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下):从烂尾楼到世界500强的逆袭秘诀

104《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下):从烂尾楼到世界500强的逆袭秘诀

00:00
11:20

关于本期话题,如有任何问题,欢迎在本期节目的评论区留言,我们会统一回复解答。


书籍信息:  

中文名:《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

书籍类别:回忆录

Amazon评分:N/A

Goodreads评分:N/A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页数:544


内容简介:  

上期节目我们讲了杨国强和碧桂园的故事,详细描述了碧桂园强悍的销售能力。但话又说回来,杨国强虽然雷厉风行、杀伐果断,但如果没有一群拼命的员工,也是徒劳。所以,碧桂园对员工的奖励从不吝啬。公司设立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成就共享机制。简单来说,只要项目满足了成就共享的条件,你的团队就能分到该项目20%的税后利润。到手的奖金数额可能达到八位数,这样的激励谁会不动心?不想要?


不过,成就共享机制虽然能鼓舞人心,却给公司的财务带来了很大负担。不仅如此,能拿到奖励的仅限于公司的部分高层。如此一来,难免会让其他员工觉得不公平。作为新任CFO,吴建斌就找到了杨国强,向他推荐了一套股权激励的方案。对很多企业来说,股权激励几乎是员工激励的默认选项——公司不必付出太多资金成本,让优秀的员工持有公司股权。等公司发展壮大,员工手上的股权也值钱了。如此一来,既能激励员工,又能节省资金成本,一举两得。


然而,杨国强并不赞成用股权来做激励。我们必须了解人性,杨国强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字:自私。人性是自私的,这是关键点。我们在选择管理方法时就是要直穿人性的弱点。我们鼓励大家努力工作,谁能给公司创造最大收益,我就按承诺的比例分成。干得不好的,拿不到成就共享。严重点,公司会更加严厉的处理。在杨国强看来,比起股权,真金白银才来得更直接、更有吸引力。与此同时,如果员工干得不好,真金白银的损失也是最直观的。吴建斌后来也总结过,对于高管层来说,他们更看重股权激励;对于操作层而言,他们更看重实际收益,比如工资和奖金;而对于中间层来说,他们既看重股权,也看重真金白银。因此,做员工激励的时候,绝不能拿着标准方案一刀切。作为领导,只有充分洞悉人性,了解员工最需要什么,才有可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当然,这本书里提到杨国强的优点,远远不止这些。比如,他工作极度勤恳、专注打造学习型组织、重视人才等等,都是他的优点。但此刻,我们站在成功者的角度来复盘杨国强的经历,他一切做法似乎都是对的。无论怎么研究,我们分析出来的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因此,普通人想从杨国强身上学到什么特别的东西,恐怕很难。那么,与其把注意力放在杨国强身上,我们不如换个角度,看看这本书的作者吴建斌——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CFO,他是如何在职场稳扎稳打,平衡内外部关系,获得同事的支持,老板的赏识,同行的认可。


吴建斌在加入碧桂园之前,在国企中海集团担任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后来他的老部下、碧桂园联席总裁邀请他加入碧桂园,杨国强也亲自带家人欢迎他。终于,吴建斌在20144月正式加入碧桂园,担任CFO和执行董事。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机构遇到新上任的领导,往往屁股还没坐热,就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安插亲信,推行自己的政策。为的就是巩固权威,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吴建斌并没有这么做。


他在书中写道:我不断提醒自己,作为刚加入的新人,不能妄议财务工作的优缺点。我必须尽力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办法。在刚加入碧桂园的几个月里,吴建斌并没有推行财务政策的改革,也没有惊动手下的员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尽办法学习关于碧桂园的一切。前面提到,碧桂园内部管理经常会用到数字化代码,吴建斌一开始常常被搞得云里雾里。为了日后能在内部顺畅沟通,吴建斌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常见的数字代码给整理了出来。与此同时,他还抓住机会,不断向公司的元老与核心成员学习请教。比如,碧桂园的副总裁宋董事,1992年就加入了公司,属于元老级人物。他非常了解碧桂园,也是公司里公认最了解杨国强的人。吴建斌约了他很多次,终于在几个月后约到了宋董事。通过交流,吴建斌很快就对碧桂园的前世今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再比如,碧桂园财务一把手杨文杰,从小就是杨国强的玩伴,一直追随他到碧桂园。吴建斌要探讨财务问题,就一定会先找文杰。还有深得杨国强赏识的程博士,他是碧桂园的第一位博士员工,于2007年加入碧桂园,是集团的副总裁。吴建斌通过向程博士请教,加深了对公司内部政策的理解,为日后改革成就共享机制打下了基础。吴建斌非常清楚,虽然身居高位,但任何一个在碧桂园比他待得久的人,都是他需要学习请教的对象。在充分了解碧桂园之前,吴建斌不会盲目出手,这是基于他对自己身份和职责的精准定位。


