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哥特、听过童谣,可曾听见过哥特童谣? 即使你是一个听多识广的歌迷,这首《没有人知道的故事》,都会是你没有听过的音乐故事…… 诚然,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一千个歌手会有一千种表达的形态,甚至还会有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辨识度。但在表面的繁花似锦下,很多音乐的精彩,却远没有想象精彩的那样精彩。它们最终还是会被几个大类、若干小类的风格所归类、归纳、归档,终究逃不开模式烙印。 田沛恩的《没有人知道的故事》,则显然无法让人归类、归纳和归档。大多数的音乐,乐评人可以用风格标签去定义,而有一些音乐,却必须促使乐评人单独为其发明词汇,不然不足以解读她的作品。田沛恩的《没有人知道的故事》,就属于后者。 《没有人知道的故事》最大的魅力、或者说魔力,就是它的矛盾美学。明明,田沛恩的演唱可爱甚至温暖,但却又充满神秘和怪诞,还常常会给人阴风阵阵;明明,作品的音乐氛围阴郁迷离,却又给人一种美仑美奂的感觉;明明,这是一首以电子音色和节拍,作为主结构的作品,但却总是会给人一种民谣音乐才有的凄美与沉思;明明,这就像是一个哥特鬼故事,却又能听到童话才有的浪漫。 一首歌曲的完美境界,是变成一首完整的作品。其实,一首歌曲还有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就是成为一个闭环的独立世界。 《没有人知道的故事》无疑有着自成一格的独立性。同样是以电子音乐作为结构,这首歌曲却有着当下EDM作品,所没有的清奇和清丽。简约却迷离的节奏,完全和密度无关,不仅不会有倍速节奏给人的逼厩感,而且还因此产生了一种类似留白的效果,在节拍与节拍的缝隙间,氤氲和延绵了太多联想空间,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氛围感。 作品最神来之笔的运用,还是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虽然,民乐融合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编曲配置,但在《没有人知道的故事》这首作品里,古筝弹拔音的出现,先是让人觉得诡异奇特,之后却又让人觉得浑然天成。 诡异奇特,是因为像这种类型的作品,很难让人想到去融合民族的元素;浑然天成,则是因为音乐创作的想象力,加上本身横跨东西的音乐功底,让技术和灵性,最终融为一体。 田沛恩的声音同样充满神秘与矛盾。 在这个强调唱功的时代,很多歌手的确很有技术,但那些技术再华丽,也总是一览无遗,声音只是声音,却缺少声音背后的画面与故事。 一个好的歌手,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扩音器,而应该是一个画师、一个导演,能够用自己的发声,去营造立体的画面与情节,传递人与声合体的美学。 在《没有人知道的故事》里,田沛恩的演唱,就像是在给人讲一个温暖的“鬼故事”,这个故事里可以让人听到希望,也可以听到绝望;可以让人听到黑暗,也可以让人听到光明;可以让人听到残忍,也可以让人听到温暖;可以让人听到哥特,也可以让人听到浪漫。 就像是天使与魔鬼一体的化身,两种声音在田沛恩的这首作品里,来回碰撞、纠缠、互动,最终在“冬去冬又来”的呓语般吟唱中,合而为一。 可以说,《没有人知道的故事》是一首哥特童谣,是现代都市人的摇篮曲。它不是单纯的励志和疗伤,也不是一味的迷惘与绝望。《没有人知道的故事》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又没有Game Over的结局。田沛恩独特的“伤痕美学”,在拿捏唯美与暗黑的平衡后,也让情绪有了一个更恰当的出口。 很难在旧有的音乐学术名词范畴里,找到对《没有人知道的故事》这首歌曲准确的定义,那就不再刻意定义了。真正好音乐创作和联想的疆界,是无穷和无边的。既然如此,就让田沛恩的音乐,无边、无限吧。 文|爱地人 13/01/18 aidir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