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四大驱动力助推物联网迅猛发展
 816

试听180【第15讲】四大驱动力助推物联网迅猛发展

00:00
14:28

添加助教微信,发送关键词“喜马拉雅 5G”,并附上订阅截图——

即可领取课件,加入30天5G掘金计划!



本期提要

1.物联网的8大产业链环节可以归纳为4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

2.物联网蓬勃发展的行业驱动力有哪些?

本期内容

如果换一个思路来看,我们可以把物联网的8个产业链环节归为4个层次,由下到上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

底层的感知层都包含什么东西呢?比如说摄像头、数字标签等一系列传感器,以及芯片。这两年这一块的发展还不错,总体来看这个领域的大公司已经非常多了,比如我们知道的ARM(半导体知识产权供应商),做的就是底层的芯片架构,再比如最有名的做摄像头的海康威视,现在自称人工智能公司、物联网公司,原因就是它生产了大量的底层传感器。

再往上一层是网络层,5G就属于这一层。网络分两大类,一大类是非蜂窝网,比如Wi-Fi、蓝牙、紫蜂;另一大类是蜂窝网,需要插SIM卡才能实现,我们之前提到的窄带物联网、2G、3G、4G、5G都属于蜂窝网。

再往上是平台层,包括我们之前提到的CMP(连接管理平台)、DMP(设备管理平台)以及操作系统,Jasper(物联网网络支撑平台)、谷歌的Brillo 操作系统、OneNET(中国移动物联网开放平台)等,这些实际上都属于平台层。

顶层是应用层,它会涉及很多行业,比如工业、农业、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这就是整个物联网的4个环节,这样梳理下来,我想大家可能会对物联网这个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明白物联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不然可能第一眼看到这个词感觉很熟悉,第二眼又觉得很陌生。

物联网蓬勃发展的行业驱动力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物联网发展的一些驱动力,或者说为什么我觉得这样一个讲了很久的行业今年会有一些变化。首先最大的驱动力是技术的发展,在TMT行业,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技术的温床,有了这种底层的基础技术,才有可能产生更伟大的应用。

现在来看,其实我们讲的这种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 5G为代表的技术的驱动力,会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的成熟,为什么?因为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刚刚讲的4个环节是不可能形成闭环的。虽然已经收集到了数据,但没有网络就不能把它们回传到云端,没有人工智能做算法也就不能产生好的应用,没有5G网络也就不能反向赋能物联网终端。

举个例子,比如前两年比较火的穿戴设备,很多人都用过智能手环、手表,开始感觉挺炫的,后来就变成计步器了,只用来记录一天走多少步,再后来大家就发现这个东西可有可无,这就是因为它的应用没有闭环。你会发现一天走一万步和一天走两步也没什么区别,它最多提醒你怎么没走,并没有进一步地形成一系列的后端的数据服务,这个时候这个东西是不能解决痛点的。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比如有一天,智能穿戴设备不仅可以了解我走了多少步,还可以测量血压、血糖,还可以了解我今天吃了什么东西,如果我有慢性病,还可以结合个人病历生成一套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时点精准提醒,尤其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人,我觉得它会变成一种刚性需求。

但过去的问题是什么呢?连接不行,同时后端的数据没有形成闭环,没有应用,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当时华为手环的云端其实有很多应用,但最后玩来玩去发现它的迭代速度很慢,原因就是应用开发者还没有聚集到这个平台上。但是今天,后端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第二个驱动力是政策的扶持,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在各种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里面,对物联网的发展都有非常清晰的驱动和指导。

第三个驱动力是巨头的参与,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觉得物联网行业跟5G不太一样,它的产业链更长。我们之前讲了4个大的板块以及8个产业链的环节,基本覆盖了全产业链的参与者。

举个例子,比如车联网行业,可能需要车厂、IT厂商、运营商、应用开发者和软件工程师参与,甚至还需要市政工程的参与,因为要修路,不然无人驾驶没法实现。我记得当年研究互联网的时候,感觉所有行业都在被互联网颠覆,但后来发现有些行业根本颠覆不动,为什么?因为它们太成熟、太重了。

但今天看,这些东西好像又发生了转变。在之前那个年代和车厂聊车联网,它们应该是非常鄙视的;但现在包括宝马、奔驰在内,没有一家传统车厂不在做新能源车、智能汽车,BAT这样的投资巨头就不说了,还有像特斯拉等这样的参与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觉得整个行业的产业环境和大家的重视度有了一个非常大幅度的提升。

第四个,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驱动力,就是需求的拉动,没有需求的应用可能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应用。最终来讲,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拉动。

