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个温润的早晨,一边吃着包子馒头、一边喝着稀饭,一边听着优雅的轻音乐、一边扭头看一眼混沌中的布宫。
这感觉似乎有点梦幻。没错,因为在我离开拉萨,重新回味的时候,都依旧觉得幻梦一场。
昨天我们酒足饭饱回来后,穿过平措旅舍的大厅,店堂旁就是一个小酒吧,小小的穹顶下回旋着低沉、轻缓的爵士乐曲。
昏暗的灯光下坐着三三两两的男女,吧台后是忙活着调配饮料的服务生。这小资的情调,竟和上海的淮海路无异。
只是,传说和神秘过度的渲染了拉萨,而它的休闲、怡情却被淡化了。
早上拿着免费的饭票,走进旅舍对面的“老鱼饭局”时,我都没察觉布达拉宫就在窗户外面,没曾想喝稀饭都可以如此休闲,轻音乐再多放一会,我就要从稀饭里品出XO的味觉……在布达拉宫没有醒来之前!
拉萨——“日光城”之说,真的是名符其实。清晨6点的雾色中,阳光略显隐晦。
恍惚中,感觉到脸上一点点够察觉的温度,当时人还半梦半醒,心里有一点模糊的意识:天亮了,该起床了,还得赶路呢!
待人浑浑噩噩的坐起来时,四下一望,文明和鲨鱼还在呼呼酣睡,窗台边还挂着昨天换洗的脏衣服、臭袜子。
看着地上胡乱堆着的几个驮包,这时才猛然的一激灵:见鬼,还赶什么路啊?我这已经在拉萨了啊!
走到浴室里,看见墙上的半个镜子,不知道这算不算行为艺术?
自从昨天晚上短短的几小时的见闻以后,从现在正式清醒,我突然变得很小心、很谨慎,害怕在高贵的拉萨面前,一不留神间露了我庸俗的底。
好在镜子残缺,人却还是完整,只是镜中人,黑得有些过了头。
看上去,很像一棵大菠菜,多亏昨天的一个热水澡,洗完了以后,陡然的多了精气神,我真的感觉自己是出水芙蓉……
找出一个大塑料袋,静静地把内胎、工具包、药品、水壶、雨鞋、雨衣、驮包……一股脑的塞了进去。
拉萨,已经实现了我的最终幻想,它们也陪着我走完川藏线,成就了我的心愿。
既然它们承载过那么多川藏线的故事。那么,等下就找个垃圾桶,将它们永远的留在拉萨吧。
走下楼,看见我的“白马”静静的站在那里。码表上现着:TRIP DIST(单次里程)2108.8(公里),TRIP TIME(单次时间)175:37(小时),MAX SPEED(最高时速)67.90(公里/小时)。这几个数字,真实的记录了这次川藏线的点滴。
等我把一大包馒头、包子带回房间时,文明和鲨鱼已经起床了。文明接到车友老黄的电话,他们住在大昭寺附近的家庭旅馆。
听说那边价钱便宜又出行方便,于是我们就决定搬过去住。边走边问,从朵森格北路七拐八拐的就到了大昭寺,只用了不到10分钟。
大昭寺,和我过去的想象不太一样。原来以为,会是一个大大的广场,一个大大的寺庙……
从北京东路转进去,看见街道两旁林林总总的商铺,里面摆放着各式琳琅满目的商品。
如果不看见那水泥牌子上写着“拉萨八廓街”,我真的以为这里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街。
而围绕在整个大昭寺的这一圈,都统称为八廓街。
从外面看,大昭寺并不显得多么的气势。和旁边的一些藏式民居一样,就是个三层建筑。只是在这低调之下,却蕴藏着大大的传奇!
