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今日简史》(二):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106《今日简史》(二):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00:00
11:38

关于本期话题,如有任何问题,欢迎在本期节目的评论区留言,我们会统一回复解答。


书籍信息:  

英文名:21 Lessons for the21st Century

中文名(暂拟):《今日简史》

书籍类别:人文历史

Amazon评分:4.7/5

Goodreads评分:4.42/5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页数:352


内容简介:  

今天,我们接着读《今日简史》第二部分:政治挑战。


先讲结论:赫拉利认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三个巨大挑战——核战争、生态崩溃、科技颠覆。要处理好这些问题,仅凭一国之力很难做到,全球化的协同合作是唯一出路。但与此同时,又有几股反全球化的思想浪潮出现,导致人类社会处于一个危险而尴尬的境地。这个结论看起来不复杂,但其中暗藏的问题却并不简单。要搞清楚人类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我们还得先从为什么会有国家谈起。


几千年前,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村庄和部落。每个部落只控制一小段河流,雨下得太大会造成溃堤,下得太小会造成饥荒,所有人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建大坝、挖运河。于是,邻近的部落就联合起来,组成了国家,还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运输和通信系统。不过,如果只是为了生存而合作,建立国家似乎也没那么必要。因为其他的动物,比如猩猩,也会为了生存而合作,但它们并不会建立国家。在赫拉利看来,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地球上其他的物种,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项非常独特的能力:想象力。这一点在赫拉利的成名作《人类简史》里有大量的阐述——想象力可以让人类为了同一个虚拟的目标共同努力,比如民主、宗教、自由等等,其他动物则只能生活在非虚拟的客观世界里。而国家,正是人类群体共同想象的产物。


除了想象力,人类的语言能力也是国家形成的关键。对此,赫拉利提出了一个八卦理论”——虽然其他动物也能通过语言传递信息,但它们只能描述客观现实,而人类的语言则能实现抽象和虚拟的描述。比如,在一个部落里,通过每天传播的八卦信息,人们就能知道谁更靠谱。长此以往,大家就能更加紧密地合作,部落的规模就会迅速壮大。因此,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再加上自身对合作生存的需求,人类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但历史发展到今天,赫拉利认为,全球文明已经连成一体,国家的概念将逐渐淡化。这其中,有三种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分别是:金钱秩序、帝国秩序、信仰秩序。


金钱秩序很好理解,它不单是指金钱至上,本质上它是一种信仰,也就是:人人都相信金钱能换万物。有了这样的信仰,人类会更倾向于开展跨国贸易,而不是跨国战争。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宗教激进派、墨西哥毒枭、还是专制统治者,都能因为金钱而变得志同道合。帝国秩序可能跟很多人想得不一样——它不是我们印象里帝国主义国家用武力征服其他国家,而是指那些更发达的国家,用它们的法律、语言、文字、货币、价值观,让全世界的文明有一个共同的参照标准。比如,古代的中国就认为自己应该福泽四方,教化天下万民。最后一种秩序,叫信仰秩序。也就是通过信仰,让人类的文明越来越统一。但它不单是指宗教信仰,比如,欧洲早期的人文思想就是一种信仰,它避免让欧洲变成一群四分五裂的小国家。即便两个国家的士兵在互相厮杀,他们也都承认人文思想可以代表欧洲文明。


尽管人类文明变得越来越统一,但当下的世界却有各种各样的冲突。在赫拉利看来,全球的冲突是由三股思潮造成的,分别是:新孤立主义、民族主义、去全球化思想。孤立主义始于19世纪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它最大的特点是:在经济文化上,一个国家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也拒绝参与很多国际事务。英国就曾经通过推行孤立主义,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自己的外交利益。但后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推行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美国成为了世界的带头大哥,开始维护全球秩序,这一点在奥巴马执政期间达到了巅峰。不过,这一秩序在后来遭遇了许多挑战。比如,对美国本土投资持续下降,跨国企业利润税收外流,本土企业竞争力下滑... 而这些,都为后来特朗普推行新孤立主义打下了基础。如今,特朗普威胁退出北约,和中国大打贸易战,不再对日韩提供核保护,撕毁一系列贸易协定等;与此同时,英国也选择了脱离欧盟,这些都是新孤立主义的表现。这么做的初衷没什么问题,每个国家都希望繁荣富强。但问题在于,新孤立主义的价值观是宁教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这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价值观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有本质区别。当然,这两种价值观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此时此刻,新孤立主义的价值观对于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各种重大挑战,显然没有太大的帮助。


