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亡国之君的绝命词.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情演绎】 这首词是李煜亡国后,被俘到北宋都城汴京之后写的作品,是他用生命写下的代表作,因为这是他直接招来杀身之祸的绝命词。这首词表达了他被俘之后深深的忧愁,这种忧愁有亡国之恨、思乡之苦、身世之忧的多重痛苦的交集。 曾经是万人敬仰的帝王、才子,如今沦为了别人的阶下囚,就像笼中的鸡一样可怜,什么时候被杀,要看人家的心情。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说到亡国之君的悲惨遭遇,我们四川人会经常想起三国时蜀国的后主刘禅的故事。刘禅亡国之后被魏抓到了洛阳,当时南方的吴国还没有被消灭,所以司马昭认为还没有杀掉刘禅的必要,暂时没有杀刘禅。有一天,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宫女表演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谈笑风生,神态自如。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也不能辅佐他,更何况是姜维呢! 又有一天,司马昭又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这就是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由来。后来,旁边一起被俘虏去的大臣郤正都看不下去了,就指点他说:“如果一下次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该哭着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着那里。’”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怎么有点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开眼睛看着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而刘禅的这种愚蠢表现,就是懦弱的亡国之君为了活命而进行的表演。 然而,李煜被押解到汴京之后,却常常流出对家国的思念和对自己亡国的悔恨之情。有一次,宋太宗派南唐投降的老臣徐铉去看望被囚禁的李煜。李煜非常高兴,见到徐铉像见到老朋友一样高兴,连忙走下台阶去拉着徐铉的手,大哭起来。李煜还哀叹地说:“真后悔,不该杀了当初主张坚决抗战的两个大臣潘佑和李平。”后来宋太宗问徐铉,李煜见了他之后说什么话。徐铉不敢隐瞒,只好如实说了。宋太宗大为不满。后来,当他得知李煜又写了这首表达亡国之愁的《虞美人》之后,就下了杀心。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就派人送来了一杯毒鸠酒,杀死了李煜,享年41岁。 这首词上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是指美好时光,“了”是结束的意思。李煜感慨说,我帝王的美好时光,像美梦一场,什么时候就这样结束了呢?亡国后,这些日子来,我经历了多少苦难。“小楼昨天又东风”,“东风”是春天刮的风,这里说小阁楼外,昨天夜里又刮起了春风,又一年春天到来,也说明李煜至少被囚禁了一年之久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堪回首”是指不忍心去回想,不忍心在这明月下,高楼上去回忆曾经的故国,一想起来都是伤心的眼泪。 下片,“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玉砌”是指曾经的宫殿,“朱颜改”是指宫女们容颜已经衰老了。这里的意思是,我雄伟的宫殿,雕花的栏杆,白玉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那些宫女们容颜已经衰老了,因为国破之后,皇帝被掳走了,年轻宫女们的命运,也许比皇帝更悲惨,可能被杀,可能逃亡,可能被掳走,而剩下的只是一些年迈的宫女了。正所谓“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是,你们问我此时心中有多少忧愁,我的忧愁像那滚滚东流的长江之水那样多。这一句,把抽象的忧愁,具象地比喻成滚滚的长江水,既是比喻又是夸张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