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王国维: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00:00
12:11

本周优质评论 

恭喜 开开心心听0 这位听众,你的留言被选为本周优质评论。同时你将获得一本余秋雨老师的亲笔签名书,请你联系课程小助手微信:xmlyfm2018,愿你再接再厉!
同时也欢迎其他小伙伴在每一集后的评论区分享你们听课的观点和感悟,下一个优质评论可能就是你!快快行动吧~


课程金句 



第77集 王国维: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


我上次已经从章太炎讲到了王国维,我说王国维是在传统学者当中创造力最大、贡献最辉煌的一个人。我前面讲到,他写了《宋元戏曲考》,还拿着甲骨文来校勘连司马迁都不清楚的历史,这就了不得了。他还写了一个重要的美学著作《人间词话》,还写了《红楼梦评论》。所以如果和王国维一比,章太炎在创造性领域的东西就不多了,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储存器,但是他没有时间创造,他老在搞革命,老在坐监狱。


如果和王国维一比,他的前前后后的很多学者都要脸红,因为包括他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的一辈,那些所谓的国学大师,他们主要都在做记忆、检索、拼接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像王国维那样做全方位的创造性的贡献。


守门神和牺牲者 

但是,大家想得到吗?这么一个创造性的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王国维,他的重要的思想来源居然来自于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和康德。他在《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当中明显的体现了生命意志、直觉等等命题。他在很早的时候,自己年纪还比较轻的时候,接受了德国和欧洲的思维,他不断地在文化界和教育界大力呼吁哲学思维。这也就是说,在他心中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早就融合了,他并没有把这种融合过程当成一种冲突。


但是谁都知道,王国维先生在他50岁的时候,就在北京昆明湖投湖自尽。对于“投湖自尽”,好多人的解释是中西文化矛盾对他的撕裂。那肯定不对,因为他本身思维的源泉之一就来自于叔本华和康德。我认为,是他心中的文化理想和现实的生活土壤对他产生了撕裂。他心中的文化理想既有甲骨文、司马迁,也有叔本华、康德。这些放在一起是不矛盾的,矛盾的是这种理想和时代进程的现实土壤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就崩溃了。


这个问题比较深刻,所以我需要多讲几句。王国维是在1927年的6月2号自尽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有巨大的成就,有那么巨大成就的人才50岁,所以使全社会都惊讶了。大家都在猜测他自尽的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但是我认为只有陈寅恪先生的挽词里边说的最好,陈寅恪也是我们的大学学者。他在悼念王国维的悼词里写的特别好。我把他的意思用现在的白话文来解释一下,是这样的:


当一种文化价值渐渐衰弱的时候,被这种文化价值所融化的人一定非常痛苦。这样的人承担的文化体量越大,痛苦也就越深。如果达到了极点,那就只能自杀了,因为只有自杀才能安心。


他用这么一段话来说明王国维死亡的原因,他认为王国维把自己的一生融化在古典文化里边了,而且融化的最深最广,融化到了顶级程度,所以他的痛苦也就达到了顶级程度。那么,虽然自杀了,陈寅恪先生说他还留下了一种精神,这个精神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希望知识界能够继承。


大家有没有发现陈寅恪先生也是把文化的价值和人格联系在一起了,就是说王国维先生心中的文化价值产生了迷乱,因此他的人格和生命也产生了迷乱。他在文化上达到了极点,因此也只能让自己的生命走向极点。


王国维的去世还证明了一个事实,就是文化是可以通过章太炎、王国维这样的守门神跨过那条生死予夺的门槛的,但是跨过去以后,这个守门人发现20世纪的中国社会和真正的大文化很难融合,它只能产生一些即时需要的小文化。如果我要固守大文化的话,尽管我扶着中国文化跨过了门槛,但是这个大文化要固守在这么一片决裂变动的土地上却很难。


