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乘物游心】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141.【乘物游心】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00:00
21:34

一、经典原文 

堕尔形体,黜而聪明

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

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

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二、本期文稿 


 今天我们继续聊《庄子》,继续聊他给我们的那个天地大遨游的境界。大家都记得我们从讲庄子第一篇的时候就是《逍遥游》,其实这个游字庄子用得特别多,他说在天地之中要乘万物以游心,搭乘万事万物完成心灵的游离与穿越,那么,什么是这个“游”呢?


《庄子》里面有一篇叫《在宥》,这里面讲了一个故事,云将这个人去东边游历,经过扶摇神木之枝的时候,见到了这么一个人叫鸿蒙,鸿蒙是一个自然元气凝聚,混沌未开,天真的小老头儿。这个时候呀他正用手啪啪的拍着大腿,像鸟一样,蹦过来跳过去的玩呢,这个原文叫“雀跃而游”这个游是指外在的游戏,也是指他自由自在遨游的装,雀跃就像小鸟一样,蹦来蹦去的特别开心。云将就问他,说这个老头你是谁呀,你干吗呢?鸿蒙也不停下,一边拍着大腿,像鸟一样蹦着,一边回答了一个字,“游!”,你问我干吗,我遨游呢。云将说我有问题想要问你,那老头就天真的像个小孩一样,仰面看看云将,回答了一个字,“啊!”那意思,说吧。


云将说:“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我现在看这个天地万象就没有一件事是和谐顺利的,我就愿意天地所有精华之气养育芸芸众生,能让老百姓生活得风调雨顺,别像现在这么拧巴,你说我这么大的一个理想,我要怎么努力才能做得到呢?


没想到这个鸿蒙继续拍着大腿,蹦来蹦去,嘴里回答说:“吾弗知!吾弗知!”我不知道啊!我不知道啊!云将就什么都没问出来呗。


又过了三年,云将又东游,在有宋这个地方恰好又一次碰上了鸿蒙。这一次云将非常认真,快步上前,特别尊敬的把鸿蒙称为“天”,说:您还认识我吗?我终于又遇到你了。你这一次一定要回答我的问题。


鸿蒙就跟他说:我还在游呀我就一直在天地之间浮游,我从来都不追求什么,我呀,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我既不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我也不知道我从哪里来,我就是在游,纷繁的世间,观察天地万物。我这种游是个顺应啊,别问我道理,我哪知道什么道理啊?后来云将一而再、再而三,虔诚的求教,鸿蒙终于放下他那老顽童的外表,把心里最朴素的真理告诉了云将。他说两个字:“心养。”你真的想要让天地万物都顺吗?你真的想自我跟这个世界之间不冲突,不拧巴吗?那么就是“心养”,达到遨游,心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养心,修养心灵,大家记得吗?咱们前面讲过心斋,用心灵做斋戒,在这里呢,是让心灵获得滋养,所以大家发现了吗?从老子到庄子,特别看重我们的一颗心,他们甚至认为身体不重要,“吾大患在吾有身”,我的身体是可以扔掉的,但是心灵和精神永恒,身体做什么样的行动都受心灵的支配,身体如果想要穿华服,吃美食,住豪宅,那么心灵就要委委屈屈,奴颜卑膝,去这个世界上给身体挣这些资源。心灵如果要是自由自在,那身体就顺着它蹦蹦跳跳,去完成自在遨游。所以呢,鸿蒙告诉云将,“堕尔形体,黜而聪明”,你要忘掉你的肢体,抛开你的聪明,把外在一切都扔了,才能做到“伦与物忘”,人投身到大自然中,用更多心智,去体会自然本来给你的东西,你的心能飞起来,释放出去,那就叫“解心释神”。把心里的羁绊解开,把灵魂神采的那个笼子打开,释放出来。我们看看今天,你说完全忘记我们的身体,忘记我们的环境,那不可能,但是,你还是要想一想养心这两个字,因为咱们谈养生养得确实挺多的,现在养生的,吃的呀,喝的呀,锻炼的方式呀,都不少。但是,心里边还能不能有彻悟,看一些天地致理,回到一些纯真愿望,真正的顺应都市里越来越远的自然,并且坚持到自己的内不化呢。这些命题咱们全都放在一起来看,就知道了养心有多重要。


