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旅行的意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山水中成全自己

144.【旅行的意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山水中成全自己

00:00
21:59

一、经典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谢朓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

二、本期文稿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于丹。上一次我们说趁着暑假出去看看山水,这件事情我是真觉得有必要,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也就是不同的山水,一定有它不同的气场,人到了不同的年龄,走到不同的气场中,也许就遇着了一份成全。孟子提倡颐养天地浩然之气,亲山临水,走一走就能理解孔子为什么登上了老家的东山就可以小鲁,看鲁国小了,再登上泰山,而小天下。因为泰山是五岳之尊,站在泰山之巅天下尽收眼底。我们平时不都有这种体验嘛,人站的地方越矮,视野就会越小,站得越高就看得越辽阔,咱们在都市水泥丛林里待久了,不站到高处哪能体会到“小天下”呢。


不同的山水没有走上去的时候,看见的风景跟走上去一定是不同的。陆游说的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我们总是在一个一个道路的岔口,走过一个一个高速路上的收费站啊,穿过一个一个楼群啊,哪里看得到又一村呢,不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嘛。要像苏东坡那样走到高处看庐山,著名的那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茫茫一大片峰峦,横着看连绵成岭,侧着看就是孤峰,远看是一种形态,近看又是另一种风貌,哪个才叫真面目,只有跳出来,不在此山中的角度,才能够纵观明白,人如果身在此山中,就永远被那个山困住了。其实苏东坡说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人安静的时候内心涵养了天地浩然正气,就会生命从容,行动起来成风千里,快意人生。这千里快哉风不就应该是人站在山颠之上,迎着长风浩荡,感受一下左思想说的“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我就是整一整衣襟都要迎着长风,我就是洗个脚都要去万里活水长流中,不肯在泥塘里面涮涮脚,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嘀嘀咕咕,犹犹豫豫,放不下来的东西呢?所以呢,儒家,道家,合乎一辙的爱山水,佛家也有一说叫山水礼佛,也就是说儒道释都是在大山大水里面看得见真境界。

    我自己一路走来,我也常常能够感觉到人跳出之后的那个境界有多么不同。就说刚才咱们提到的庐山,我到得呢特别晚,我是在十来前,第一次到庐山,我在南昌讲完课,那天天色已经到了下午,在盘山路上,东转西转,到达庐山半山腰可以住宿地方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四点半以后。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11月份的深秋时节,庐山上云遮雾锁,天气已经深寒了,我穿着呢子大衣,讲课过来,连运动鞋都没有换,还穿着讲课时候的靴子,到了住的地方呢,庐山的主人出来,迎着我说,行李先放车上,你先不要进房间跟我上山。我当时想不是还有第二天嘛,都这么晚了,都这么冷了,我装备也不行,为什么非要这时候上山呢,但是和人家不熟,也不好反驳,就跟着主任往上走。我还记得那个时候雾之深,空气之潮,好像攥一把就能捏出水来,主人在前面三五米走的时候,我觉得云雾就缭绕在我跟他中间,忽而他的身影就能够被遮蔽住,那个山路的石板上湿湿滑滑的,我简直觉得云雾都堵在我的口鼻之中,我就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在这么晚的天色里带着我走呢,天气逐渐暗下来,那个空气里面泛出来隐隐的一点浅蓝色,我觉得暮色马上就要压上来了,我们这样走走走,走到一个大的山转口,往下看迷迷茫茫什么都看不见,我都怕一脚踩空了摔下去。我就问主人,咱们还走吗?那主人说走啊,还不够高,他坚定不移地告诉我,往上走,再往上走。这个时候时间就过了下午5点了,越走脚下越滑,越走越云深雾重,我几乎就没有信心了,主人每次都跟我说着同一句话,还不够高,再往上走。走到5点20左右,我觉得周围那淡蓝色的天气逐渐地变的干松了,露出了白色,云雾一点一点的就淡了,脚下也不那么黏着了,逐渐逐渐的,周围好像都爽朗透彻起来。那个干燥了的白色空气中,居然露出了淡淡的一点暖色调,先是浅粉色,逐渐的是朱砂红,再渐渐往上走,日光透出来,终于走到了最高处,姹紫嫣红,满天的晚霞。下午5点半钟,我站在庐山的一个高处山隘口,整个人笼罩在暖暖的夕阳晚照之中,俯身看下去,云雾在下面我们走过的很低的地方,掩着一两棵枯松,几块败石,都从云雾里探出来,成为奇绝的风景。我站在那里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主人为什么一直说往上走,还不够高,人如果在低处,云雾就是困锁你的障碍,你只是觉得湿,潮,憋的慌,堵的慌,觉得烦恼,觉得走不透彻,那个时候人是没有闲心说审美的。只有你坚信阳光在更高的地方等着你,向上走,再向上走,一直到自己置身与阳光之中,俯瞰下去,困锁过你的云雾,就终于成了你俯视的风景。