为什么车联网或者说物联网可能会是比较好的刚性需求的领域?原因就是随着城市的扩张、数据量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多,很多问题可能不能简单地用生产关系来解决,更多的还是需要用生产力,或者说科技的升级来解决。比如交通拥堵问题,我们的刚性需求还是没有被解决掉,还是有很多痛点。那么在这样的地方,我觉得是有最终需求的。在生产领域其实也有非常多的例子,比如海底作业、煤矿下井等一些高危行业,我们觉得用机器人替代人工还是非常必要的,这些都是有终极需求去拉动的。以上是物联网发展的4个动力,也是我们觉得这个行业接下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的原因。

政策的部分我们就不详细说了,工信部已经出了很多很具体的政策,比如到2020年要实现多少NB-IoT(窄带物联网)的基站规模,连接数要超过多少。刚刚我们提到,如果全部加起来的话,今年的连接数已经有将近60亿,增长还是非常快的。

在巨头推动方面,“云管端”都有大量的巨头:云端有我们最熟悉的亚马逊、谷歌这样的企业;在管道领域,我们看到所有的运营商都在做;终端领域就更多了,这两年最大的特点,就是除了像小米这类的传统公司,基本上做家电的企业也都在做物联网,不管是海尔、海信,还是格力、美的,都在发生这样的变化。现在的家用电器不联网都不好意思叫家用电器,是不是一定有必要这样我们之后再讨论,但是起码存在这样的现象。

至于巨头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动力,我觉得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赢家已经非常清晰了,物联网目前的格局其实还是非常混沌的,并没有分化。谁能获得更多的数据,或者说谁能在这里面获得更多的卡位,我觉得在下一代的竞争中就会获得更多的优势。当然很难讲说一定是做终端的会有优势,或者做平台的会有优势,因为它还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但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抓住机遇。

下面这张图展示的是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创新,很有价值。我们很刚性的对比了一下各种通信协议的优劣势。

我们可以把通信协议理解为语言。人跟人说话得在同一个频段,用同一种语言,人与物的沟通也一样,比如说我要跟手表、摄像头、照相机沟通,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可以转化的语言,让它能听懂我说的话。要么把我的话转化成计算机语言,要么我的话经过语音识别以后形成一个可以执行的指令,或者有一个人在那操作。

过去我们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键盘转化的,但是现在输入方式发生了变化,语音输入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输入方式,未来是不是眨眨眼、摆摆手就可以和机器沟通了呢?其实现在就可以,各大火车站、机场安检处现在都在推的人脸识别就是这个原理。在这个过程我们会看到,通信协议实际上就是一个基础的语言,它可以解决不同的物与物之间的沟通问题。

但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复杂的语言呢?有没有可能用一个语言,比如大家都用5G不就行了吗?你会发现物体是不一样的,它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物体信息量不大,但是它需要功耗比较低,省电;有的物体同样信息量不大,但是它要求稳定性高,不能断,比如电表;有的物体信息量很大,需要高速率的传输。各种各样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适合哪种语言。所以我们就需要一张网,需要这样一个转化机制。

实际上技术的创新也到了这个阶段,以前最大的问题是所有的技术都是单一的,只有一张2G网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2G网络最适合打电话,用在别的形态上基本都不行,比如说我要做地下停车类的应用,地下都没信号怎么做呢?所以网络的这种覆盖或者说目的是不同的。

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基本上拥有了全体系覆盖的通信网络,而且成本极低。比如2018年的摩拜单车,这个商业创意可能早就想出来了,但以前的做法都是把车锁在路边的铁架子上,支付还需要用市民卡。后来好了,到哪都用支付宝。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基础技术的统一最终成就了这个商业模式。我觉得物联网也是一样的,很多基础技术的铺垫和统一正在进行。

最后来看需求拉动,其实我们刚刚谈到的这些方向,总体来讲更多的是2B的需求,就是改造生产的部分要更多一点,2C的需求实际上还在培育。当然我觉得物联网给2B领域带来的改变主要有这么几个,比如说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增加收入、削减成本。

通信行业过去有个细分领域叫网络优化,因为现在的机器越来越智能,主设备越来越聪明,大量人工巡检的工作全部由机器替代了,这个行业就不存在了。过去还是要养很多人的,哪信号不好,就会派两个工程师去实地看一下到底是哪出了问题,现在不需要,都是本地的机器来做监控,工程师远程控制。这样一个行业实际上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这种改变是一定会发生的。

所以总体来讲,目前看2B领域的场景实现的多一点,2C领域有没有呢?调研结果显示,大家比较感兴趣的2C场景有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娱乐设备等。总体来讲,我刚刚谈到的这几个领域,都是有可能会高频出现的。

以上就是本期课程的全部内容,我是武超则,谢谢大家!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