所以,他既是个守门神又是个牺牲者,中国文化终于在生死之间活下来了,但是活的有点勉强,几方面都在挣扎,文化在兵荒马乱的社会当中挣扎,而社会也就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当中挣扎。这两方面的挣扎带来很多精英人士的生命挣扎,到章太炎,到王国维,其实都是这样。


但是王国维的挣扎更惨烈一点,所以让大家都看到了——文化真是需要有生命的代价。这个代价不是具体原因,比如亲家对他不好,或者发生什么问题了,或者听到了什么消息了,都不是。陈寅恪先生讲得非常好,它就是一种大文化突然在自己眼前和自己的土壤发生了很大的矛盾,自己的文化属于大文化一边,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大文化,就这样走了。


必须面对的转型 

所以讲到章太炎和王国维的时候,其实接触到了一个非常艰深的文化哲学,就是20世纪中国文化必须向着现代化、世界性转型了。但是这个转型所带来的问题却很多,因为它是一个大文化的转型,而不是一种小文化的转型。大文化极其庞大,极其悠久,极其美好,如果要快速地完成转型,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期间一定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有的时候文学史上说这次转型已经完成,那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完全没那么简单。在我看起来中国文化从基本成型到20世纪初,经历了3000多年到4000年,那么转型的时间要多少?我看经历一二百年的转型时间也不算长。


章太炎已经感觉到,他身边来听他讲课的人与自己身上的大文化已经很有隔阂,王国维更是感觉到他心中的大文化和他脚下的土地已经有很大的隔阂,所以他们就在不断地挣扎,这种挣扎就是两方面都有理由,传统性有充分的理由,现代性更有充分的理由。


黑格尔讲过,只有两方面都具有充足的理由,冲突才深刻。如果仅仅是一方面好,一方面坏,这个冲突就不深刻了。所以,我非常希望我们年轻一代体会一下,两方面都有理由,又一下子难以选择的这种两难境界。也就是说,我们体会一下心理挣扎。


这其实是文化的自然道理,文化走到深了,它一定要面对困惑、面对苦恼,面对困惑、苦恼的时候,不能不选择,而好多选择一点都不简单,它叫两难选择,就是怎么选都有另一种力量来反对,如果没有这种困惑和苦恼的话,那在文化上是浅薄。我们只有放弃了这种浅薄,才能深刻地体会中国文化在20世纪的命运。


对这个问题,我一定要给我们的学员,特别是我的博士生很好的讲一讲,因为在文化的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的好多都是非常简单的结论。其实我想告诉大家,文化的最终的命题就是两难选择。选择以后等于没有选择,因为另外一方面的力量还在咆哮。所以在这么个情况下,只有学会了两难选择,懂得了哲学里边所说的悖论,我们才能进入文化的更深的层次。


下一次对这个问题我还要举一个个人的实例,来说明这个两难选择的重要性,它和我们的文化情怀的直接关系。这个事情章太炎、王国维经历过,我们也需要经历一下。


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华Liu

    王国维贡献在于全方位的创造,称得上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但在“大文化”与“土壤”发生矛盾,且不可调和时,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王国维却在这不可调和中,选择了生命的终结。其实个体生命终结前的挣扎,比起文化在社会中的挣扎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只是个体生命之感受更强烈些而已。我们不能对个体生命在挣扎中的不妥协、不调和说三道四,但生命个体比社会一定是更精贵,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听友256218347 回复 @华Liu: j

  • 诗驿禅心

    今天的课程比较深,通过听讲发现,原来人格的完善过程,也是在不断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有时无所适从,内心矛盾的冲突与挣扎甚至一时不可调和。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放下,读书实践充实自己,走上一个山岗回头看,一路风景!

