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国文化难以跨过的门槛

清末:中国文化难以跨过的门槛

00:00
10:39

本周优质评论 


恭喜 山中一扶苏 这位听众,你的留言被选为本周优质评论。同时你将获得一本余秋雨老师的亲笔签名书,请你联系课程小助手微信:xmlyfm2018,愿你再接再厉!
同时也欢迎其他小伙伴在每一集后的评论区分享你们听课的观点和感悟,下一个优质评论可能就是你!快快行动吧~


课程金句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开课! 


我们把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做了一个简单的扫描,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景象。最好的剧种在重复平庸当中走向衰落,最好的旅行家在遥远的外地落马而亡,最好的小说家在贫困当中失踪。


然后,以皇帝的力量所进行的巨大的辞书编写工程,却由于保守和世界进程拉开了明显的距离。这里边有辉煌,有努力,也有让我们感到非常悲哀、非常无奈的许许多多事情。照理,这个文化还可以以这种状态再延续一段时间,但是问题是,终于中国文化遇到了生死关头。


我们现在好多朋友都以为中国古代的文化一直很好,只是现在你看我的孩子不会背古书了,以为是文化在我孩子身上就要没了,好多家长都这么认为,还经常为此跟我来聊天。当然也有一些人,由于缺少常识,就说中国文脉早就断了。


那我在前面讲的过程当中已经说明了,很多以为断的地方往往是生机所在,往往是再生之路。我们讲到了东京、讲到了北魏、讲到了安史之乱、讲到了宋朝等等,但是到了19世纪的晚期,中国文化真的有一点过不去了。 


乾隆皇帝编完四库全书过了几年以后,他去世了,他去世的时间是18世纪最后一年。所以,我一直这么认为,乾隆皇帝去世和世界上的“公元”连在一起了,而这个连在一起以后表示了这么一个里程碑,就是中国古代的好日子大体已经过完。这是18世纪最后一年。到了19世纪,中国接二连三的、延绵不断的灾难就来了。而且这个灾难简直是没法调节的,说“调节”是指,有的时候在那以后好一点,好事以后再来灾难。现在不是,灾难永远成了灾难。


我们不能详细的来说了,譬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我们失败了,各地赔款;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和焚烧了圆明园,到今天为止我们想到都很心疼。最要命的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远方来的不管是英国法国,我们不太了解他们的情况,他们打过来我们打不过,这心里边虽然难过,但是还勉强能够过得去。但是当在唐朝时作为我们的小学生的日本一还手就把我们打败了,这个时候让中国的精英们都非常非常的痛心。


好,然后有了变法的实验,但是这个变法在1898年又失败了。于是我们看到签订了大量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给英国、给法国、给日本、给俄国、给美国,一个个签,银子不断地赔,土地不断地割,就在这种情况下,义和团运动爆发了。 


义和团运动爆发,这个问题又非常严重了,一开始好像是我们总理解成是我们的反抗精神,但是它的呈现方式实在是让人难以容忍。所以在20世纪的初年,英国、美国、法国、俄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澳国,八个国家组成了八国联军,直指中国的首都北京。当时德国的一个公使克林特就公开地说,这是我们瓜分中国的开始。


愚昧的思维方式 

这一切加在一起,我讲到的是19世纪我们接连不断的民族灾难加在一起,这个浓度简直找不到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能够来比。按照逻辑、按照这样的一个形势,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被列强瓜分的殖民地。土地被瓜分、国家被瓜分,那么中国文化面临着解体和灭亡,有没有可能不解体?有没有可能不灭亡呢?至少在当时还没有看到希望。


首先,朝廷的变革没有希望,因为当时的满清政府彻底腐败无能。他还证明了变法即使有一些能干的官员,像李鸿章、张之洞,他们都无法来挽救清朝一一派涂地、江河日下的这么一个趋势。朝廷的变革没有希望。


第二,高层精英没有希望。高层精英里边有保皇的,有改良的,有非常莽撞的,都在搞内斗。你看,对郭嵩焘事件表态的那么多官员,都是站在如此荒唐的立场上,把一个还不错的、中国和外国开始交往的外交官员,就这样沉下去了。这基本上能够表明,中国的高层精英其实当时还没有看到希望。


第三,普通民众当中也没有看到希望。大家不要光以为老百姓的民族感情非常高涨,当这个高涨失去了正常理性指导的时候,它很快就变成了民粹主义。你看,就义和团而言,西方的教会和中国民间的伦理道德不相容;教士态度有点嚣张;另外还有好多谣传的误会,譬如对中国的婴儿怎么着怎么着了,朝廷有一些官员还想利用他们来对付外国人等等原因。这种义和团的民粹主义起来了,民粹主义起来以后,你们知道产生什么情景吗?


