶合过去,忍不住了咗一下。直到把黄色的糖稀胶合成干干的白色,一点儿点儿的舔着吃。
这就是祭祀灶王爷用的糖瓜和糖稀。
***********************
至于其他的答案,我们也说说。
*** 先说饺子。
饺子绝对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饮食,你说馒头面条,国外也有类似的,但饺子绝对是中国特有的。
饺子据说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发明的。
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的时候,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张仲景看到很多穷苦人冻得耳朵都烂了。张仲景就发明了一种药——把羊肉和发热的药物剁碎,用面片儿包成耳朵的样子,放到热汤中煮熟。
张仲景起了个名字叫“怯寒娇耳汤”,汤药煮好后支了个棚子开始舍药,给每人一碗汤,两个娇耳。病人们吃了汤后,浑身发汗,耳朵的冻伤都痊愈了。
张仲景寿终正寝那天是冬至,老百姓念着神医的好,就吃饺子纪念他,意指吃了饺子不再冻耳朵了。
*** 酒
酒这个东西在古代祭祀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周朝的时候,聚众饮酒甚至被视为犯罪,酒单纯的作为敬神的祭祀之物而存在。
不过,这个政策似乎始终没有得到好的贯彻,毕竟除了神之外,凡人也是很喜欢酒这种美妙的 饮料的。
说到人为什么喜欢饮酒,似乎连喜酒的人都说不清楚。基本上来说,所有的酒的口感其实都不符合人的正常味觉喜好。
白酒非常辛辣,绝对不是适合人的味觉;啤酒的味道被很多第一次尝试的人比喻为马尿一般;至于红酒的味道也是很不好,酸不拉几的。
但是,人一旦喜欢上饮酒后,就会迷恋其中,终生无法自拔。
酒喝多了会很痛苦,但只要过两天再喝酒,还是会把盏不禁。
这个是为什么呢?
人对食用的各种物品的依赖级别分为三级:食品、瘾品、毒品,馒头饺子这都是食品,而烟酒等东西都属于瘾品,再一级的依赖程度就是毒品了。
食品是可以替换的,你不吃馒头可以吃饺子,不吃饺子吃面条。早吃一个小时,晚吃一个小时无所谓,甚至一天不吃也没事儿。
喝酒抽烟这个东西算是瘾品,看到酒不让喝,那些酒鬼会非常难受,抽烟也是,一会儿不抽烟就会憋得难受。
至于毒品就不说了。
所有这些欲望都是对人的神经系统的刺激程度,食品的刺激较轻,而烟酒之类进入人的体内后,会刺激人的神经产生某种特殊的愉悦感,这种感觉会让人很依赖,因此,一旦喜欢上这种感觉就会有酒瘾,有烟瘾。
*** 年糕
年糕这种东西我个人不太喜欢,就不赘述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