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识自性真面目

1. 初识自性真面目

00:00
20:02


“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是六祖惠能第一次从宝林寺出山讲经说法,告诉众人的第一句话。这句是整个《六祖坛经》的主轴,也是千经万典的主轴所在。那我们的自性,我们的心性究竟为何物?修行、解脱烦恼又应该从何处开始?让我们一起慢慢的去“感受”吧!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坛经》它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不识字的人(讲述的)。不识字怎么是个价值呢?说它有非凡的价值,因为它所用的词就是中国人惯用的词,因为它这个词不是透过读书读来的,很多你读书读来的梵语,再翻译、再查字典,你还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他因为他的不识字对中国人来讲却是得天独厚的,他用的其实就是我们最容易懂的语言讲内在的解脱的感觉,用我们最容易懂的语言讲心性究竟为何物。


另外《六祖坛经》里面它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它有很多师徒之间的对答。这个对答,多半也是我们这一些有志于修行的人内心的问题,或者正在犯的错误,因此它可以给我们一个正想要入学,正想要入道的人,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指引。它预先把我们将要发生的错误消灭于无形,省掉我们很多很多的莽莽撞撞的时间,那这样是不是很值得一读啊?一代的大师他终身的言行其最精萃处被浓缩在《六祖坛经》里面。禅宗的一个大师,所以我们以最诚敬的心来读《六祖坛经》。


行由品,第一,总共有十品。第一品来说明他从求道,然后开始悟道,然后在猎人队里开始逃难,然后后来怎么出来弘道,这个整个过程叫做行由品。


看本文:

时,大师至宝林。宝林,广州的宝林寺。韶州韦刺史,刺史,古代的一个地方的监察官的官名。名璩,他的名字叫做璩,也就是韦璩。与官僚入山,听到这里面有一个高僧,他就集合一些有志一同的同袍到宝林寺。请师出,请他出来弘扬佛法。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于是六祖就跟随韦刺史,从山里出来,到城市里面的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开始了他六祖坛经第一堂课。


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他就升座了,准备说法。那么介绍一下场面,下面大概多少人?刺史官僚是当官的大概有三十多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儒派的、儒家的有三十多人,僧尼道俗加起来总共有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当时这一场的法会的盛况。在一个没有扩音器的时代,一场法会有一千多人,到底要怎么讲法?但是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到各宗各派不分你我,不分彼此,齐聚一堂,只为真理。不是为了要突显你我的高下,这一种的气量在这里面我们略微已经看到它的端倪,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希望我们在坐听闻的人也有那样大的肚量,只为真理,不为突显你我派别的差异,这才是对我们有帮助的。


大师告众曰:六祖就跟大众说,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去听闻佛法的人为的是什么呢?就是找一个成佛之道嘛。所以他开宗名义,言简意赅,他知道你们要什么?这件事应该怎么办?言简意赅,把主轴先点出来。他说,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就是整部《六祖坛经》的主轴所在,也是千经万典的主轴所在。不论多少经典所说的就是这一件事情,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我们先看善知识这三个字。《法句经》里面是这样说: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善知识也。能知能识就是所谓的慧,定慧等持的慧,智慧的慧。虽入于定,虽入于空,虽能够守那个中,但是里面智慧盎然,叫做善知识。意思是非顽空,但是善知识其实它所用的用意虽然字义是有这样,但他当时的用意其实只是一种问候语而已,这个问候语好比现在诸位菩萨或诸位大德,就差不多这个意思,你这样子想就可以,不过他为什么用知识呢?就像孙悟空的师傅叫他悟空,为什么叫他悟空呢?肯定是有意思的嘛。有意思,不过在这个场面下就是诸位大德,诸位菩萨,我们就讲这个意思就可以了。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我们先看菩提,菩提翻译成中文是觉悟。觉悟是什么意思?觉悟不好懂,但我们先懂他的反向意思,凡字都是这样,正面不好懂,我们就找它的反向。觉悟的反向就是迷惘,就是烦恼。在你的贪嗔痴爱放不下的时刻就是烦恼,就是挂碍。了无挂碍,清清静静、自自在在那个当下,我们就称为觉悟。但所谓觉悟是在各种的感受境遇下都能得其自在,我们才称觉悟。偶尔我们也会撞到那种很清净、自在的感受,偶尔你也会有,但能不能叫觉悟啊?那不叫觉悟,那就叫暂时的快活,因为下一个烦恼,马上就把你淹没。觉悟是各种境遇,各种心情,各种气血,各种感受,在这当下你都可以悠游自在,我们就称为觉悟。


菩提现在的翻译叫觉悟,叫觉,古代来说翻为无上佛道。就是最究竟、最尊、最上,最第一的,返本还原的法门,就叫做菩提。也可以把菩提比喻为本心,也可以把菩提比喻为本性,可以把菩提比喻为大道,这都是相通的,因为我刚刚说的这三个名称,本来是一物,不是两个东西。