    庐山之行回来后,我跟很多人都说,我终于明白了李白为什么要那么多次登上庐山,他曾经远远看过庐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日色映照下的颜色生机,像是从肃穆的香炉峰里袅袅升起一样,一个挂字就是长卷挂在前川,但是等到他走进去,往高处走的时候,他就看见了“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为什么他一生要登五六次庐山,是因为远观近走,高低不同,应该说这种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视点,如同今天在飞机上向下看着航拍,李白就像是有翅膀的诗仙,只有到了最高处,才会真的看见了山长水阔,人在山水里面的那种真风景。想一想,当年的谢朓,“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微盲遥远的天际的归舟,就在那个似有似无的辨识中承载着你的希望,而李白走上去会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只有在金陵城外看到江天一色的时候,想起谢朓说“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数百年前道尽眼前,心中事,和我心意相通的人,他是何等风化绝代的人物。

    我觉得李白当年那么热爱谢朓,他说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那都是他到一处风景时候想起谢朓笔下也跟他站在同一时刻的风景,而我们现在登上庐山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想到李白呢,是不是也可以看到杜甫当年的感慨,“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人生啊,只要有情怀站在山颠就会泪水雨下的,因为山水成为沉默的见证,沧海桑田都过去了,我们还在,什么是宇宙观呀,宇是空间,宙是时光,在辽阔的时空中看见了古往今来。在山上杜甫曾经说,“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这一丘一壑,那一虫一掩,都像我胸中的肺腑,这烂漫山花,缤纷山鸟,都是我的邻居朋友,所以,当山水陪伴人的时候,人就算是有苦难,他都不孤单,杜甫在遇上安史之乱的时候都会觉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乱离中,花与鸟依然与他同在。

