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地方传统曲艺形式,也是华北、东北的主要曲种之一。 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可随时演出,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景阳岗》《东岳庙》等。 山东快书最早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解放后发展遍及中国。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申报的“山东快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9。 在快书快板类曲种中,对传统作品整理起步较早的是《山东快书武松传》。该书是在一九五六年,由当时的中国曲艺研究会承办,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创作班子,根据上述三个口述、记录本,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整理,一九五七年八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署名为:中国曲艺研究会主编;口述者,高元钧、宋宗科、高铜武(即刘同武);整理者,马立元、马祥符、孙玉奎、沈彭年、陶钝、王尊三;记录者,肖亦五、何文超、高唐县文化馆。经过整理的这本《山东快书武松传》,共有12个回目。即《东岳庙》(四段)、《景阳岗》(两段)、《狮子楼》(四段)、《十字坡》(三段)、《石家庄》(两段)、《孟州堂》(两段)、《安平寨》(两段)、《快活林》(两段)、《飞云浦》(三段)、《鸳鸯楼》(一段)、《蜈蚣岭》(一段)、《白虎庄》(一段),共计27个唱段、8100多句唱词,具有近二十万字的篇幅。整理过的《山东快书武松传》,使有关武松的故事更加丰富、充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