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今天是第四十八期。
今天,我们要读《小杂感》。
《小杂感》是由句子拼贴而成的文章,文体极为自由,类似于当下的“金句集锦”,是鲁迅特有的文体。
文中金句太多,俯首就是:
约翰穆勒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
而他竟不知道共和使人们变成沉默。
这段所说的内容我们之前讨论过,即专制和愚民的区别。
要上战场,莫如做军医;要革命,莫如走后方;要杀人,莫如做刽(guì)子手。既英雄,又稳当。
鲁迅的这种说法也不绝对,如果像白求恩那样做军医,当然也有危险。
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这段教导很有用,刻薄但是真实。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甚至男女之间,有时都是这样。
阔的聪明人种种譬如昨日死。
不阔的傻子种种实在昨日死。
“从前种种如昨日死,从后种种如今日生。”这是曾国藩的原话。1927年8月18号,汪精卫的武汉政府跟蒋介石北伐军总部合流反共,也称宁汉合流。汉口《民国日报》的社论里便用了这句话,意为汪精卫跟蒋介石,应不计前嫌,以后携手。当然最后并没有携手。鲁迅的这段话,一方面讽刺汪蒋合流,另一方面则是感慨穷人、弱者,总归是最吃亏的一方。
在鲁迅的笔下,“傻子”是一个正面的概念。鲁迅有篇有名的文章,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讲奴才逢人抱怨生活很惨,聪明人听了劝奴才说:总会好起来的。奴才听后觉得安慰。傻子一听就发火,说:住的地方不给你开窗,闷死了!立马给奴才砸了一个窗洞。奴才慌了,叫了一群奴才,把傻子赶走。赶走后,跟主人说:你看他开了窗洞。主人说:傻子是不好,赶走了,很好!奴才听了表扬很高兴,聪明人在旁边也很高兴:你看,将来会好的吧。
这故事非常耐人寻味。注意,故事的主人公是“奴才”而非“奴隶”,我们在重读鲁迅的过程中,强调过几次。奴才比奴隶少的,就是“傻子”这个成分。
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
大抵如是。大抵!
这一段三段式,几乎在任何时空下都“大抵如是”的。
他们之所谓复古,是回到他们所记得的若干年前,并非虞夏商周。
鲁迅讲的“他们”,可能是林琴南、章士钊等人,也可能是指当时要恢复帝制的袁世凯,张勋等政客。
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
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
《小杂感》跳跃太快,这里谈论的是女性主义的问题。母性、女儿性、妻性,实在太复杂。我身为男性不好说话,且不议。
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
鲁迅这时讲的“正人君子”特指陈西滢、徐志摩、顾颉刚、胡适等人。事实证明,其实他们不是盗贼。五十年代,胡适重新看鲁迅三十年代写给朋友的信,还颇以他为同志。一直到胡适过世,也没有说过鲁迅不好。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的这一段文字,几乎概括了小说《上海狐步舞》里的场景。这是中国最早的意识流小说,由“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所做。虽然鲁迅说“不相通”,但我想,作家把这些画面并置在一起,是一种人性相通的努力。
革命,反革命,不革命。
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
这是鲁迅对后来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总预言。
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一感到干净时,即无创作,他已经一无所爱。
创作总根于爱。
杨朱无书。
创作虽说抒写自己的心,但总愿意有人看。
创作是有社会性的。
但有时只要有一个人看便满足:好友,爱人。
《小杂感》就是这样,前一段在预言革命,后一段就变成了创作论。
其实鲁迅的著作,很少直接讲爱,这次是个例外。鲁迅的这段话,其实是替很多看似颓废、消沉、悲观、甚至绝望的创作辩护。比如鲁迅曾承认,在《野草》中,他也是悲观绝望的。郁达夫的作品一直被人非议为颓废,而鲁迅在创造社却只跟郁达夫成为好朋友。在鲁迅看来,假如真的完全颓废、绝望、心如死灰,那就不会有颓废、绝望、心如死灰的作品了。
最后一句也很重要:一个人看便满足。其实,假如作品有一个人真正欣赏,就会有多人欣赏的。只要加以时间,坚持自己的道路,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管他人是否关心在乎。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
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鲁迅认为中国人讨厌和尚、尼姑、回教徒、基督教徒,说明中国骨子里不是一个宗教国家。比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的观点让我印象很深——儒教跟佛教,在教义上,根本性是有抵触的。中国人虽然也会烧香拜佛,但其实不太能够接受佛家轮回的说法。相比之下,道教一方面可以采阴补阳等养生,另一方面,它跟儒家学说天然互补。比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修齐治平不行,那还可以 “退一步海阔天空”。
旁观者,像史密斯说过,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儒教徒,就如同所有的英国人都是撒克逊人一样。儒家影响社会上层,道教影响普通民众。道教,是跟儒家冲突最少的准宗教。
最后一段,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大概因为礼教发达,集体无意识里,性压抑的成分较多。所以积淀下来,联想速度就丰富,这也算某种文化积淀吧。所以,在看电影时,常常容易嘴巴半张半闭。这也算是一种表现吧。
这样攻击我们中国人民的鲁迅,是否应该受批判呢?
下一集,我们来看看鲁迅怎么样被年轻一代革命作家所围攻。
预习通知
下期主讲文章《醉眼中的朦胧》,出自杂文集《三闲集》。
社会经济会发展较快,但人性改变却很漫长。现今社会鲁迅文章依然有价值,重读鲁迅十分必要。
哈哈,这几集许老师故意掉落各种应时幽默小梗……有心了
许老师生日快乐~
阔的聪明人种种譬如昨日死。 不阔的傻子种种实在昨日死。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哈哈,许教授可爱又深刻~
家里有鲁迅的文章,但是由于能力和思维有限,总是看不懂!现在听许子东的课才见识了鲁迅的文采和犀利的语言!!受教了!!
这几天每天都在听许老师的重读鲁迅,非常解渴!因为一直都在寻找自认为好的注解,终于等到!
读大先生的书~听许老师的课~这个夏天还特别去了鲁迅旧居~迷恋啊~多么有趣的时光~
没有觉得很学术很枯燥啊!老师讲的是很专业,但非常好,很过瘾,许老师不要听那些人的谗言。就按自己的方式讲!非常好👍
这是自己第六次重听徐老师的再读鲁迅了,谢谢老师。当你想要一种知识与智慧的时候,就被准备好在那了。于了解鲁迅,许老师的作品正是这样。
晓勤FAN 回复 @冷光阳: 在反复听呢,谢谢许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