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为何要做经济人
 1.84万

试听18014 为何要做经济人

00:00
12:20

本期课程原文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的是,在做互动决策的时候,如何去处理原则上的冲突。


上一讲我们给大家讲了,在做互动决策的时候,我们会使用三个原则,当我们博弈的双方用的原则不一致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原则上的冲突。为了减少这种原则上的冲突,我们最好是双方都采用同一个原则,但是用同一个原则并不能避免冲突,可能也会产生冲突。我们今天就来分析,用同一个原则为什么也会带来一些冲突?


首先我们来考虑博弈的双方都使用道义的原则。其实大家知道,由于大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不一样,导致大家对于道义的界定标准就可能不一样。一件事情在甲看来是道义的事情,而在乙看来可能就不是道义的事情。这样的话双方按照道理来,就有可能会产生冲突。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大家可能看到新闻媒体报道,在香港有一位公务员订机票,利用他们公务员内部的系统订了三张机票,给自己订一张,给他的爱人和小孩订了两张。通过公务员系统可以订机票享受一定的优惠,但是这个只能是用于公务,而他是为自己的私人出行订的机票。订了这三张机票,他总共享受了不到600港币的优惠,但是这在香港被看成是以权谋私的行为。因此他为了这不到600港币的行为,最后是丢了自己的金饭碗。


大家知道在香港,公务员的待遇是很高的,待遇补贴也很好。那这个事情如果要是在我们发生在我们大陆的话,可能大家不觉得这是在以权谋私,甚至很多单位都是这么办的。那这就是因为法律的环境或者制度环境所带来的大家对道义的要求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一个香港的公务员到我们大陆来访问,我们一个大陆的公务员和他打交道进行互动,那么双方对于道义的标准不一样,在这个活动互动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出现一些误解,甚至是一些摩擦,所以这就是道义的原则,它很难让双方保持一致。


情义的原则其实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情义原则导致大家不一致的原因,是在于情义比较主观。说到情义,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词是叫情义无价。我们过去把它理解为是说情义非常宝贵,是无价之宝。但是情义无价也可以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指情义非常主观,不好衡量。 因此无法定价,也就是说无价可以理解为无法定价。


当我们双方按照情义打交道的时候,一方可能是付出情义的一方,另外一方是得到情义一方,你会发现付出情义的一方,其实容易高估自己的付出,而得到情义的一方又很容易低估对方的付出。


我对你有情有义,我付出的情义比山高比海深,比山高多少?比海深多少?付出的一方可能以为比山高高800米,比海深深1000米,而得到的一方可能觉着比山高高100米,比海深深50米,双方的认知就会出现差距。一旦双方的认知出现差距的时候,付出情义的一方就有可能认为对方辜负了自己的付出,就很有可能反目成仇。


其实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说大家可能看到新闻,内蒙古一位官员,他情妇要举报他,他就驾车,持枪追杀他情妇。他情妇为什么要举报他呢?就是因为他情妇觉得他的情义、情感被辜负了。因此宁舍一身寡,也要把这个贪官拉下马。


这样一种事情其实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看到早些年在山东的一位官员,也是因为知道他情妇要举报他之后,用汽车炸弹把他情妇给炸死了。这都是由于情感导致双方的反目成仇,所以你会发现情感想保持一致其实比较困难。当然有一种情感保持一致相对比较容易,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情感,这种亲情。 因为父母不怎么求回报,最不容易保持一致的情感,可能就是我们刚才给大家提到的婚外情,因为纠结的因素太多了,很容易让双方的反应。所以这是我们给大家讲的情义很难保持一致。


道义不好保持一致,情义不好保持一致。你会发现相对来讲,利益其实反倒比较容易保持一致。原因就在于,利益大体上能够说的清楚。当然也有说不清楚的时候,但是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法律。我们前面给大家讲过了,定分止争,就是帮助厘定我们大家相互之间的利益的。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当我们利益上有冲突的时候,我们一个方面,当然可以借助法律手段,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借助我们博弈的手段,来去维护我们的利益。