人是不是能“堕尔形体,黜而聪明”,外在的形体尽量放一点把自己的那个心机计较的聪明技巧尽量的扔一点,尽可能的让我们自己放下那些没有意义的追问,去看见天地之间真正的答案。鸿蒙就告诉云将,“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这段话什么意思,“夫物纷纭,各复归其根”,这是老子里面说过的,一个人能够看到他的本来的状态,做一个明白人,了解常规常态就不容易,所以你看鸿蒙又引了这个话,各复其根而不知,各自归根回到本来该有的样子,本来用不上什么机巧之心里,浑浑沌沌,终身不离,一个人保持着纯真要知道更多的技巧要好得多,看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人以天真,以简单胜过复杂,而不是说一件事你越复杂他越解得开,所以呢,他说无问其名,无窥其情,不要去用各自的技巧追求的太深,天地万物纷纭,各自回归本性。浑然不用心机,其本性才会终身不离。如果使用机巧,反而迷失本性。不要去追问它的名称,不必去探究过细的道理,让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自由生长吧,让各种生命蓬勃杂柔,这才构成了天地和谐呀。你想这样的一个境界我们离得是不是已经太远太远了,我们今天就是问了太多的问题,知行又不合一,问了很多零碎的技巧,但是真应用的时候用不了了。


有一个寓言说得好,说青蛙看见蜈蚣走路就非常好奇,它问蜈蚣说,你看我就四条腿,还有前后的分工,每次都是一蹦一蹦的前进,你这蜈蚣号称百足之虫,有这么多只脚,我就不明白了,你走路的时候最先迈的是哪只脚呀。这话一问,蜈蚣“啪”就顿在那不会走路了,蜈蚣跟它说,你千万不要再问我这个问题了,希望你以后也不要问任何蜈蚣这个问题,我们生下来这么多只脚,不走脑子都知道怎么走路,我要是稍一思考,我所有的脚都不会动了,我一想先迈哪只脚,我现在就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


这多像我们的生活啊,我们生活里面头绪很多,那么能不能够用本心去好好生活呀,也就是说整个《老子》、《庄子》的核心观点,顺应自然是成本最低的生活方式,人在物质世界里面,越多顺应,越多轻盈,也许你反而就能够遨游了。《庄子》有一个观点叫做“有大物者,不可以物”,也就是说真正拥有了天地世界,就不要被外物所役使、所左右。不要过分的拘泥算计,不必刻意顺乎自然,这是庄子致极根本的观点,在各篇文章里面用了各种寓言,看得你目眩神迷,无非就要说这么一个道法自然的观念。


    庄子说过一句惊心动魄的话,他说“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也就是说从尧舜禹大治天下以来,如今的人们无不以外在的物质标准去改变迷失了人的本性。所以他说人人都有自己看重的东西,迷失本性的表现各不相同,“小人以身殉利,士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圣人以身殉天下。”同样是抛弃了生命,迷失了本性,听起来好像一样,但其实理由各不相同,小人为了一点点利益就能丢性命,大家觉得很不耻,士为了名誉放弃生命,大家就觉得很值得,那士大夫为了一个家族利益牺牲生命,大家就觉得他很崇高,而圣人为了天下安定抛弃个人生命,那大家觉得志高无尚,名垂青史。可是在庄子这个齐万物的人看来,一切都一样,无非是“事业不同,名声异号”,但是“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他说这件事啊,无非是名义不同,但是迷失本性,去寻一样的东西,丢了性命是一样的。所以呢,庄子说,一个人顺应天地自然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远离诱惑,“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这里的惑是迷惑的惑,易是变易的易,方是指什么,指方向,性指什么,指本性,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小迷惑会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会改变人的本性。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值得我们今天玩味吧,今天的迷惑,诱惑,困惑,疑惑,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多。小的惑改变我们的方向,从孩子的高考,到我们的择业,我们都会被他人的观点左右,选错了一个自己的方向,而易其性,就不得了了,如果人老在小过中,方向老走错,最后就会作出跟本性相违背的事情来,比如这个世界的不忠、不孝、不义都因为什么,因为利能令智昏,心里就没有智慧了,也就是说我们过分追逐那种繁华的时候,我们以为是给自己锦上添花,但其实呢可能会伤害根本。有一个寓言说得好,一位勇士,他得到一张天下无双的弓,这把弓用多年的紫檀古木制成,沉实、压手,非常好用。这个武士爱不释手,但是觉得这个弓长得太朴素了,不够华美,所以就找了一位天下第一的能工巧匠,请他在这个弓上雕刻一副行猎图,这个巧匠当然尽心施展了一身的技艺,行猎图呢完成了,雕刻得满满的,惟妙惟肖,有奔跑的马,有追逐的猎物,有搭弓射箭的猎手,有天上的太阳,地上的泥土,所有所有这些中间,还有遍布了整张弓美丽的花纹,这位勇士欣赏着,觉得这张弓真叫完美至极呀,所以这个时候他志满意得,搭弓引箭,用力一拉,“嘣”的一下,弓在他手里断了。想不到这样的紫檀古木,承载不了那么多美丽的雕饰和花纹,让它彻底的断了,根本就发挥不了它的作用。


