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我脊梁骨凉凉的
我觉得这里把单纯的信息过剩这现象会导致的查找困难夸大…… 这个有点类似人类发展突破粮食危机,突然出现食物过剩取之不尽且花样百出的时期。因为进化没那么跟上,过饮过食导致肥胖富贵病一时盛行是必然,但当发现这些问题后自然出现了锻炼、求瘦等反弹调整的阶段。甚至有点过分炫耀锻炼消费的概念。 这在喜马拉雅平台上也同样,前几年最开始的时候只有鬼怪恐怖、武侠、言情等很有限的有声内容,现在各种原因能发展了,各种内容都出现了,包括很严肃的读物,资源有了,要找的人还是能找得到,但平台上播放量最高的还是下里巴人,这是平均数结果,和是否是有声这种媒介没必然关系……
萧潇落木 回复 @鲁宾巡: 不过音频相比于视频,优质的内容更容易反复收听,反复加深记忆,每次都思考一点点,可能还是有一些区别。
这里划分电报(全国性全民性新闻)和旧时印刷物内容的解读有点片面。这里的电报内容是全民性的读物,必然是下里巴人;旧时印刷读物因为贵,是贵族性精英性内容传播为主是必然,把这两种因为经济原因导致的内容差异归咎于所用的工具不同,实在欠说服力………现在因为电子版、印刷费用锐减,即使在纯文字领域也是以下里巴人的全民性快餐读物更多,这是群体平均水平的必然性,基数越大越如此,甚至因为“群众”呼声越大越难以辨明真假(参考《动物农场》里的羊群效应)。这和是用文字传播还是用画面传播并没必然联系,决定因素是媒介始终只是中性的工具。
到处都是水,却没有水可以喝。 过剩的无意义的信息,如今互联网世界给人也是这种感觉,还更强烈很多倍。
萧潇落木 回复 @鲁斯缇克: 同感,能轻易看到的水没有一处是能喝的,能喝的恨不得藏到地下河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