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棉花糖实验》

心理 |《棉花糖实验》

00:00
31:43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儿时的自控力,如何预示他一生的幸福与成功?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听书笔记 



《棉花糖实验》的作者叫沃尔特·米歇尔,是美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曾经两度获得美国心理协会临床心理学组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他也被称为“自控力之父”,他在20世纪60年代发起了一个关于自控力的实验——棉花糖实验。实验得出的结论应了我们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小时候的自控程度,跟他长大后的成就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你小时候自控力越好,长大后就可能更成功。



第一,自控力是天生的吗?



米歇尔认为,我们的自控力,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共同塑造的结果。在后天环境因素中尤为重要的是:年龄、性别、压力、自控策略、和家庭教养方式这5个因素。



年龄:在棉花糖试验中,大多数不满四岁的孩子都不能延迟满足自己的需求,而60%的12岁左右的孩子都能等待长达25分钟。


性别:在诱惑物吸引力相当的情况下,女孩比男孩更能够抵抗诱惑。


压力:长久的压力会损害我们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而前额叶皮层负责控制冲动。也就是说,过大的压力会在无形中损伤我们的自控力。


自控策略:在棉花糖实验中,有些孩子成功等到了第二颗棉花糖,他们非常聪明地使用了一些小策略,比如,有的孩子创造了一些小曲子,或者做做鬼脸、挖挖耳朵,想象放在自己面前的是图片,而不是真实的棉花糖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他们成功地转移了注意力,实现了自控。


家庭教养方式:在孩子刚出生的几个月,母亲在安抚孩子情绪的同时,教会他们把注意力成功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第二,关于自控力,我们有哪些误解?


1,自控能力与性格是没有关系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自控能力与意志力,个人努力程度这些因素联系在一起,很少会去想,自控与性格会有什么关系呢?但事实上,自控力的强弱其实跟个性的关系非常大。总的来说,自信的人比自卑的人更容易自律。


2,自控能力与情绪是没有关系的。


许多自控能力强的人都很懂得管理情绪,他们懂得处理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平静、积极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计划。所以,要想提高自控力,让自己保持好心情是必不可少的。


3,自控力太强容易没有朋友


真正聪明的自控者,他们的每天的日程里,一定不只有任务,他们还会把社交、娱乐等等列入计划中,因为,过度的自我控制会让人精疲力竭,只有保持工作、生活、娱乐的平衡,自控才能做到张弛有度,也才能够更长久。


另外,自控力强的人,因为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控制自己冷静下来,更容易维护一段关系。


第三个问题:培养自控力,有哪些具体的策略?


培养自控力的核心策略是:抑制热系统,激活冷系统。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5个具体策略:


1,“如果……,那么……”策略。


“如果……,那么……”策略就是当诱惑出现时,用一个冷系统思考得来的策略,去抵御热系统想要即时满足的欲望。 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你就能在”如果……那么……”之间建立起一些自动化的链接,这种链接一旦形成,就会像睡前刷牙、饭前洗手一样自然,而不需要再付出额外的努力。


另外,“如何……那么……”计划不仅在暗示外部环境时有效,在暗示内部心理环境时也同样有效。


2,运用“执行功能”来实现自控。


在冷系统中,有一个叫做“执行功能”的部分,对自控力至关重要。这是一种让我们深思熟虑,并有意识地对我们的思想、冲动、行为和情绪加以控制的认知能力。


运用“执行功能”,可以分为三步走,它们分别是明确目标,转移注意力,抑制冲动反应。


3,通过“增加心理距离”来实现自控。


增加心理距离实现自控,主要采用“自我疏离”的方式。所谓“自我疏离”,是我们在面对难题的时候,不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像“祥林嫂”一样一遍遍地复述事情始末和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是想象自己是墙上的一只苍蝇,以第三者的角度,也就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整件事情,并理解自身的情感。


4,通过“增加时间距离”实现自控。


这个策略就是让我们把未来具体化,通过在“现在”与“未来”之间建立更加清晰的链接,来提高自控力。生活中,我们可以刻意的建立“现在的行为”与“未来的自己”之间的链接,想象越具体,越生动,越能够起到激励自己的作用,为了未来更好的自己,我们会更加的自控。


5,通过“改变认知”来实现自控。


简单来说,这个策略就是,你要相信,你能控制你自己。如果你做的事在别人看来很困难,但你做的时候,却像打了鸡血般兴奋,事实上,做这件事时,你根本都无需动用意志力。所以调整自己的认知,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到,本身就是实现自控力很重要的策略。


第四,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1,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一种结果。


2,创造让孩子走向成功的环境。


3,帮助孩子形成“越努力、收获越多”的思维模式。


4,父母要以身作则。




解读 | 若杉

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已出版作品《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

播音 | 沐泽

策划编辑 | 李雪清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基因的载具

    必须说一下,棉花糖实验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首先这个实验的被试过于同质化,都是斯坦福大学教职员工的孩子,其次在后人进行重复性检验的时候发现严重的问题:对于一个人的成就,家庭条件可能是比自控力更重要的相关变量。今年的文献课上我刚读了发表在心理学领域顶刊《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Revisiting the Marshmallow Test: A Conceptual Replication Investigating Links Between Early Delay of Gratification and Later Outcomes》。可以说棉花糖实验是存在问题的。

    Fei_XP 回复 @基因的载具: 自控力更强的人确实更容易成功,对于家庭条件更重要?持怀疑态度,自古的科举考试,到现代的高考,多少寒门学子考上了好的大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找到好的工作,但家里条件非常非常一般。只能说家庭条件好,能让你少走点弯路,少吃点苦,但缺乏自制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 弗管安迪斯

    主要是能给人启发啦,不用那么局限,书都是人写出来的,人做出来的的东西会有局限性很正常啊,能给我们一些参考,能让我们启发点什么不就挺好的嘛,

  • 扶厦将倾

    ●棉花糖实验:沃尔特·米歇尔;●自控力的影响因素:基因;年龄;性别;性格;情绪,e.g.长期压力→损伤前额叶皮层(控制冲动);策略;家庭教育;●热系统(边缘系统):脑干顶部;生理冲动、及时满足、无意识;冷系统:前额叶皮层中心;认知、反思、可控;●具体策略:①如果……那么……;②明确目标→转移注意力→抑制冲动;③“自我疏离”(第三者视角);④未来具体化;⑤改变认知: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宋明华_5y 回复 @扶厦将倾: 8b6

  • 懒惰是有惯性的

    你自己认为意志力很强,意志力就会很强

    即便如此小姐 回复 @懒惰是有惯性的: 有没有可能是你认为意志力很强,是因为真的很强,人是有自知之明的。当然这种心理暗示还是有必要的

  • 飞飞_H9

    ●棉花糖实验:沃尔特·米歇尔;●自控力的影响因素:基因;年龄;性别;性格;情绪,e.g.长期压力→损伤前额叶皮层(控制冲动);策略;家庭教育;●热系统(边缘系统):脑干顶部;生理冲动、及时满足、无意识;冷系统:前额叶皮层中心;认知、反思、可控;●具体策略:①如果……那么……;②明确目标→转移注意力→抑制冲动;③“自我疏离”(第三者视角);④未来具体化;⑤改变认知: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 祁县明哲教育_吴彪

    小鸟说早早早

  • 天使爱玥

  • monday凤婷

    打卡

  • 彩虹糖092

    能拿起也能放下也是不错的自控力

  • 稻田独苗

    这本书跟上几本讲说如何高效为人处事的书籍有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