    斗战至尊宝 回复 @诗驿禅心: i’m o d hchfzfssSsrrerfyjuukkyjjjjuuestdfE lloieirooppooqpigoiytterwwreturr

  • 詹先_g4

    王國维因理想与玌实难于相融,痛苦到极至。选择了投湖自尽。因为他的理想已溶于血液,这种两难的选择使自己难上加难。另外,他是文化的领軍人物。朋友一定很少,高处不胜寒,寒沏心肺。若处于孤独之中,更不能拔出。守門神成为中國文化的牺牲者。他对中國文化的貢献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其实玌今社会处于两难挣扎的人很多。我好朋友的儿子,内向、踏实、语少。对自己和环境失望,结婚后坚决不要孩子,说不想孩子生出来受苦。工作能力极强,当了个小官,谁知被上级看中,要他当局长。他厌恶至极,拒绝。上级怒,要执行。他不忘初心,又得怕上级报复,头向下从九楼跳下,惨不忍睹。类似例子我周围出玌若干,后果有好有坏。希望青年不要重蹈!

    Amei1999 回复 @詹先_g4: 自杀这种行为还是太过激,每每听说总是觉得可叹可怜

  • 怡雅斋

    我们需要文化思维,同样需要政治思维和哲学思维,科技思维,甚至经济思维,只有具备综合思维,提高多维度的判断分析和推理,才能提高全面的理性思维素质和能力,抓住事物的本质内涵,致力于“创新”。这是健全“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所必须,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培养的目标和任务,而不是形式上的为考试服务。

  • 青衣子平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墨影Abby 回复 @青衣子平: 两个音都可以吧,没有唯一答案,看个人喜好而已

  • 花香入梦f

    学不完的余秋雨老师讲《中国文化必修课》,记不住的中国历史,但我记住了您,您就是我生命中的送信人,您是我们当代的送信人,更是中国文化的送信人!

  • 开心播客

    中西方文化融合是大势所趋,中西文化有互补性,中华文化吸收了西方文化,具备了现代性和全球性,个人认为西方文化也必须吸收中华文化,才会具备全球性。像余老师所说,大文化的转型,是有一定的艰巨性的。为了让中国不光是收信人,更要成为写信人,为中华文化能屹立起来,在推广方面,确实是个艰巨的任务。

    1376716rxpq道中人 回复 @开心播客: 看你的评论,知识功底很深,向你学习!

  • 1803915qxxc

    屈原投河自尽,王国维投湖自尽,两个人都是顶级文化人,两个人面对的同样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地,两个人都无力去改变现实,两个人却又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让我不得不想到他们的死有某种相连性,或许都是以自己之死来唤醒众人,死对他们来说不是个人的脱,而是一种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解,他们死的时候应该是非常清醒的,他们的精神价值值得我们后人永世追悼。

    1595443smvo 回复 @1803915qxxc: 红楼梦

  • 听友200630284

    余老师:您好!我也是一个热衷于中国文化的中年读者,其实从青少年时期就逐渐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吸引,凡能看到的古今中外的书都读,很杂很乱,不成系统。是在去年十一月偶尔听到您关于中华文脉的一段演讲,立即就被深深吸引,于是就来到了您在喜马拉雅开设的秋雨书院---中华文化必修课。听第一次的时侯,如同在一个长久的荒漠孤旅者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江(---中国文化的大江)”,真的是欣喜若狂、如饥似渴,根本就不及笔记……现在已是在听第三遍了,细细的品味,同时也默默地在和您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不断地疏理、补充自己的文化积累和缺失,对人类四大文明延续和消亡的探索,对中外文化的对比研究……

    那一刻花正开 回复 @听友200630284: 的确如同在荒漠中发现了一条大江,我听到这个文化课的时候,也是眼前一亮,如同发现至宝一般。

  • 金声玉振_sm

    发现余秋雨老师习惯把每个名人的姓名都拼读出来,可能老师是把每个听众都当成中小学生了!窃以为如果连嵇康颜真卿柳公权黄宗羲顾炎武刘鄂章太炎王国维等的名字都没听过,那这人也不会有兴趣来听老师的这个文化课,就算来听也应该很难理解文化维度文化品格文化张力等…所以秋雨老师完全没必要担心听众会不知道这些各个时代的文化翘楚姓谁名谁

    女人忽必烈 回复 @金声玉振_sm: 不是他把我们当小学生,而已他说话带点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