当然,今天呢在都市里花鸟都少了,听说都市里面鸟叫的声音都比原来在山林中要大很多倍,因为在喧嚣嘈杂里,它如果不提高声调彼此都听不见,现在的鸟也都泼辣了,不会再体会到“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当年的鸟鸣涧,是多么敏感,生动和美妙呀,既然现在都市里面鸟鸣稀罕了,花也只开在马路的隔离带上,为什么我们不在渡假的时候把自己放回到山中呢,为什么不能够跟那些山鸟山花静静的待一待,体会一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我常常的想到,我从小到大走过的那些山川,感受真的不同,我第一次登泰山,大概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我那时候在大学读中文系,老师带我们去游学,约定是从那听的傍晚从前山登泰山,到凌晨站在山顶上等待日出,以那种谦恭飞扬的少年心盼着一次五岳之尊,当年秦皇汉武封天禅地的所在,看阳光如何冉冉升起。所以我们就真的那样出发了,从山脚下走的时候我还记得一块碑上写着,登山必自,那么好吧,我就把老师发我给的拐杖都扔了,我想必自,我就背着自己的干粮和水壶,用自己的体力向上走,再向上走,那一路虽然挺辛苦,但是都是铺好的石阶,而且两边用手电都可以看得见大片的摩崖石刻,晚上登山的人也并不少,因为太多的人想要去自己迎接日出。那是80年代初,泰山的缆车还远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所以偷懒的人不多,都在这样慢慢的走,那一路上,受着摩崖石刻的鼓励,按照一级一级的提升自己,走到走不动的时候,终于到了快活三里。一步一步走上去,终于凌晨站在山顶上,可以体会到“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那是什么样被托举,被成全,被提升,被接纳的感觉,那个时候人不敢狂妄地说,我征服了泰山,而是你感恩泰山终于接纳了我,终于可以站在山上看一次日出,我当时就觉得前山的这路有自己性走的固定路径,有两边圣贤碑刻的鼓励这不就是儒家的成长。所以我们下了山,老师说在泰安修整一天,再转天的时候,我们去曲阜拜谒三孔。我那个时候体力是真的好,第二天大家都在休息的时候,我就一个人跑出去,打算从后山再登泰山,我一直听说后山还有一条路,和前山风光全不相同,我也没有经验,穿的牛仔裤半长不短的,走后山才知道,到处都是那些乱草,树枝,刮的腿上伤身累累,好在有泰山挑夫,他们从后山走的时候就不断递给我指路,我就一边打听着路,跟他们聊着天上去,当然那个时候我觉得社会治安真好,其实后山没有几个人,我就是这样一个莽撞的女孩子,一路这么打听着,跟人聊着天,从没有路的地方居然也上去了,我记得我们老师急坏了,派了十多个男生出来找我,但是我终于也上去了。后山上,满山坡泼洒的都是野花,那个时候你会觉得漫山遍野,不知名的花,奢侈的就泼了一山野都是,那才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那才叫“乘物以游心”。虽然没有铺好的路,但是那种爽朗,那种遨游,那种自在,忽然我就觉得后山的路不就是道家,其实从前山,从后山,殊途而同归,前山是规矩,后山是自由,前山是不断地有理性的鼓励,后山是天地之进感性的大美。殊途而同归,儒家,道家不管走什么样的路都是能登顶的,只要能登上顶峰都能看见人生最美的风景,我有时候很感激就在我不到20岁的时候,山中曾经成全过我这样的感悟,我有过当时的青春鲁莽和那种少年的勇气真诚,这件事情,到30岁以后就不能想象再敢去做了,好在不到20岁的时候,我做过了。人生在18岁时候如果没有过这样一些莽撞的真诚,那到80岁的时候难道不后悔吗?所以不论我40岁时候登上的庐山,让我知道太阳在高处,还是我不到20岁时候登上的泰山,让我知道前山是路,后山也是路,儒家是一种提携,道家也是一种成全,所有这些其实都是我在山里的感悟,这些都给了我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大家可能听过佛学三境界的公案故事,说第一阶段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自自然然,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读是十年八年的经典,参悟佛理再看时候,觉得山也不是山水也不是水,似乎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的境界,但是如果再悟一段佛理,再过一些年,那个朴素透彻的心,终于可以返璞而归真,回来再看,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但是人的心境已经超越到山水之外。我一直坚信,人在山水自然中的那种感悟一定不是我们在书斋里体味得到的,我很庆幸我从小就在行走,我走过的那些山川跟我读过的那些书,最后都会融入自己的血液,所以我每一个假期都在跟我的学生呼吁往外走,只有站在高山上,向下俯瞰大江大河,才会理解孔子所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水与流光就这么浩荡的在眼前走过去,人站在天地之间,那你才能够看得见“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我在山水间有过自己从少年到中年的感受,各位朋友你们愿意出去走走吗走出这个假期你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也能相伴终生,因为是自己的,所以不可替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芳菲菲兮弥章

    每一字一句都细细品味,原本想年休假跟团旅行,如今放下匆匆脚步,改计划为随心漫游,陪陪父母。此所谓乘物游心。

    于丹 回复 @芳菲菲兮弥章: 我认为您做了非常棒的选择!

  • 1511233tcgb

    2020年在喜马拉雅遇到于丹老师,讲的很好,给我很多启发,以后在暑假我一定会多去走走看看。

  • 1395146jjzl

    讲得真好啊,听得泪流了

  • Tina甜甜_S

    我不希望我儿子十七八的时候一声不吭地去做危险的事情,对当代的治安也不心存侥幸,现在的大众景点也是人为居多,但望他一直有出去走走的探索心境。

  • 欧阳啊咦哟喂啊哟喂

    于丹老师讲的是真的好,能学到很多知识,人生的很多问题得以解惑!

  • 暂_无昵称

    好到无法形容

  • 箬水三千只取其一

    今日得遇老师,三生有幸。2020的女神节,感恩遇见!

  • 1595562wlse

    学习了

  • 人生若只如初见CM

    老师加油

  • 留一蛋儿

    2019年4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