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间封藏的留美天才

被时间封藏的留美天才

00:00
20:34

被时间封藏的天才


上篇我介绍了我先生的家族福建林家从清末民初开始出去留洋,而后又都纷纷回国为国效力,在建造桥梁、开发城市、发射导弹、回收卫星、第一架长距离的运输机以及第一架二战战机的重要的部门和重要的设备设计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们家族里我最感兴趣的是一位被低估的文学家、政治研究家林同济。


梵高和尼采是我年少时非常喜欢的两个人物,也对我的哲学思想以及审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都是受到了时代的冷遇和遗弃。像这样的人还有曹雪芹。他们因为过于超前,不被人理解,非常的孤独,林同济也是如此。他在林氏家族里算个异类,他的兄弟姐妹都多子多福。他却度过了孤独的一生,没有子女,曾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位太太是美国人,因为他回国之后而离婚。他后来直到57岁才再婚,第二任太太是照顾他母亲的保姆,因为身份和地位的差异而不被家族承认。


他的父亲担任过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最高法院的法官,这样的法官在英文叫做justice,而不叫judge,意指是大法官。他父亲是一个学问型的官员,他希望自己能够远离政治,也不希望他的孩子学政治或者参与仕途。在大部分林家人都学了理工科的情况下,林同济认为他需要学政治,不仅要了解西方的政治,同时还要学习文学史。他在清华预备班时就接受了非常西化的教育,20岁到美国后,他的大学本科在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就读政治系,后来在伯克利的政治系从硕士念到博士。在他的兄弟姊妹们都学理工来帮助中国技术现代化,他学习的是难啃的文科,这需要相当的毅力。因为即使在今天很多人都不敢学文科,担心怕找不到工作。


1930年,林同济把他的博士毕业论文改为日本军国主义。他在论文里准确预测,日本皇军对东北满蒙地区有野心。结果一年后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他不仅是个天才的预言家,而且是个学贯中西、英文造诣很高的人。甚至钱钟书这样有一身傲气,谁也不服的人,也很佩服林同济,他认为只有他们俩才是真正掌握英文写作的人。


像古代的士大夫阶层一样,林同济有一种贵族精神,一看重家国。二看重智慧。他没有像一些留恋物质生活的人一样选择留在美国教书,战争爆发以后,他拿到博士学位就回国了。


林同济在美国时,能够融入美国文化,有着很好的品位,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年轻人。他在加州大学以及奥克兰市的密勒士大学担任教师,很受学生欢迎。他第一次婚姻娶了一位白人太太。普遍来说,亚洲男性在西方的约会世界里,并不是很具有吸引力的,但是也不乏有魅力的,比如Bruce Lee李小龙。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不仅被日本侵占,还是比较贫穷落后的情况下,他的太太作为一个美国人愿意跟着他来中国,是很难得的事。但是他的太太到中国后,因为战乱,又去到的是云南、重庆等地,被疟疾等各种疾病缠身,不得不回国接受治疗。林同济认为祖国越穷的时候,他越不能离开,又为了他的太太身体健康问题,就选择了离婚。1948年他的前妻作为联合国官员派驻中国,希望能够和他复婚,这一次,他又为了国家选择留在中国,没有和前妻回美国。


蒋介石知道他英文很好,希望他能给自己做自传的翻译。林同济是极有傲骨的人,不愿意做这个事情,然而面对第一统帅又很难说不,所以他只好说等其他人翻译完以后,给一些编辑的意见,就算是答应了这件事。做完这件事情后,1948年时他的父亲就希望他能够去台湾,父亲认为他的性格太直了,况且他已经给蒋介石做过事,就不应该留在大陆了。结果他说了一句让我拍手的话,他说“中国若亡,吾与汝皆亡。坚决不离开大陆。他和他父亲理论时,他说“我相信进化论,我相信,新中国一定比旧中国好。”


他的这两次举动,第一次是从伯克利拿到博士学位后就回国,第二次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坚决不去台湾,让我对他非常敬佩。我想如果我是那个年代的人,我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因为祖国、河山都在大陆,去台湾是为了自己个人的生活,而代价却是要离开这片你魂牵梦萦的土地。我非常能理解他。


林同济特别欣赏尼采。他从尼采的哲学里深深的感受到,这个世界是一个力量的比拼,国家要结合起他们的力量,一定要使自己强大起来。他不仅自己发表这样的言论,还联合了朱光潜、沈从文等二十六位学者成立创办了《战国策》半月刊,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战国策派”。很多反对者如郭沫若等,写文章批判他。因为他英文比较好,经常说英文,这些人戏谑他说鬼话,批评他过于西化。


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学者。虽然是政治博士,但是他非常了解西方哲学、文学。在被打成右派后,不能继续教政治,只能教英文,然而在复旦大学教英文的这些年里又发展成一个莎士比亚的顶级学者,因为他文笔非常好,英文也非常好,很受学生欢迎。他在哲学方面的造诣也很有深度。他最后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是返璞归真的回归哲学。最终,他成为一位新道家的领军人物。他认为尼采是很坚硬的,例如“超人”理论,而道家讲究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境界更高一层。


他发现西方总是寻找彼岸,所谓彼岸就是天堂,去世后就可以升天堂,但是在中国文化里更讲究现世,天人合一,所以他在经过了一个西化的教育过程后,却转回拥抱中国的主体文化。


