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全译16】陆澄录:第九章

【王阳明《传习录》全译16】陆澄录:第九章

00:00
13:30

【王阳明《传习录》解读专辑推广(付费节目)】朱高正全解王阳明,国内顶尖的王阳明专家朱高正先生,为您带来最细致周密的《传习录》解读,全专辑180讲。欢迎大家订阅收听!


【《传习录》原文诵读(公益专辑)】全本王阳明《传习录》原文诵读



陆澄录:第九章


  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延平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 先生曰:“皆是也。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把中做一物看,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使人正目而视惟此,倾耳而听惟此,即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工夫。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  

    

  澄问:“喜、怒、哀、乐之中和,其全体常人固不能有,如一件小事当喜怒者,平时无有喜怒之心,至其临时,亦能中节,亦可谓之中和乎?” 先生曰:“在一时一事,固亦可谓之中和。然未可谓之大本、达道。人性皆善。中、和是人原有的,岂可谓无?但常人之心既有所昏蔽,则其本体虽亦时时发见,终是暂时暂灭,非其全体大用矣。无所不中,然后谓之大本;无所不和,然后谓之达道。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曰:“此须自心体认出来,非言语所能喻。中只是天理。” 曰:“何者为天理?” 曰:“去得人欲,便识天理。” 曰:“天理何以谓之中?” 曰:“无所偏倚。” 曰:“无所偏倚是何等气象?”曰:“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著。” 曰:“偏倚是有所染著,如著在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上,方见得偏倚。若未发时,美色、名、利皆未相著,何以便知其有所偏倚?” 曰:“虽未相著,然平日好色、好利、好名之心原未尝无,既未尝无,即谓之有,即谓之有,则亦不可谓无偏倚。譬之病疟之人,虽有时不发,而病根原不曾除,则亦不得谓之无病之人矣。须是平日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一应私心扫除荡涤,无复纤毫留滞,而此心全然廓然,纯是天理,方可谓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方是天下之大本。”


  问:“‘颜子没而圣学亡’,此语不能无疑。” 先生曰:“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观喟然一叹可见。其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见破后如此说。博文、约礼如何是善诱人?学者须思之。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颜子‘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即文王‘望道未见’意。望道未见,乃是真见。颜子没而圣学之正派遂不尽传矣。” 

    

  问:“身之主为心,心之灵明是知,知之发动是意,意之所著为物,是如此否?” 先生曰:“亦是。” “只存得此心常见在, 便是学。 过去未来事, 思之何益?徒放心耳!”“言语无序,亦足以见心之不存。” 

  

  尚谦问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异。先生曰:“告子是硬把捉著此心,要他不动;孟子却是集义到自然不动。”又曰:“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万象森然时,亦冲漠无朕。冲漠无朕,即万象森然。冲漠无朕者,‘一’之父;万象森然者,‘精’之母。‘-’中有‘精’,‘精’中有‘-’。“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先生曰:“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况为口耳之学者,能反于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如今一说话之间,虽只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盖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况徒口讲而可得尽知乎?今只管讲天理来顿放著不循,讲人欲来顿放著不去,岂格物致知之学?后世之学,其极至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的工夫。” 

  

  问格物。先生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问:“‘知止’者,知至善只在吾心,元不在外也,而后志定。”曰:“然。” 

   

  问:“格物于动处用功否?” 先生曰:“格物无间动静,静亦物也。孟子谓‘必有事焉’,是动静皆有事。” “工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此即诚意之事。意既诚,大段心亦自正,身亦自修。但正心、修身工夫亦各有用力处。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正心则中,身修则和。” “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个‘明明德’,虽‘亲民’亦‘明德’事也。‘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 

 

    问:“知至善即吾性,吾性具吾心,吾心乃至善所止之地,则不为向时之纷然外求而志定矣。定则不扰扰而静;静而不妄动则安;安则一心一意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务求必得此至善,是能虑而得矣。如此说是否?” 先生曰:“大略亦是。” 

 

  问:“程子云:‘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何墨氏兼爱,反不得谓之仁?” 先生曰:“此亦甚难言,须是诸君自体认出来始得。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如冬至一阳生,必自一阳生而后渐渐至于六阳。若无一阳生,岂有六阳?阴亦然,惟有渐,所以便有个发端处,惟其有个发端处,所以生。惟其生,所以不息。譬之木,其始抽芽,便是木之生意发端处。抽芽然后发干,发干然后生枝生叶,然后是生生不息。若无芽,何以有干有枝叶?能抽芽,必是下面有个根在,有根方生,无根便死。无根何从抽芽?父子、兄弟之爱,便是人心生意发端处,如木之抽芽。自此而仁民,而爱物,便是发干生枝生叶。墨氏兼爱无差等,将自家父子、兄弟与途人一般看,便自没了发端处。不抽芽,便知得他无根,便不是生生不息,安得谓之仁?孝弟为仁之本,却是仁理从里面发出来。” 

    

  问:“延平云:‘当理而无私心。’当理与无私心,如何分别?”先生曰:“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若析心与理言之,恐亦未善。” 


  又问“释氏于世间一切情欲之思,都不染着,似无私心。但外弃人伦,却似未当理。”曰“亦只是一统事,都只是成就他一个私己的心。”


【新知交流群】

  国学新知听友群开通啦! 只要加wx:guoxuenew,写上“姓名+所在城市”,就会被邀请进群,本群是专辑听众的互动平台,还会有专辑主讲人的答疑解惑,国学新知会定期推送最新的音频视频节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66100334

    省察,xing察。

    Simon_xin 回复 @听友66100334: AI人工智能读的

  • 穿云雁1

    这章讲的内容很丰富,需要反复听。道,天,理,性,心,同为一体。

    崔道强15294419874 回复 @穿云雁1:

  • 风好大的

    清晨醒来,内心中就有一个念头一直盘旋着,它就像恶魔般指引着我做一些自己都觉得不正确的事。细想起来,这十几年来做过让我后悔的事,都是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完成的。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阳明心学,阳明心学就像是咒语般神奇,让我的心魔不攻自破。让我的心,回归正道。

  • 我今谛听

    《传习录》朱高正先生的译本在哪里能买到?

    3mtzf 回复 @我今谛听: 录音应该是根据《传习录全译》录播的,书是99或95国家重点图书项目中的一本

  • 君君131419

    什么叫心不动?

    楠儿学习 回复 @君君131419: 慢慢练习,感觉佛儒道是一家,用不同的角度方式来阐述一个问题。

  • 1生伏首拜阳明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对这几句,我始终不能理解,直到我听了康老师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

  • 听友309520790

    主播念的太快了,根本没有思考时间。

  • 宁飞1982

    你这广告有必要有必要每次都说吗

  • 乌海江

    联和朕

  • 天的西边

    从佛道中拿些东西来填充,填完了又反过来骂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