我们历史书上往往是以歌颂的笔墨比较多,实际上他们当时是挖铁路、扯电线、烧轮船、毁洋货,甚至于提出凡是哪一家藏有洋书,一定要抓起来杀掉,凡是读洋书的学生、凡是穿瘦小衣服的人就是奸细。这个义和团的队伍年纪都比较轻,好多都是20岁以下,甚至12、13岁的人都参与了。


他们不仅是对外国的传教士、外交人员,而且还对本国的教民和教民的家属做了大量残酷的事情,变成了极端主义的报名。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因为在这种极端的民族情绪背后,所埋藏的是一种低层文化,这种低层文化里边包含着极度落后和极度愚昧的思维方式。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他们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比如他们深信可以以气功和权术来对付外国人、对付现代的枪炮,这就是当时义和团运动的情景:普通民众基本上也没有希望。我刚前面讲了,朝廷的改革没有希望、高层精英没有希望、普通的民众没有希望、国际舆论没有希望。


那么多国家风度翩翩的外交官,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谁正在为中国说什么话,看上去好像是要来调解了,笑眯眯地要来为中国说几句话,但是你等一会看发现,这个调解者的胃口更大。我们在外交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


所以,中国在当时实实在在面临着被瓜分,中国文化实实在在面临着被截击的情景。这一点不夸张,这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条大大的门槛,中国很可能跨不过去。


好,今天讲到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寻找费丝

    最近的课程听的让人格外心情沉重,但这段历时是每个中国人必须要直视面对的,以史为鉴,自强不息,是当下的我们必须铭记在心的!

    aedifier 回复 @寻找费丝: 同感

  • 天十襄

    满清的奴才政策,首先奴化自身,继而奴化中国文化,中国文脉至满清中断。因此,余老师的“中国文化课”似乎应改称“古中国文化课”。自乾隆至今,两百多年来,在东方大地上没有出现今人敬仰的文化现象,连呼吁文学多样性的龚自珍都成了大家,若是放到春秋战国或是两宋时期,又算得上什么!清末以后,西方文化思潮泛滥,直到今日依然占主导地位。近年来,为了对抗这种泛滥,许多人翻箱倒柜,找出古中国文化来对冲。结果是,地上万马奔腾,空中尘埃飞扬。中国人的文化思考不知何去何从。余老师能否尽余生指明中国文化的未来,光是停逗在中西文化的比较、融汇,继往而不能开来,难当一代大师之誉。

    万Sir_Frank 回复 @天十襄: 确实是挺有意思的评论。且不说中国文脉是否已“断”“绝”,只说余老师所言所行,正在灰烬上为我们保留下一丝火种。且不说余老师能不能尽余生为中国文脉的继往开来燃烧自己,只说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文化,继往开来不正是需要每一个人去思考去身体力行的吗?至少余老师的课程帮我们梳理了一条脉络,每一个有志于此的人也许各有自己所偏爱的一个方向,若真能各自有所研究,有所发扬,有所成就,这不也正合了百花齐放吗?与其用这些话求寻余老师,不如时时用这些话问问自己该做什么,做了什么?与君共勉!

  • 怡雅斋

    声明一点,评论是有感而发,主要是引发更多有价值的文化思考。和是不是“一周优秀学员称号”没有任何联系。既然是学习,就应该心怀坦荡,讨论是必要的。学习的目的是提升。作为一名学员,一定意义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是一种快乐。谢谢!

    軍昌艺术学校 回复 @怡雅斋: 通过心怀坦荡的讨论学习内容,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中华文化和认识自身的问题,让每课引发思考,更具有普遍意义。赞成你。

  • 淡泊宁静淡然

    讲的非常好,描绘了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碰撞,中华文化所采取的态度,很固执的文化象形跃然纸上,这也是盲目自信的一个直接后果

  • 靖仝

    含泪听完这节课,惭愧自己自以为是,原来听历史课就是死听死背,如今才感到自己是被那么多生命呵护过来的,祖国二字,国家二字,重如生命,想起秋雨先生讲过,真正和你生命有关的总有一天会爱的如痴如醉,此刻我感到自己每一刻的态度关乎国家的气息,我再渺小,也是一个中国人,要好好爱自己,爱国家。

  • 光合作用1993

    这段背景音乐实在太美了,在余先生的声音之后总能激起听者悠悠的思考

  • 开心播客

    中华文化的根基一直都没有断,中华文化是本源的文化,大道的文化,只是明清以后外显上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所以才落后被动挨打,马克思主义只有毛泽东主席结合了本国情况才显示出威力,解放了全中国; 社会主义只有走中国特色,才能走得更好。西方文化要学习,但是不能照搬照抄,必须中外结合才有出路。

    开心播客 回复 @怡雅斋: 全球化的今天,不但要学习西方文化,更要融合中华文化,其实中西方文化有互补性,以道御术才能生生不息,以术御道会万劫不复。科学有它的合理性,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难,无论是核弹、人工智能、基因武器等等,用不好都有可能把人类毁灭;在生活层面,激素、农药、各种化学添加剂的使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惑。西方文化中的征服自然,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效劳,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更喜欢中华文化的顺应自然,与环境合一,共同发展,和谐相处。

  • 秋雨秋遇

    今天老师声音有点疲惫。注意休息,不要太辛苦哦。

  • 怡雅斋

    本人身份是一名中国贵阳的人民教师,有教师资格证,教外语,喜爱文史哲,家里有相当的藏书量,特别喜爱曹雪芹的《红楼梦》。本科学历,信仰马克思主义,热爱中国文化,喜爱汉语言文学。谢谢!

    魔力宝贝么么哒 回复 @怡雅斋: 哎!哎……

  • 华Liu

    清末朝廷无能,精英们因循守旧相互内斗,普通民众的民族主义变成民粹之时,国家的希望在哪里?秋雨老师一语中的:“中国文化难以跨过的门槛”。中国文化看不到希望。当时的中国文化灿烂久了,过度的自信成了自负,下行的文化垒起了高墙,成了过高的门槛。这时,西方的上行文化我们需要接受吗?能够接受吗?怎样接受?中国文化中国精英们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吗?清末的中华大地需要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