这同样是我的心路历程。在80年代时,我作为中学生,很早就接触了存在主义以及一些西方哲学、心理学。因为我是一个中学生小记者,得以经常去采访一些大文豪、翻译家,我们看的多是荣格、弗洛伊德、阿德勒,还有哲学方面的书。我从初中一年级就开始看这些书,等到去美国读大学时就是无缝连接,美国人课上说的这些我都非常熟悉,包括他们的文学,甚至法国文学。而且那个时候中国有很多的理论和文学的沙龙,知识分子都很和蔼可亲,一点也不傲慢。我经常去参加这些沙龙。有摄影家举办的,有音乐家举办的,各式各样。而人到中年,我最欣赏的还是儒释道,经常听的也是中国古典音乐。


林同济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家,命运却格外坎坷。他说话很直接,在沙龙活动上因为说了一句绝对的权力会引起腐败就被打成了右派。打成右派后他哀叹,“这不仅是我的损失,这更是国家的损失。“文革期间他被打的时候,有一位医生是我先生的姨妈,当时她目睹了林同济被批斗的过程,也看到他已经奄奄一息,就去制止红卫兵。毕竟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他的身体承受不住这样的毒打,这才救回他的命。


文革结束以后他是第一位出国讲演的交流学者,也受到一些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们想听他这位老学者讲讲关于中国应该往何处去的政治观点。他当时很激动,认为自己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了,曾经还和胡耀邦谈到了任期问题。后来他被邀请回到伯克利大学和哈佛大学做了两次讲演,主要是讲述了中国人的精神,向西方介绍中国人的文化、思想以及哲学。现在能做这种讲演的华人学者并不多,这需要有非常高的思想高度和深厚的底蕴。


就好像战士要死在自己的战场上,他在伯克利做完讲演之后,1980年,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就在他觉得他能够重新活过那些失去的年华与岁月,重新运用自己被埋没的学识、观点为国家发光发热时候,老天却把他带走了。


他一生无儿无女,第一次跨国婚姻结束后,到57岁才开始第二次婚姻,太太是一位照顾他母亲的护士,但是这个护士的名字并没有写在家谱上。我看到家谱上只有他的名字是孤零零一个人。


他其实给中国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文革结束后他们家人都要他去美国,他坚决地留在复旦教书。他的弟弟,曾就读于伯克利大学的土木系,设计了包括欧亚大陆桥在内的很多大项目的著名桥梁专家林同炎,从美国回到上海看他。两个人一起在黄浦江边散步的时候,和浦东隔江相望,突然间弟弟林同炎产生灵感“如果在河上架起十座桥,浦东那边就可以发展起来,上海就有地方了,浦西作为一个古城,浦东是一个新城,上海会成为世界上最棒的一个城市。”他于1985年给上海市政府汪道涵及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写了一封厚厚的信阐述自己的想法。后来邓小平1989年拍板,浦东就这样开始发展了。浦东的规划图都是由林同济的弟弟林同炎主持完成的。所以今天浦东变得如此繁华,得意于那个才华被封藏的小老头。


有很多人出国留学,可能是想要找一个好工作或者留在美国。而像林同济这样一心想着为祖国做点事情的这种情怀非常难得,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英语中讲求一个为什么而活,是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什么意思?就是不光为自己而活。关于这样形而上的探讨,其实是我们的文化中缺失的,也是非常需要进行的一部分。这也是林同济为什么具有远见卓识,这么早就学习了西方的哲学,政治学,文学,是个集大成者。


最近我看到一篇怀念他的文章,文章中说:他被尘封了这么久,是因为他太超前了,他太早于时代了,到今天他仍然走在大部分人的前面,很多人还是追赶不上他。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会被重新发现、重视,我对此深信不疑。十三四岁时我看林徽因的书,我就知道林徽因可能有一天在中国比冰心还有名,为此我还和我的同学就此争论。他们认为冰心的作品都选入我们的小学课本中了,而我说的这个人林徽因他们都不知道,我说时间也许会证明这一切。


有林同济这样的一位校友,也是我孩子们的先辈,我感到非常的幸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徐徐清风坐看云起

    非常好的节目,埋没的人才,真正的知识精英

  • 如露如电_tv

    从二十岁买《从北京到加州》开始喜欢你,到微博时代找到你,到现在,感谢你一路的无私分享, 我的孩子也非常受益。

    王蕤AnnieWang 回复 @如露如电_tv: 我们一路走来。

  • 秦始皇的口音

    王老师,您分享的关于美国的见闻,内容充实生动,作为听众我感觉很舒服很吸引人,我会一直坚持听你的节目。谢谢你的分享!

  • 爱理智爱生活

    比较一下林徽因梁思成与贝聿铭。人生的选择真是一念之差…

    穿越地中海的阳光 回复 @爱理智爱生活: 也是,这一念就是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选择

  • 1373863wslt

    王老师讲的非常好,受益非浅。

  • 淘淘乐TT

    天才好孤独,也悲壮!

  • Yoyo_2nh

    无论去还是留,都是痛苦的。真正的大家,太可惜了。谢谢您的分享!

  • 13771945qzw

    很喜欢你 很幸运听到你的电台 谢谢你的声音!

  • 江边的石阶

    真感动,现在的留学生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 Amyliu2007

    真的好感动,那一代的人真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