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48天。
一位叫“JUN”的同学在微信里咨询我,问我有关复杂构图的事情,它的问题比较长,大概说的是看了昨天的早自习,发现画面确实比较乱,但是后来又听了讲解,对于画面有了一点理解了,他感觉有的时候像这种复杂构图里会找不到主体,并且不知道画面的主次关系如何判断。他又贴出了一张图,是我另外一张昨天的早自习里分享过的照片。
© 叶梓
他说像这样的画面他就判断不出主次关系了。说是建筑吧,建筑也没有多特别,然说是远处的塔吧,塔又占的比例很小而且不显眼。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所以在今天我就简要回答一下你的这些问题。
首先还是最直接的回答一下你关于这张我拍摄的日本的这张照片的疑问,这照片主体是谁,主次是什么个情况呢?主体其实是建筑群,不见得是哪一栋建筑,是这一片地区的建筑群。所以这里的核心问题在于你不要以为这个主体只能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另外一个问题主次的关系,其实我想大家都能感受得到,那个远处的塔它肯定是次,但是它是点缀,点缀的东西从分量上来说它是轻的,但是从重要程度上来说它是重要的。
好,让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就是现在很多同学是不知道怎么欣赏复杂构图的画面。我之前也讲过好几次,有的同学还是体会不到,所以今天我再解析一下,我用几种具体的方法来教你如何学会欣赏复杂构图,如何从那种简单又无聊的初级美感中逐步往上升。我有四个方法要教给你。
首先第一点是要去除成见。很多人都是习惯于先入为主的,如果第一个摄影老师教你说我们要简洁构图,然后你就记住了,因为简洁构图是如此的清晰、明了、好记,你把它当成了圣经,当成了一个绝对不可以违背的标准。这样的话,简洁构图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捆绑的绳索,你应该去挣脱它,应该时时刻刻让自己保持一个初学者的心态,就像一个海绵一样,什么东西拿过来都不急着抵触,而是先去试着吸收一下,看看这是不是你要的东西。我发现摄影圈子里面成见是很深的,鄙视链是真实存在的,大家都觉得自己学到的是最好的,别人的都是最差的。那我们学摄影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的话肯定是止步不前,所以这是我给你的第一个建议:去除成见。
第二个建议,你要学会去欣赏一种残缺的美。以我拍的冯若绮在济州岛的一张照片为例,在这个画面里面场景绝对不是什么完美的,它是非常残破的一个场景,就连字都是残缺不全,更不要说窗户压根就没装上去,里边就是水泥墙,感觉像个烂尾楼。冯若绮的头发还被风吹在了脸上挡住了脸,头顶上、额头上还有一缕比较奇怪的头发在那,这都是缺憾。但是这不妨碍这张照片的感觉是如此的好,它自然、它舒适,人物足够的自信,当你长时间凝望这张照片的时候你会觉得你跟画中人是有沟通、有交流的。所以残缺、残破这件事情它本身不成为一个缺陷,在摄影里面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正与邪之分的,一切都要辩证的看待。这是我给你的第二个建议,学会欣赏残缺美。
© 叶梓
第三个建议,看复杂构图的照片要学会抓大放小。什么意思呢?就要先看整体的最明显的那个大的框架、大的构图、大的几何形状,然后再去抠那些细节。如果你一下子就把所有东西都放到画面里来进行分析,那你一定是一团乱麻,脑子里边肯定会下意识的抵触,不喜欢这样的照片。以我拍的面馆里的姑娘为例,她现在正在端起手机来拍天上的老电视上的图像。从这个角度看上去,她的手臂和她的肩膀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四边形,头部是一个圆形在四边形中间,这就是这张照片的大的构图,是一个四边形和圆形的构图。至于那个菜单是方形的,然后里边还有一些其它的杂物,这些东西都可以放在事后再去分析。一定要学会抓大放小,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以统揽全局的去分析一张照片,在画面里的元素多起来以后你还是不至于乱了分寸。
© 叶梓
最后一点建议是一定要试着去理解作者的意图,他想用这张照片说什么呢?像刚才那张丑丑的鼻孔冲镜头的女孩的照片,那就是一个裸辞跑到北京来,一天打五份工,就为实现理想的北漂。她不见得有多美,不见得有多温柔,但是她是充满力量的,她为她的理想是能够付出一切代价的。我拍的这一个开元寺上头香的镜头,所有人(数万人)涌进寺院,拿着个香往前拥挤,根本挤不动,但是大家还在挤,这个镜头要的就是拥挤,就是混乱。我就是希望观众们在见到这个画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挤、乱,不自觉的想往后退。
© 叶梓
我们在摄影里用的所有的技法都是为了要表达主题的,所以你在分析一张照片是好是坏时,首先要搞清楚它的主题是什么,然后才能分析它这里面的所有技法是否和主题相贴切,是否能够帮助主题,还是说拖了后腿。有了这个概念你就知道简洁这件事它真的不是万能的,它是技法之一,它的确可以表达一些情感,但是是比较单一的,至少它不是一个照片是否成功的绝对标准。
你看,当你能够去除成见,当你能够学会欣赏残缺美,当你能够看构图的时候抓大放小,并且试图去理解作者的意图,那么你就会慢慢的能够欣赏复杂构图了。如果你能欣赏复杂构图,就意味着你也能创作复杂构图的画面了。
当然这个东西还是要练,所以11月6号我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去颐和园进行创作的练习,如果你也有兴趣跟我一起,欢迎你戳今天的微信公众号下方的第二条图文链接进去了解详情。因为是小班授课,现在仅剩六个名额,大家预报从速。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4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绝!好棒啊!
摄影师叶梓 回复 @OY_m5: 谢谢
我觉得图一主体就是塔,首先它最接近黄金比例位置,很容易成为视觉重心,再一个它的高、远也是人之向往,整个照片给我的感觉是想拨开眼前的杂乱,去往那个塔。
MANASHEEP 回复 @MANASHEEP: 杂乱的楼和电线,在脑中基本是会被一定程度过滤/忽略的,所谓视而不见。
法治业已成为新世纪的中国共识,但是从观念调整、思想意识到制度体系,法治的作业图如何构建与完善,有待有识之士更多的实实在在的点点滴滴的努力
书有点看不下去,所以试着读读看。第一次录书,背景音乐就是个错误,我自己都听的脑壳痛,可惜没办法修改了,请各位多担待吧
摄影构图学
什么是复杂?真是个复杂的问题
两位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构图方式,包括每种方式的具体应用、成像效果及其对观赏者产生的影响,之后又解释了在一张照片里,所有构图方式的相互作用、主次关系和整体效果。最...
每天都跟着叶老师学习 我永远是个小学生
摄影师叶梓 回复 @呼玛路的彭先生: 我也是学生,每天都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