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吴晓波,欢迎来到我的财富原理课,第三课《如果政府控制房价不涨,事情会更好吗?》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商品的价格当然是越低越好,所谓价廉物美。但是,在经济学上,如果商品的价格是被某一个人或者政府控制的话,你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如果控制能够让价格不涨,甚至更低,那当然是好事了,因为可以帮到很多人,比如贫穷的人、中产阶层、小生意者。”
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绝对不能这样做,为什么呢?
上个世纪70年代,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他宣布冻结价格、工资等90天。当时,很多美国人都很支持,但是经济学家都很反对。比如,诺奖得主弗里德曼就说:“价格冻结看似有道理,但通常有可耻而且可悲的结局“。
弗里德曼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例子,某地方开发了一个新楼盘,均价是3万/平方米,当地人都觉得房价太高了,就跑去向政府求助。于是,大政府出手了,实行新房限价的政策,把楼盘价格限制在2.3万/平方米,结果会怎么样呢?
买房的人会开心吗?一开始是挺开心的,想买房的人都蜂拥而上,在售楼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可突然降价,购房人群就越来越多,房子供不应求了,普通人排不上号,买房变得更加困难。
买不上新房怎么办呢?这些人开始在市场上寻找替代品,比如二手房。于是,二手房需求激增,精明的二手房房主们当然就会根据“需求定律”,不断地提高报价,直到有人用最高的价格成交。
所以,限价带来的结果就是:二手房价格疯涨,与新房价格倒置,一大部分想买低价新房的人,为了拿到新房的房票,一再等待,就错过了当前的市场价格。
再来看开发商,限价后,开发商肯定也不开心,因为原本有人愿意花100万购买的房子,现在突然跌到了70万。而损失这30万的不只是开发商,还包括整个社会的总产值。为了弥补限价造成的损失,开发商可能会做出以下行为:
首先,他们很可能对买家进行筛选。比如,要求必须全款,要求必须购买三个以上车位,或者只允许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人进行购买等,通过这些行为对被亏损掉的价值做些补偿;
其次,如果亏损无法补偿,那么开发商很可能会选择偷工减料;
最后,如果限价是持续的,就会影响到房地产周边产业的经济情况,最终造成相关行业的集体衰败。
租金控制跟上述景象非常相似。比如,在美国纽约,政府对租客的每月租金设置了最大值,政府的愿望是提高租客的支付能力,使长期租房的人在租金上涨的时候有居住之所。但结果是,由于房租降低,房主没有动力更好地维护房屋,从而响应租客的需求,结果导致公寓出租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
经济学家在房租控制上的意见,几乎是一致的。他们认为,正是房租的价格上限,降低了可供出租房屋的数量和质量。
从十多年前开始到2016年,我一直在鼓励身边的人买房。因为按照中国的M2数据,年均货币增加量大概是13%-4%,也就是说,每5-6年,整个中国的货币总量会翻一倍。
再加上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也会反映到房价上,房价就会出现周期性上涨的趋势,而人为地控制这种上涨的趋势,在短期内可能有一些效果,但长期来看,恐怕不是一件好事。
想象一下,如果你去找工作,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市场上有人出价5000元/月,有人出价10000元/月,你更愿意去哪里工作呢?
如果你有一套房子,市场上有人愿意出价5000元/平方米,有人愿意出价10000元/平方米,你更愿意把房子卖给谁?
如果这时市场通过限价,让愿意出价10000元/平方米的人失去购买资格,导致你只能把房子卖给出价5000元/平方米的人,你觉得谁赚到了便宜?
如果社会上的商品都因为限价无法实现其最大价值,整个社会的总产值就会跟着相应缩小,经济退化,最终受损伤的就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器。
曾经有一位西方经济学家说过:“毁掉一座城市,除了丢炸弹,最管用的办法是管制住房的租金。”
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在经济学上是由两个恒定物来决定:一个是供需,就是整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如果需求大,供给小,那么价格上涨;如果供给大,需求小,那么价格下降,其动态是由市场来决定。
第二个,用凯恩斯的话来讲,就是商品的价格是由消费者心理决定的。
前两年,有一次我去硅谷,当地人跟我讲:在过去几年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研究人员进入硅谷地带,这一地区的房屋价格不断地上涨。
而涨得最快的那个小镇是哪里呢?是那些硅谷明星企业家所居住的周边,比如Facebook的扎克伯格居住的街区、特斯拉的马斯克居住的周边,因为人人都想当扎克伯格和马斯克的邻居。
所以,决定商品价格的应该是供求关系和消费者心理,而不是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
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三点内容:
第一,价格冻结看似有道理,而且刚开始非常愉快,但通常有可耻而且可悲的结局。
第二,根据需求定律,如果对商品设置价格上限,那么该商品对应的质量和数量都会下降。
第三,在经济学家看来,对整个社会来说,价高者得的竞争准则是最经济的。
现在强调房子只住不炒,那么老师还鼓励买房吗?
讲的不太客观实际
三点内容:1.价格冻结通常有可悲的结局。2.对商品设定上限,对商品的质量和数量都会下降。3.价高则得的竞争准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最经济的。
超chao超人 回复 @费思: 部分片面
粮食价格十年二十年没有涨价,反而人人有吃有穿,房价上涨不断,人人成了房奴,可笑吗?
也许价格按得越凶,将来弹得越高。
安利数字化创业教练V信:273695685微信公众号:【ChengGuanXiTong】“吴晓波频道”为财经作家吴晓波开的国内第一档专业财经脱口秀,一切都...
吴晓波频道,读书之道!
“吴晓波频道”为财经作家吴晓波开的国内第一档专业财经脱口秀,一切都只与最好玩的商业世界有关。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每天听见吴晓波》,周一到周五更新,每天五分钟...
...
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你是否感觉越来越迷茫?该不该买房?要不要炒股?怎样配置资产?如何提升自己?需要读什么样的书?各种似是而非的答案令人迷茫,但是吴晓波会给你最...
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 供求关系和消费者心理决定了商品价格,没有问题。但是,通过炒作,夸大宣传等非正常的手段误导消费者,哄抬价格,使得某种商品的价格越来越高,但是品质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这种情况该如何解释呢?个人感觉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了,很多商品已不再是物有所值。想要买到一个好的商品,人人都要变身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