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 树敌 - 为什么竞合成为趋势?

9.4 - 树敌 - 为什么竞合成为趋势?

00:00
13:01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节我们讲竞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企业间关系即有竞争更有合作,每个企业在努力维护本企业利益的同时,还需要努力寻求合作实现共赢。


竞合不是放弃竞争,任人摆布,自损利益只求一合。竞合是双赢的利益均沾思路。是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优势互补,优化供应链条,吸引更多消费者,把自己变得更强大。


合作是在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没有竞争就谈不上合作,而合作也是为了更好的竞争。


首先,两个企业在同一市场上存在,为了满足同样的需求,他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行动方案,而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于是每个厂商就开始考虑:当自己行动时,竞争的厂商会怎么行动,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当竞争的厂商行动时,自己又应该怎么行动,这些又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于是,竞争就开始了。


其次,两个企业在权衡自己将会得到或者损失后,又会产生更多的考虑。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是继续相互斗争下去?还是尝试合作?还是主动退出该市场?当选择相互继续斗争下去,拼出胜负,最终迫使对手退出该市场,自己独享这块“蛋糕”。而这样的结果固然可以获得很好的收益,但是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随即而来,比如垄断。当选择主动退出这个市场,把这块“蛋糕”拱手送给竞争者。当然主动退出的厂商不会获利,而没有退出的厂商则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益。作为理性的经济行为者,不会轻易的将“蛋糕”送给竞争者,所以,便继续考虑怎样分割这块“蛋糕”。选择尝试合作,虽然合作后,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会受到削减,但是总比没有获利强,于是合作在竞争的基础上出现了。


再次,合作虽然出现了,但是获利少的厂商会有不甘心,凭什么竞争对手可以获得高的收益,而自己只能获得较少的收益。而且获利高的厂商也会不甘心,因为不合作可以带来比现在还高的收益,而为什么自己要合作。于是,每个企业都跃跃欲试,都想尝试不合作带来的丰富的收益。但是选择不合作的结果只有获利那么简单吗?显然不是。选择不合作的企业会害怕遭到合作者的严厉报复,致使亏损。趋于这样的思量,于是每个企业虽然很想不合作,但又不得不合作,又害怕竞争对手不合作,又害怕合作者知道自己想不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又显现出来,但是为了利益,还是只有合作。


最后,两个企业形成合作的关系,在局部市场达成联盟。以往的联盟最后都不能成功,那是因为联盟的成员过多,合作的时间有了明确的规定。对于只有两个成员的联盟,只要不明确最后的合作时间,每个参与者都不知道终止期的具体时间。所以,欺骗或者违约行为总会受到报复这样的威胁,使得每个参与者都会把合作策略长期的维持下去。

 

去年8月,全球最大半导体制造商英特尔与其竞争对手ARM达成了新的授权协议:英特尔工厂未来将可以生产ARM芯片,并将向第三方半导体公司开放其芯片工厂,包括它们最先进的10纳米工艺的生产线。


英特尔和ARM分别是PC端和移动端的芯片设计制造的龙头,它们之前的竞争简直可以称为白热化。


PC时代,英特尔处于霸主地位,收入主要来自于个人电脑处理器生产。ARM避开这个领域,不再做已在电脑领域普及的英特尔CISC指令,转而开发不被市场看好的RISC精简指令,定义产品的核心为:低成本、低功耗、高效率。但在PC和高性能处理器称霸市场的年代,ARM经营依然惨淡。


但当移动时代到来的时候,ARM终于可以出头了。ARM通过和手机厂家合作,先摆脱财务危机,后来还成功在纳斯达克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移动芯片领域,让ARM咸鱼翻身,也让英特尔蠢蠢欲动准备进军。


英特尔的优势在于它的高性能、大功耗,而ARM重点在于低功耗、高效率,进军移动芯片后,英特尔在发热量、功耗上都比不上ARM,又由于兼容性和功耗等问题发展缓慢。这都还不是最糟的。