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话,在博弈的过程当中,如果说大家都按照利益来处理一件事情的话,其实这件事情反倒好解决,因为我们有法律手段,也有博弈的手段。而道义的原则或者情义的原则,反倒让双方容易陷入两败俱伤,以至于这个矛盾没有办法解决。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博弈论来研究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博弈,来研究我们人和人之间互动决策的时候,他就假定我们博弈的双方都是按照利益的原则来做决策的,先把道义、情义放在一边。 


如果说我们假定博弈的双方都是按照利益原则来做决策的话,那就相当于我们认为博弈的各方、博弈的局中人都是经济人。经济人这个概念就是指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是按照成本和收益,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或者说按照这种利益的原则来做决策的。


最早提出经济人思想的学者,大家知道是我们经济学的创始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当中,他对经济人有非常精彩的描述。亚当斯密认为我们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最大的特点是希望和别人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合作关系靠对方的无私,靠对方的善良往往很难实现。他有一句特别有名的话,我想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他说“我们得到所需要的食物,并不是出于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商们的仁慈,而是出于他们自利行为的结果。


其实亚当斯密这种经济人的思想,在我们中国的古人身上也早有体现。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也提到,他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实也包含了这种经济人的思想在里面。只不过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当中对经济人思想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论述,所以说我们认为这个思想最早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的。


那正是因为博弈论在研究人的互动决策的时候,假定每个人都是向经济人那样,按照利益的原则来做决策,不去考虑道义,也不去考虑情义。道义我们可以称之为德性,情义可以称之为感性,大家按照利益的话,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叫理性。  


所以说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当中,或者是在博弈论当中,也被称为是叫理性人假设。当博弈论来研究人的行为,采用经济人假设或者叫理性人假设的时候,就使得博弈论这门学科就不应该只看成是数学运筹学里的一个分支了,而应该把它看成是经济学和数学的一个交叉性的学科。


正是因为现在博弈论被看成是经济学里边的一个领域,所以说早些年后研究博弈论的数学家们,后来获得的奖项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把博弈论看成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经济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人的假设或者是理性人的假设,后来又做了很多的扩充,不再单纯的只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利益问题了,而是把它看成是给定局中人的偏好的最大化。如果局中人的偏好,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利益,可能是道德或情感的话,其实也可以把它进行分析。经济学当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的贝克尔教授,他就把经济人假设运到了婚姻,运用到了犯罪等各种现象的分析上来,以至于后来,经济学有了一个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称呼,原因就是他把经济人概念的分析框架用到了其他德性或者是感性发挥作用的领域。当然另一方面的分析,在一些经济学的读物当中给大家介绍,我们这里就不再展开,大家不再展开给大家多讲了。 


但是我们想提醒大家的,在我们后面讨论博弈论互动决策的时候,假定大家都是理性的,假定大家都是按照利益的原则来做决策的。


既然大家在博弈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利益的问题,那当你去参加一个博弈,一定要想办法去把博弈的利益格局要看清楚,博弈的利益格局都包括哪些?我们下一次再给大家来进行介绍。

用户评论
  • rityzfi12mvgmy7amq1e

    王老师把博弈论讲的通俗易懂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200305

  • 诗风乐章

    王老师,听完您今天讲的内容,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最准确的来讲,他做决策时并不是依据利益最大化,而是依据偏好最大化。因为有时候一个道义满满的人,他是理性的做决策,但是不屑于和你计较过多利益问题,我们分析他行为时,应该用个人偏好会更准确。您说我的理解对么?

  • 趁着年轻丶好好嘚瑟

    用同一种原则也会发生冲突,因为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人对同一种原则的界定标准不一样,道义很难保持一致(香港公务员以权谋私订机票)情义很难保持一致(付出的高估,得到的低估,反目成仇),利益相对好处理,道义德行,情义感性,利益理性,博弈论假定局中人都是理性(以利益原则决策)的,懂得换位思考的

  • 赵先生红军也

    难就难在人是经济的

  • 阿二Emma

    王老师,2018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