它修建于七世纪的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寺庙内供奉有释迦牟尼12岁真身像、以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像。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位置,在拉萨,人们习惯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廓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为“佛地”。
在藏族人心目中,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更有著名喇嘛尼玛次仁说的“没去大昭寺就等于没到过拉萨。”可见它在藏族人心中的地位。
每天都会有无数的人围着大昭寺转经,而经过长途跋涉磕长头来拉萨的信徒,最后就是磕到这里进行跪拜才算圆满。
太阳出来了,看来,在拉萨的第一天,必将会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我看见正对着广场,大昭寺白色外墙前,有数以百计的藏族男女不停的对着它磕头,旁边大昭寺的大门口,也是相同的景象,看见这场面让我尤为震撼。
在这里,每一块被朝拜的人用身体和脸颊磨光的石头上面,都镌刻了一种最让人景仰和敬畏的信仰。
在西藏,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和大昭寺的门前相比。无论你有无信仰,在这里,心灵都会得到莫大的安慰。
在广场上,不时的有一队武警绕着圈巡逻,其中有人还背着灭火器,每相距几百米,又有站岗的武警。
联想起刚才过来的路上,很多街口看见的岗亭,不禁有点纳闷:这些情景,究竟说明了拉萨是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的城市呢?
这思考似乎是个诡辩的命题,相同的情景带来不同的猜测。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充斥着纠结的思考。比方说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不同的文字却带来相同的表达,“中国队大败日本队”以及“中国队大胜日本队”,其中词语的完全反义,却表达的是完全一样的意思。
思绪又重新的回到广场,看着环流不息的各地游客。嘈杂的人声中,夹杂着导游的高音喇叭,广场旁的小道上,则摆满了堆着尼泊尔和西藏工艺品的小摊。
而这一切,并不妨碍这些朝拜的信徒们,只见他们旁若无人的专心叩拜。
看着这情景,我不禁想起“大隐隐于市”的哲学。从古至今,似乎只有抽象的精神和信仰,才可以做到绝对的超然、忘我。它,傲然独立于一切的形式之外。
卓吉旅馆藏在一个小巷子的夹角里,左拐右拐的,若不是车友老黄出来接我们,真还发现不了这个所在。
店老板叫罗格,一个寡言、率直的藏族汉子,和热情的老板娘成了鲜明的反差。
刚安顿下没一会,老板娘便一口一个“帅哥”的给我拿出藏袍,要我穿着照相,盛情难却,我从了便是。穿上后,她又不停的夸道“好看、好看”。
放下行李后,我们有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去游荡。小昭寺和大昭寺相距并不远,差不多一里多地,据说是当年文成公主因思念家乡而建,与大昭寺修建于同一时期。
我们就从小巷子里穿行前往。沿途看见大街上穿行的三轮车、着各式藏族服装的男女。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新奇。
拉萨的公交车很新、车内也宽敞明亮,我们坐上公交车去罗布林卡,司机是个年轻的藏族女孩,看她熟练的打着方向,嘴里一边漫不经心的嚼着口香糖。
看到这情景,心里不停的感慨,拉萨!处处散发出休闲之都的讯息。
罗布林卡是拉萨的颐和园,相当于近代藏族的皇家园林,藏语是“宝贝公园”的意思,建于达赖七世,距今也是两百多年。
依依和文明进里面参观去了,我和麦苗、鲨鱼都属于比较淡定的一类,坐到旁边公园的湖边看野鸭子去了,一边懒散的晒着拉萨的阳光。
杯具的是老张和于哥,到了罗布林卡的门口,突然觉得高反,只好回宾馆玩枕头去了。
当我们意犹未尽的散步走回大昭寺时,乌云又赶在了黑夜之前,笼罩在了拉萨的天空。
布达拉宫在乌云的衬托下,越发的显得磅礴和厚重,多了些沧桑的韵味。这画面,是不是神在暗示曾经多舛的拉萨百年呢?
回到卓吉,车友老黄和他的队友们,正热火朝天的忙活着晚饭,这些场景,竟让人感觉到十分的温暖。卓吉——你可以自己做饭的家。就在拉萨,在一个安静的小屋。
罗格拿出青稞酒来,放在桌上,然后回到一旁静静的坐着,他似乎很享受这个氛围。在一旁,他看着、听着,笑而不语……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