对英特尔进军移动端最糟的是,它发现,全球绝大部分半导体都是ARM合作伙伴,所以各公司在使用ARM架构开发新品时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而使用英特尔架构的成本则较高。这些合作伙伴会更倾向于跟谁合作,明眼人都能看出来。ARM芯片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的95%,占据移动芯片市场的霸主地位。在移动时代,英特尔已经逐渐被ARM远远抛在后面。


但在服务器芯片市场,英特尔的地位依然无人可以匹敌。已经在移动端所向披靡的ARM其实也对这个领域心驰神往,即使目前服务器市场略微低迷。但人家觉得,前景好啊。ARM也试图开发新产品,并瞄准了数据中心芯片市场。两家企业的竞争又逐渐加剧。


也正因为这些纠纠缠缠,两家企业的这次高调合作颇受业界关注。毕竟,这两强不管在技术还是业务领域,都还算互补。合作的好处呢?英特尔的感知技术和ARM芯片可以结合。英特尔也可以为苹果、高通、英伟达等其他公司生产ARM设计的64bit芯片。英特尔也正在努力让其他芯片制造商使用它们工厂进行生产。比如,LG电子公司将采用英特尔的代工业务生产10纳米级移动电话零件等。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同为IT界的服务商:甲骨文、SAP间的竞合。


SAP来自德国,Oracle来自美国,SAP早在80年代就开始同中国国营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并取得了丰富的成功经验。SAP最初是做财务软件的,为中国ERP市场的绝对领先者,为超过1万多家中国企业提供ERP、等服务。Oracle的主要优势则是数据库业务,后来开始涉及管理软件。与SAP不同的是,甲骨文强调行业功能性,在许多行业如电信、零售、保险、金融等,甲骨文都有专门针对各行业特点的应用软件。因此,甲骨文不只是在技术上与SAP竞争,在功能性上也是竞争关系。


但这两家公司,多年来一直处于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分析根源,这些还都是由客户的实际需求决定的。在众多SAP的企业客户中,大多数的企业客户都选择了Oracle数据库,而在Oracle的客户中许多企业的应用同样也是采用了SAP软件。基于客户的实际情况,促使OracleSAP必然要有一个深度的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事实上,OracleSAP双方的合作远比竞争更能促进企业客户发展,更能够服务企业目标群体。双方的深层的携手将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选择以及最佳实践。


从企业客户的实际来看,基于SAP的系统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复杂,持续的订购、配置、安装、测试和维护,使得 SAP 部署和操作过程及其漫长。而Oracle集成的基础架构平台通过专门针对SAP应用进行优化,可为SAP提供卓越的敏捷性和性能,同时帮助企业IT管理者简化数据中心运营、确保快速简便地部署SAP基础架构以及加快业务创新。


甲骨文能和SAP互相合作,前提也得是有互相看的上的东西。合作或者不取决于个人意志,一切都是商业竞争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合作也是竞争。选择竞争或是合作,统统要符合自身利益的需要来抉择。与甲骨文与SAP的合作,绝对不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恰恰是它们的资源,它们的技术,联合之后的市场份额可以让彼此都变得更好。

 

竞合说到底,仍然是为了竞争,一定时期内的合作使企业优势得以扩大,实现规模效应,延伸边际资源,共同研发,开拓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优势互补,巩固彼此地位。竞合不是妥协,竞合是为利用对方的优势,成就自己的未来。


商场中,只要存在利益之争,竞争就不可避免,竞合固然可以暂时平息战斗,但竞合绝对不是依附强者苟且偷生,竞合是积蓄能量,准备应对更激烈的竞争。所以,竞争需要睁大眼睛,集中精神;合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以策万全

    有用 相互利用

  • 以策万全

    听完后打算和对手合作去

  • 杨六策划

    树敌!是营销的实战智慧,本土实战营销的代表之一。叶老师的声音,就是前进的方向!

  • 登山龙

    整挺好👍👍👍

  • 余兴_xc

    请问微信群号是多少

  • 朱城铭

    价格战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