我们好好想想这个故事,像不像咱们的人生,当生命朴素的时候我们是有用的,但是当我们雕饰过多的时候,就把自己压垮了,我们现在看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人就是不幸在加法,加法,不断的加法中,反而让自己迷了本性。我们还记得吗?道德经里说,人生有增益就要有减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怎么能够只用加法,不用减法呢。也就是说生命本初的愿望,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在重压之下损伤自己的性命,让人成为物质的奴隶,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但是人如果没有理性,阻止自己追逐欲望,这样一种无止无休的放任,那么灾难也就随之而至了,怎么样才能够看清这些,庄子离我们是远,他说的境界是极端,我们不必完全像他那样,我们也不可能像他那样,但是起码他是个参照吧,起码他让我们觉得两千多年前的智者,就已经在告诉我们减法的人生更从容了,我们干吗不静下心来停一停脚步,看看自己的现状呢。我们雕刻花纹已经雕到什么程度了,我们自身的负荷到底能够担住多少啊,我们看看身边的新闻,那些声名显赫,价值财富连城的人,或为官,或为富商,他们的意外死亡在今天还不给我们敲警钟吗?所以呀,庄子有一种观点,他说咱们心斋过的心灵,那个心养的天府应该存着一面镜子,“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水什么时候能够照到天地万物的倒影啊,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它安静的时候,我们想一想在急流大浪之中,湍急的瀑布里我们能照见山川吗?照不见,我们一个人的心被别人忽忽悠悠表扬着的时候,或者被人羞辱践踏的时候,我们要不是狂喜自得,要么是屈辱愤怒,那个时候我们的心不就像急流澎湃大浪汹涌啊,那个时候我们看这个世界能客观的了吗?那个时候我们怎么能不迷失天性呢。所以参破世间的致理,就需要我们心斋,心养之后,天府葆光,让心静的像天地之鉴,像万物之镜,对万物既不逢迎也不抗拒,安安静静,坦坦然然去照见客观,找到自己和客观之间的逻辑,这就不较劲了,这其实就是用自己的智慧给自己一个随时可以调整平衡的起点。


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庄子》给我们的心灵观念,其实大家就会看到让心灵安静下来,不放弃理性的滋养,随时调整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以自然作为最高的准则,这就是从《老子》到《庄子》一路给我们的启发。那么在今天大家惶惶惑惑,起起伏伏,看看光是一个世界杯期间光是赌球,让多少人痛不欲生啊,我们能够让自己的心真的这样宁静下来吗?圣人之心静乎,谁的心静谁就可以成为圣人,《庄子》所说的这个标准,从遨游到自己的养心,我们真的了解了吗?如果你真的能够了解的话,希望我们反躬自省,看看自己的心里是不是已经有太多的垃圾需要排毒了,再看看轻盈以后的心灵和身体,能不能够像鸿蒙那样,真正的遨游起来,让我们完成乘万物以游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诺诺esm

    最近发生的很多事情,听了老师的这篇文章似乎内心都有了了结,顺应自然是最低的成本

  • tdmb

    于丹老师您辛苦了,听着您的课这个夏天好像不是那么的热了。道法自然,每天反躬自省排出外在的一切诱惑,安安静静地在平静的水面上照照自己的内心,这就是“心养”。

    于丹 回复 @tdmb:

  • 福星开心

    感谢于丹老师!您辛苦了!

  • 慕容怀慈

    谢谢于丹老师,酷热的天气,让我心情也烦躁不安,听到你的更新课程,如同凉爽的春风,心情雀跃不已。爱你❤我的老师!

  • 言行相当

    感谢君党人民己!感谢喜马拉雅听平台绝大多数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默默努力和付出!感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

  • 听友247421355

    浮华于世,独善其身太难。

  • 隴上生活館

    装逼的最高境界………无语死了

  • 三木之印

    受教了。感谢老师

  • k4ccddermb87dcg6f463

    每次心累的时候都来听于丹老师的课,很滋养心灵

  • 服装店_xp

    于丹老师就是能带着我们展翅遨游的鲲鹏,说老师坏话的都是蓬间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