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 |《狂热分子(上)》:群众运动如何让人迷失了自己?

社科 |《狂热分子(上)》:群众运动如何让人迷失了自己?

00:00
12:40

“码头工人哲学家”最经典著作,群众运动如何让人变狂热?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听书笔记 


《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的作者埃里克·霍弗的一生十分传奇,他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他靠自学成才。他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一、群众运动是如何吸引狂热分子加入的?


霍弗研究的群众运动范围很广,包括宗教运动、革命运动、民族主义运动等等,但有两个限定条件:

1,他只研究运动的进阶阶段;

2,霍弗对于群众运动的性质本身不做道德判断。


群众运动的第一个吸引力在于给参与者提供了一种权力感,也可以让潜在的参与者获得胆魄和勇气,令他们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


第二个吸引力则是自信。对于失意者来说,群众运动其实是一种替代品,这个替代品可以让他们逃离原先的自己,把自信建立在群体运动上。


那么,什么样的失意者会特别容易投入到群众运动中呢?

霍弗列举了7大类,即穷人、极端自私的人、野心勃勃的人、少数派、心情烦闷的人、罪犯以及“畸零人”


这里重点介绍两类:

第一类是“穷人”。但并非所有的穷人都是失意者,那些不自由的穷人,比如奴隶;以及有归属感的穷人,有创造力的穷人都不会对群众运动抱有太大的好感。


第二类是“少数派”。具体可以包括“少数族裔”、“边缘群体”,例如信仰上的少数派,或是社会中被排挤的某一类人,乃至生活中被欺负的人。


二、群众运动如何让人变得狂热?

 

狂热的群众运动,成员一定会变得无比团结和具有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是因为群众运动本身也会塑造这些参与者。具体的塑造方式有四种:


第一个做法是编制一套教义。成功的教义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信了这种教义的人能不能与外界的思想世界隔绝。


第二个做法是设计一套仪式。通过公共场所的集会、宣讲,团体操等等方式让成员的个性被集体的洪流淹没。


第三个做法是大搞宣传。方向上有两个,第一个是不断强调个人的无足轻重;第二个是拉仇恨,以此凝聚那些彼此没有任何好感的群体,团结更多的成员。


第四个做法是控制。主要表现为物质和信息的控制,从而削弱个体的价值感,自我感。

 

三、在群众运动中,领导人扮演了什么角色?


霍弗把领导人分成了三种,最初阶段的言辞人、运动势头上来阶段的狂热者和高潮阶段的务实的行动人。在接下来,我们依次来分析这三种领导人的特质。


首先是言辞人。一般指的就是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文化人。霍弗认为,言辞人是虚荣的,但也是天真的。言辞人在运动爆发初期作用很大,但最终的群众运动权力不会落入他们手中。


其次是狂热者。狂热者不是狂热的失意者,而主要来自缺乏创造力的言辞人。如果说狂热者是鱼,那么混乱就是水。狂热者渴望团结他人,牺牲自己,将自己的生命融进摧毁旧政府的熔炉中去。


最后是务实的行动者,这也是群众运动真正的领导人。一个群众运动一般都是由言辞人吹响号角,由狂热者占据阵地,再由行动人加以巩固。所以,务实的行动人可能是言辞人、狂热者和行动人的结合体,兼有三者的特质。


解读 | 尼德罗,南方都市报高级评论员,腾讯·大家专栏作者,目前是多家媒体评论、文化版本的供稿人。

播音 | 贾逢韬

策划编辑 | 李雪清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当当螺丝钉

    国内竟然能出版?

  • 禅意资本

    孙中山,华盛顿,丘吉尔狂热分子?

    云淡风轻_w5w 回复 @禅意资本: 你露掉一个人哦

  • 明天的明天_6j

    一语道破天机

    zhi8888 回复 @明天的明天_6j: 哈哈哈

  • 谁予我心安

    那么多单身汉,娶不上老婆的,应该团结起来,压抑屈命不好

  • 阿帆吖

    那当兵的是不是也被抹去个性,沦为机器了呢?

    我为南山来 回复 @阿帆吖: 首先他们会思考 其次这是全球国家的通病 到了最后只能看他们自己

  • 王志远_pt

    好书,分析的很透彻

  • 心追寻

    我算一个狂热者吗?哈😄

    魏剑锋X 回复 @心追寻: 我不是狂热分子,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贫穷。

  • 小鱼_w9p

    笔耕不辍……zhui ?

    CaseyJ 回复 @小鱼_w9p: 笔耕不辍chuo 辍chuo学

  • 关文庭__爱你如诗美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群众运动是正确的且有效的,但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 白云山知行

    历史人文、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