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俗】黑化肥发灰会挥发

【论俗】黑化肥发灰会挥发

00:00
20:20

郭论 

说相声有四门口技:说学逗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说”:吟诗答对、猜谜语、解字意、绕口令、反正话、颠倒话、歇后语、短笑话,闲白儿......今天我们聊的是“绕口令”


绕口令特点:急、拗、趣 

绕口令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语言游戏,又叫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

把一些双声、叠词词汇或者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


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郭评:我们那会儿学相声,老师要求的不是“快”,而是“慢、准、稳”。


绕口令的漫漫发(养)展(成)史 

姓名:绕口令

生辰:不详(后面会解释)

古时线索:古代在民间流传的绕口令因为不被重视,没人搜集整理,极少流传下来。


疑似生于5000多年前...

关于绕口令的产生,恐怕咱谁也没办法具体确切地说出来。但是,我们可以间接地追寻到五千多年前的帝时代

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晰竹,续竹,飞土”,相传为黄帝时所作。据考证,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其中,已经有了绕口令的基本成分——双声叠韵词

此诗描写了古人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

注:“双声”就是一词中两字声母相同(如“愁怅”“悠扬”);“叠韵”是两字韵母相同(如“奇迹”)。

由此可以推想,很可能在文字出现以前,绕口令就已经萌芽于中国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之中了。

可以肯定的是西周有其雏形

当时流传于我国南方的汝水、汉水一带的民歌《周南·关雎》中,就有了“参差”、“辗转”、“窈窕”等等这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有时还是几次出现,缠来绕去。

注:《周南·关雎》被收进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

《周南·卷耳》中,也出现了如“顷筐”、“高岗”、“玄黄”、“崔嵬”这些双声叠韵词。

这种修辞造句的方法+语言形容的技巧=诗歌中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刻+自然界的景色描绘得更为生动

郭评:可以说《诗经》中这些语言现象的存在对于绕口令的完善、成熟起了很大的作用。


字音前后的异同现象引起了祖先们的注意

因此,也就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声叠韵词。这些双声叠韵的关系,处理不好,嘴里就乱了;处理好了,就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音韵美!

于是一些人开始寻找规律,练习发音,有意识地把一些声韵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故意兜圈子,绕弯子,连续成句子,教孩子们念。


其中一些音韵响亮而又拗口、好玩的句子,孩子们和青年人都很喜欢。这样一来,你一句我一句,就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开来了......

至于这些绕口令的具体作者和修改者,人们根本就不care。大家就图个乐子,并无版权纠纷~


绕口令逐步完善,接近下层人民的文人开始躁动

稍后于屈原的楚国作家宋玉,就曾经把双声叠韵的词汇引进了诗歌创作中去。长篇政治抒情诗《九辩》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大量采用了声韵相通的词,使整个语句音节都错综变化,读起来很是情味悠长。

不少文人在喝茶饮酒的时候,也会即兴编上几句,当作酒令,保留到今天的古代绕口令,差不多都是文人模拟中国民间绕口令作的。

唐代诗人温庭筠在1000多年前的《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作双声诗》中写道:“牺息消心象;檐楹溢艳阳,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岗,潭庭月淡荡,仿佛复芬芳。”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作过《吃语诗》、明代文学家高启也作过《吴宫词》。

从内容上看:这些绕口令大都是酒足饭饱之后的乘兴消遣之作,没有多少价值。

从形式上看:几乎都是咬文嚼字的文字游戏,书卷气太重,广大的下层民众和小孩们表示懵逼,从而敬而远之。

郭评:其实,这大大影响了绕口令自身的价值不说,还阻碍了绕口令的普及和提高。


民间流传的绕口令保持发扬特点,愈加完善

绕口令的发展进入到此阶段,不光如标题,它还被搜集起来。清朝末年,意大利驻中国的官员韦大利搜集的《北京儿歌》中,就有绕口令《玲珑塔》。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绕口令发展开辟新道路

我国现代文学越来越接近下层人民,随之而起的儿童文学也逐渐成为文艺大军的一个支队,这为绕口令的发展又开辟了一条道路,但是基调还是很低的。

例如《螺蛳和骡子》,就反映了旧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新中国建立后,绕口令的思想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例如20世纪60年代流传的绕口令《赔钵钵》,就反映了60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友爱,充满了新的时代气息!

是“钵”不是“饽”↑

有的绕口令用方言读,还更具浓郁乡土特色。之前有一个四川籍女兵学起了川语绕口令:“一出南门走六步,碰到六舅和六叔......”川语的“六”和“绿”与“陆”音近似,绕来绕去也挺好玩。


郭论相声小课堂笔记 

1.绕口令在相声演员的专业技能当中占比约1/16(有人偏爱这个,占比重就更大)

2.介乎“说”与“唱”之间的技能:数来宝

3.快板要领:3/4嘴里边,1/4手里边,终归不是杂技!

4.各种古曲、太平歌词、小调中也都有绕口令的存在(例:大鼓《隋炀帝下扬州》)

5.唱快板是个单独的行业,在相声行当中只算一个小分支,老先生则教育学生:“饭不可一个人吃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超级制作

    各位纲丝朋友、听众朋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节目的支持大家在每期节目下的评论留言和对节目内容的建议,我们会认真的听取和收集,让以后的节目变得更加精彩!所以,评论留言不要停哦

    countblue 回复 @超级制作: 建议就是:请继续!

  • 纲丝阳迷

    喜欢郭老师。德艺双馨,守规矩,会做人。

    正版水民 回复 @纲丝阳迷: 按郭老师的说法我,谁不得意双薪

  • 迷彩之彩

    郭老师说话这么快,玩说唱一定很牛

    半梦_半痴_半疯癫_H 回复 @迷彩之彩: 郭老师唱啥没准都是太平歌词味儿的。哈哈哈,不过挺期待郭老师来段说唱

  • 有一颗星叫摇光

    九辫儿,《九辩》,傻傻分不清楚

  • 牛肉面面icon

    老郭也想到九辫儿了哈哈哈哈跳戏

    晴颜郁 回复 @牛肉面面icon: 开心🌈

  • 孔什么雪呀

    本来听着睡觉的 听到我桃儿说“九辫”杨九郎张小辫儿蹭的就来精神了

  • 爱司公寓里的外孙女

    太喜欢关于相声学习的内容了,觉得郭先生不妨来个系列,完全可以有声函授呀,并不是往演员方向发展那么高的要求,而是给大家增加一门才艺特长。

  • 无常呐

    我就知道老郭说到九辩的时候一定会提到九辫儿

  • 1096潇潇

    说相声太专业了不易学会,但是郭老师可以教一教我们平常说话时的技巧,人际交往的方式。希望可以采纳!万分感谢!

  • FLY_w0

    要不是因为这是老郭,换个人的话估计很多人会吐槽这个喷麦的杂音

    人年少 回复 @FLY_w0: 对呀,感觉好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