而伴随孤立主义的,往往是民族主义。我们开头提到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挑战:核战争、生态崩溃、科技颠覆。在赫拉利看来,虽然民族主义可以提高国家的凝聚力,但它对解决这三大问题毫无帮助。先说核战争问题:赫拉利认为,核武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争和政治的基本性质。在核武器出现之前,无论是帝国主义还是民族主义,战争的破坏力始终有限。但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人类生存的底线不再是维护哪个国家的利益,而是预防核战争。甚至,赫拉利还在书中质问了那些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的民族主义者,他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国际合作体制,只靠自己这个国家,是否真有能力保护世界甚至保护自己免遭核毁灭?


排在核威胁之后的,是生态崩溃的挑战。人类一直都在消耗自然资源,排放垃圾和有毒物质,但这些都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气候变化。早在2006年,由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讲解的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就引发了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该片后来还获得了2007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但即便如此,气候变化问题也没有得到任何的缓解。根据目前最精确的科学预测,除非人类在接下来20年里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否则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会上升2摄氏度,这会导致沙漠扩大、海平面上升,像飓风和台风这样的极端天气事件会更加频繁。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农业生产将遭到破坏,城市会被淹没,全球大部分地区将不宜居住,数以亿计的难民不得不重新寻找家园。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各自为战是没什么用的。因为气候变化是影响全球的系统性问题,比如,某个太平洋上的小岛国,即便本国政府把碳排放量降低到零,但如果其他国家不合作,他们国家还是会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


科技颠覆更是如此。如果未来再出现某个颠覆性技术,比如之前的原子弹,所有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一定会拼命研发核弹头。而当核弹头泛滥成灾的时候,世界格局和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大国之间一旦发生核冲突,后果将是毁灭性的。而民族主义更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至上。很多情况下,这会让大国之间的信任感更低,全球性的协同合作变得更困难。还有一个影响人类文明统一的思潮叫去全球化。有数据显示,2005-2014年间,全球25个高收入经济体中有65%-70%国家的家庭实际收入陷入了停滞甚至下降。换句话说,全球化在经济上只造福了一小部分人,各国居民的收入和阶级之间的不平等正在加剧。因此,在这些国家的民众,尤其是没有从全球化中获益的底层民众中,去全球化的呼声日益高涨起来。后来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其根源也在于:两国人民都认为,国家只需要为本国公民争取利益,不需要考虑太多国际关系、接收难民等人道主义问题。


那么,挑战这么多这么严峻,我们该怎么办呢?赫拉利认为,要真正推行全球化,不仅需要国家之间分工协作,还要在精神层面建立一个全球身份认同。也就是说,人类需要一个全新的故事。这就回到了我们开头讲的为什么会有国家”——几千年前,尼罗河沿岸大大小小的村庄和部落联合起来组成了国家,齐心协力建大坝、挖运河,为的是抵御洪水和饥荒等挑战,让子孙后代继续繁衍下去。而此时此刻,各个国家发现当下的情形就像过去的村庄和部落一样——“国家这个单位已经不足以应对21世纪的种种挑战,人类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身份认同。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全人类的一份子,而不是某个国家的一份子。只有这样,我们在考虑利益得失的时候,才能跳出原本国家层面的限制。换句话说,在这个困难重重的新时代,国家这个故事快要讲不下去了,人类需要一个范围更大、影响更广的新故事。至于新故事是什么,赫拉利和我们一样,也并不知道答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吉萍_jp

    书的内容涉及广博,观点深邃,非随意可评论的,需要认真阅读原著并认真思考。

  • 1383239vehf

    非常认真的听完了今天的读书内容,获益匪浅。真心希望思远还能继续我大家解读全球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