《孙子兵法》曾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意思很简单:作为将领,不因追求自己的名声而贸然进攻或前进;同时,该撤退的时候就撤退,不因会被君主问罪而不退。而选择进退的标准有两个:唯人是保,一切以能保护民众为标准;利合于主,一切以符合君主的利益为标准,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将领,是国家真正的栋梁。这一段话,在企业经营领域也同样适用。在碧桂园,杨国强就是君主,他统领着成千上万的员工。作为CFO,吴建斌是碧桂园的将领,他必须对君主忠诚,这叫利合于主。但效忠君主的同时,他也要对碧桂园的数万名员工负责。身为财务掌门人,吴建斌对碧桂园的成就共享计划一直非常关注。为了减轻集团的财务负担,他一直都在收集资料,寻找更好的升级方案。为此,他找了很多集团的高层探讨请教,其中包括杨国强本人。


但第一次向杨国强汇报的时候,正值楼市的寒冬,公司上下都在为销售业绩发愁,杨国强也没有心思听吴建斌的汇报。但吴建斌在书中写道:身为财务总监,一定要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把看到的问题勇敢说出来,否则就是不称职。因此,他一直不忘改造成就共享计划。即便他知道,杨国强并不喜欢别人对成就共享计划指指点点。几个月后 ,吴建斌终于找到机会,找杨国强当面谈了自己对成就共享计划的看法,以及他想如何改造这套计划。虽然杨国强不喜欢别人质疑这套计划,但他也明白,吴建斌是真心为公司好。于是,杨国强给吴建斌详细解释了他为什么一直坚持成就共享计划。长谈之后,吴建斌被彻底折服了——他之前只看了其他公司是怎么做的,以及财务当前需要的是什么,却没有考虑到这个机制背后的真正动机。吴建斌做到了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认识到自己局限性的同时,也进一步得到了杨国强的信任。


要说吴建斌在碧桂园的1000天里最难能可贵的地方,还是他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清晰定位。他在书中写过这么一段话:有时不要想得太多,所谓职业经理人,就是一个打工仔。老板需要你发表意见时你可以说出你的看法,不需要时把自己工作范围的事做到极致就行。对待工作,吴建斌一直是100%尽心尽力、承担责任;但他从不越界,因为他清楚自己的上限在哪里。他知道,即便自己的阅历再丰富,总有比他经验更丰富的人。他知道,即便自己再努力,总有人比他更拼。他知道,即便自己想得再认真,也一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他更知道,自己绝不应该和老东家作对。


20183月,就在出版社发布出版推迟函的两个月后,吴建斌也发表了声明,称《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有虚构情节,并非全部是纪实。其实,坊间流传的碧桂园资料很多,讲杨国强成功秘诀的也不少。但像《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这样,以碧桂园高管的第一人称视角,还原日常工作和决策的细节,的确还是头一遭。但客观地说,这本书并没有贬低抹黑碧桂园,内容也不涉及敏感数据或商业机密。但也许,正因为它是一本不加任何修饰的回忆录,把杨国强的经营思路、管理风格、甚至是对待员工的态度都毫无遮拦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才让老东家如此难以接受。吴建斌在《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中写道:如果花费了巨大努力却没能实现目标,静心想想,一定是有原因的。其实,有时候问题不在于你是否花费努力,而在于你做事的边界。所以,Know yourlimits, play within it.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的心灵9号

    个人工作总结和拍马屁,这解读也叫书!

  • 飞天大魔头

    这种马屁书有什么好看的?还当成宝贝了。

  • 杨安康

    看不清,不是大胜局也不是大败局,但一定是大险局!

  • 勤有功戏无获

    八位数 可想而知房地产的利润有多高

  • 听友124366380

    讲的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