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控制:标准化、量化、全过程化

09 控制:标准化、量化、全过程化

00:00
07:35

课程原文


控制:标准化、量化、全过程化


在管理学当中,有一个与计划相伴而生的活动,这项活动是控制,因为有效的控制,可以让计划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控制与计划相伴而生,根据陈春花教授的计划三要素,事实上,要做到有效控制,控制也有三大要素,标准化、量化、以及全过程化。


要素1 :高标准化


陈春花教授把控制看做一系列的标准,反之,如果我们没有标准化,实际上就等于没有控制。比如,对于企业而言,比较可怕的现象是,有制度没标准。尽管很多企业学会了制度管理的方式,但是往往却忽略了标准的制定,反而造成了失控。相反,可控的做法是,如果企业确定了质量管理的制度,就一定要确立或者找到相应的标准出来,比如ISO质量标准,只有这个时候,企业才开始在做控制工作。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的标准不能给人带来抵触情绪,让人们把标准当成了一种重压,这个时候控制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同样不会达成绩效。这样的控制反而变成了控制人,而不是控制事。因此,为了防范这样的负面效应产生,需要特别明确的是,确立的是高标准而不是高不可攀的标准。


要素2 :科学量化


在做控制工作时,除了设立高标准之外,还需要做量化工作。建立量化标准的好处在于,无论是对于执行计划工作的人还是对于从事控制工作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准确直观地看到当前工作与标准之间的差距。


在这一点上,控制工作做得不够好的表现是,尽管设立了标准,但标准更多的是以经验的形式呈现,而当标准是以经验的形式而非数量的形式呈现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办法准确判断经验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哪里,这样人们也就不能明确知道,距离这样的标准到底准确需要多少资源,甚至没有办法知道目前所做的到底是对是错。


而反之,借助量化标准,可以帮助人们准确确定资源的需要,同时,可以减少人们的试错成本,因为有量化的标准在,不需要让人们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去判断高低是多少。这也是对资源的节约和效率的提升。


要素3 :全过程化


当然,对于控制工作而言,不是说做完标准化和量化之后就万事大吉了。KPI就是标准化和量化的一个代表控制工作,但我们会发现,KPI并不能解决控制的所有问题。比如,如果我们只看年底的KPI,我们会发现,尽管这个指标得到了实现,但可能是一个粉饰过的指标。如果业绩指标是在年底时被火速完成,甚至是以不惜牺牲一切代价来完成时,尽管看起来这个时候的成绩很漂亮,但这个时候却不能认为是控制工作做好了,反而是没做好。


更极端和可怕的现象是,我们以环境保护为例来说,如果是前三个季度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第四个季度又拼命补上,即便是补上了,并且即便最后一个季度做的非常漂亮,可是依然有前九个月是惨重的代价。也或者只有第一个季度和第四个季度很努力,可结果仍然是环境在很多时候都遭到破坏。


这就引出陈春花教授给予我们的第三个控制要素,进行全过程控制,才能保证取得更为健康的绩效增长。陈春花教授在新希望开展控制工作时,并不是只看年底的绩效完成如何,而是进行了全过程化的管理,每个月度都会开展经营分析会,全过程跟进新希望各个片区的绩效表现和成长,这种全过程化的工作既有助于年底绩效的实现,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个结果的实现是来源于每个月实实在在的积累,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一线片区的能力在逐步得到提升。


计划与控制并行


最后,如果我们仔细思考,陈春花教授所提出的控制三要素实际上也分别对应了计划的三个关键要素。计划的工作是要确立不合理的目标,控制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个不合理的目标转化为高标准;计划的工作是要寻找实现目标的资源,控制的工作是要通过标准量化从而让人们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计划的工作是要进行持续的行动,而控制的工作则是通过全程化管理保证持续行动的进行。


我们也不妨把这些要素一一放在我们的计划和控制工作当中,或许就可以破解我们对于无法得到绩效的一些疑惑。


结束语:管理者的管理责任


现在,我们已经全面看到陈春花教授在《管理的常识》中所论述的八个基本概念了,在注意到管理需要从理论变为常识的同时,我们不妨也去关注一下这部管理经典的副标题“让管理发挥绩效的8个基本概念”,这意味着,当我们所做的管理不能发挥绩效时,问题可能出在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管理的这8个基本概念上。


因此,陈春花教授特别主张管理者要对绩效承担责任的观点,换言之,当绩效不好时,责任更多的是因为管理者自己没有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


不妨自问,作为管理人员,是否理解到管理的本质?是否按照有效组织的标准在做组织工作?是否在设计组织结构时一并将责任落到实处?是否进行了引领组织发展方向的领导工作?是否将员工的需要与工作绩效融合在一起?是否是基于理性而不是理想来作出重大决策?是否敢于设定不合理的目标并为之争取资源?是否可以对产出绩效的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如果管理者可以用这8个问题做自我反思和调整时,改变的一定不只是管理者个人,而是组织绩效的改善,因为这时管理者践行了更多与绩效息息相关的关键管理概念,而这样的行动,正是代表了责任的承担。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管理担当之下,成长的也不仅仅是管理者,更包括管理者的身边的人,尤其是下属的成长。因为下属可以从管理者在实施这8个概念的过程中寻找到成长的机会,而由于绩效的出现,会让下属的成长得到验证,管理者作为下属成长的见证者,也会和下属一起进步。


这就是陈春花教授对于管理者的一个特别建议,“向下负责、发展下属”。相比被管理,人们更愿意求发展,因此,不是去管理人,而是去发展人,才是管理者对人的责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91691453

    如果陈春花老师实在没时间建议找个学生来主播。这个主播听的昏昏欲睡

    木子草央_ 回复 @听友91691453: 确实过于追求“标准”,缺少自然、接地气的抑扬顿挫

  • lyra晴

    计划的工作是要确立不合理的目标,控制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个不合理的目标转化为高标准;计划的工作是要寻找实现目标的资源,控制的工作是要通过标准量化从而让人们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计划的工作是要进行持续的行动,而控制的工作则是通过全程化管理保证持续行动的进行。

    世间最美课 回复 @lyra晴: 计划与控制是,孪生姊妹!!!

  • 丝桩一仁

    我全神贯注反复去听, 个人觉得还好! 谢谢主播!

  • 淡泊宁静淡然

    真的很差

  • 平安千秋福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性就是成就

  • tndrlijduhrirvy8kn18

    听不懂啊,怎么办?

  • 景永清

    主播像机器人🤖️

  • 樊伟红_4c

    太要不成了了,这个主播,请陈老师出来讲

  • 铭记_0d

    不合理的目标,高标准。寻找资源,数量化。行动,全过程化。

  • 易居_om

    反复斟酌绿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