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资本大佬很爱“喝茶”
 1.08万

试听124【热点追踪】资本大佬很爱“喝茶”

00:00
06:54

各位《马红漫的投资日历》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今天的投资日历,今天是2020年3月24日,周二,不知道各位听众平常有没有喝奶茶的习惯啊,要说这奶茶啊,可以说充斥了大街小巷,年轻女性手捧一杯“贵妇快乐水”是再常见不过的场景,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聊聊,资本大佬都很爱喝的“茶”


【第一部分:热点速递】

最近关注财经新闻的朋友都知道,有消息称喜茶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由高瓴资本和Coatue(蔻图资本)联合领投,投后估值或将超过160亿元。喜茶官方却对媒体表示:“没有回应,暂无更多信息提供”。早前时候,喜茶曾于20184月宣布完成4亿元B轮融资,过了一年,也就是20198月,由腾讯、红杉资本领投,投后喜茶估值90亿元。再看这次的融资,不到一年,喜茶的估值已从90亿大踏步到160亿——暴涨了近8成。

除了暴涨的估值之外,背后的明星机构投资人也引人瞩目:高瓴资本此前投资的公牛电器、良品铺子今年上市之后股价均大涨一倍以上,上周才刚刚公布了战略投资奶粉品牌君乐宝的消息,今天又出现在了喜茶的新一轮,这两年在消费领域动作相当频繁。

而联合领投的另一方Coatue(蔻图资本)则是美国对冲基金 ,此前在出行领域布局广阔,曾经投资过滴滴、LyftGrab,也曾出现在美团的投资人名单中。

 

【第二部分:热点解析】

这个喜茶冲到160亿元估值之后,我估计他在资本市场上下一步或许就离IPO不远了。不过这也是趋势,因为当下的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已经突破4000亿元,估计疫情平稳后将迎来新一波的上市潮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喜茶为什么会这么受追捧其实是有他的原因的:
首先,喜茶“内测”每天都在研发新品。人手一杯的奶茶带了庞大的需求,需求造就市场,喜茶这个品牌的门店改变了传统奶茶店的“档口”模式,将奶茶店变成集消费者休闲、聚会场所的空间宽敞与体验式店铺。一方面需要购物中心内的优质空间来承载更高的产品品类与客单价,另一方面,密集的人流可以带来持续地客源。因此,“档口”奶茶店的竞争力变得薄弱。

由此看出,喜茶做的就是培养消费者习惯。为了创造出让人觉得“我想要”的产品,喜茶非常重视产品研发这一环节。如果只根据喜茶排长队就将它定义为饥饿营销,实在是没有看到营销的第一步——对现有产品进行不断改进或是发明让人产生的无法抵抗、欲罢不能的新产品,这才是赋予营销的根本意义。

其次,喜茶会去定义一杯爆款新茶,对于喜茶来说,最核心的就是以产品为主的整体品牌。产品是最早帮助喜茶打开市场地位的一个环节,而喜茶品牌的系统化又是最难抄袭的。

在日本的中小企业中,有一条叫做“年轮经营”的法则,它告诉我们,盲目追求时髦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发展。所以说,想要打造爆品,第一件不能做的事情就是跟风。

在此基础上,不论市场上有多少款“黑糖波波球”饮品,都只能被贴“高仿”标签。试想,喜茶发展至今,倘若只有一两款爆品打天下,当高光时刻过气后就很难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饮品生存气候。因此,更新迭代才是保卫自己的最好战术,毕竟任何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在这个过程中,喜茶还有一个玩法,就是积极邀请客户参与其中。它能将潜在客户变成自己的核心客户甚至是粉丝。

喜茶方提供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喜茶一共推出48款新品,20193~4月,一个月的时间内推出10款新品。也就是说,就算对喜茶踩雷无数次,总有一款得人心。传统茶饮市场,受技术革新速度的影响,一批依靠产品创新的茶饮品牌,推动整个行业变革。

最后就是资本加码“保温”,我们前面也提到了喜茶在1819年都得到了资金的支持,喜茶方认为,相比于“易碎的”、“一时的”网红热度,喜茶谋求的是更加长远的发展。通过灵感、酷的设计与消费者取得共鸣,从而提升其品牌力。资本的敏锐度非常高,当资本开始主动关注的时候,就证明这些品牌很红了。但当资本已经盯上茶饮产品,未来的角逐可不是一杯新品就能决定的。目前来看,喜茶在做的是一门自身造血能力极强的生意。也许,仅凭这一点就能吸引不少投资方。

 

【第三部分:投资策略】

说了这么多喜茶的好,我们再来看看新茶饮的隐忧和挑战,在头部企业估值水涨船高的情况下,这4000亿元的茶饮市场中,“茶泡沫”到底有多大,也是不少人心中的疑问。包括喜茶在内,新式茶饮们都面临或多或少的隐忧:产品标准化不足且高度同质化。

一方面,新茶饮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制作过程中几乎所有操作都要靠人来完成。在操作标准化程度低,口味不稳定的情况下,高速扩张之下,产品质量的保障就成了问题。

另一方面,口味上的保障,常常意味着更大的成本投入。比如葡萄去籽,果肉保鲜等等。
口味上的稳定还是次要的,食品材料与食品安全问题,才是真正悬在新茶饮品牌头上的一把利剑。食品安全上的信任最为脆弱,一旦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崩塌,对企业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

另外,新茶饮们也缺乏有效壁垒、门槛低、且配方易被模仿,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而且面对后疫情的报复消费阶段,茶饮品牌承接好线下转到线上的流量,优化产品和服务能力仍是重中之重。喜茶的路还很长,能不能成长为中国的星巴克,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用户评论
  • 喜茶加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