菩提自性,我们现在解自性。自性为万有之生因,万有能够生生不息,独特的生生不息的办法,靠的就是他的自性。它是万有的造化规则,诸法所拥有的独特造化规则就是万法的自性。也就是说我有我的自性,那棵树有树的自性,那个石头有石头的自性,同类的物有相同的造化规则,就称为它的自性。


《诗经》里面是这样说:有物有则。上帝创造了一类的物,它就有一类的生成规则,里面就有一类的独特变化在,万物各具特有的造化规则,以成其奇妙的造化,这个特有的造化规则就成为该物的自性。简单的说,芭拉树靠什么长芭拉?就靠它的性,芭拉的性。苹果树靠什么长苹果?苹果树的性,你会说那个是基因、染色体,染色体的里面还有什么?显微镜所看不到的里面还有什么?如果你现在做了一个跟芭拉树一样的染色体,然后雕刻的都一样,把它组合起来,它会长芭拉吗?它不长芭拉。里面还少个什么?里面那个染色体,那个基因里面真正促成这个生生不息的生机的那个东西才称为自性。


我们人,我们是同一类,我们同一类就有同一类的自性。为什么六祖讲的自性我们来读会通,因为他跟我们是同一类,还好,如果他是芭拉,他讲的性,我们就听不懂。就是因为刚好同一类,天下凡同类之物皆有相同之造化之性。好比同样的水便都有下流的水性,同样的木都有往上长的木性,这是一样的,同类的蛹,便能造化出相同的彩蝶。同种的苗便能够造出相同的神木,这都是他有他独特的种性在里面,完成这个万物奇妙造化的推手所靠的便是物物各具的自性。那我们人是不是同一类?我们也是一类。我们有没有我们的性?当然有我们的性。芭拉都有性了?人怎么没有性?当然有性。同一种类的芭拉的性一不一样?一样啊!长出来都那个芭拉,都那个味道。红心就长红心,白心就长白心。白心的芭拉长红心的,不可能的。什么性就长出什么东西来。


万物皆具独特的造化之性,已成其奇妙无比的造化之功。而人类要由人升华成佛所依靠的也正是我们身中特有的造化之性。为什么说见性成佛?你要成佛靠的是什么?你的性。因此如来佛说见性成佛这句话,可见成佛之道就在于我们的自性。成佛之前必须显现我们本来圆满的造化之性,它才能够完成。你从你变成佛所靠的是什么?不是你的努力。是谁的努力啊?性!自自然然,你不必努力,你就是太努力了,搞砸了。道不用修,你不必努力。老子说无为,就是说,不必努力。请你什么都别做,可是你天天会做,做了一大堆,你把它践踏无疑。这就是问题所在,为什么要念经典?这就是问题所在。这个道理就像蛋,蛋要显现出蛋的性,先要显现出来,它才能够一步步化育出小鸡。蛋要变成小鸡,靠的不是蛋的性是谁的性?蛋的性。鸡要生出蛋靠的是什么性?鸡的性。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性都在蜕变,蛹要显现出蛹的性,才能一步步化育出彩蝶,这是一样的道理。这个便是自性这两个字它的尊贵处,也正是为什么千经万典都要不断强调自性这两个字它的原因所在。


稍微了解自性,我们现在来谈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先谈清净这两个字。清净是感受的一种,有没有人反对这个话?你怎么知道清净,你怎么知道你现在很清净,我感觉一下,没有,我现在很浮躁,那就是不清净。对不对?我现在感觉我很安宁,我很宁静,这种感觉。这种感觉跟烦恼,跟动荡,跟浮躁是相对的,这个话是说这个无上的佛道,这个菩提,无上佛道的自性若去感觉它,它会给你一种清净的感觉,它给你一种毫无烦恼的感觉,所以才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你可以感觉它,你是自性所造的,自性现在正在你的体内,你可不可以去感觉它?当然可以感觉它,但你不认识它,你感觉半天谁是我的自性?在这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六祖要在自性后面加上清净的感受来强调它呢?因为自性是可以去感觉的。而当你体察到身中的自性,它的实相的时候呢,它给予我们的感觉是非常清净,是毫无烦恼束缚的。为什么说自性是可以感觉的呢?这我要一点时间来说明,因为性在我们心中是以一股可以感受到的能量的面貌来呈现的,是一种能量,生命是一种能量。宇宙间什么东西都会坏,就一个东西不可能会坏,不可能会灭,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能量。能量是永远不灭的。性正隐藏在身体每个地方所有的能量里面。这个就好比水的性正隐藏在整条河的每一粒水分子里面,是一样的。你看着水啊,水啊,性在哪里?就在这里面。


你的性现在在哪里?就在你身体里面。可是等到身体死了,身体烂了的时候,那你的性在哪里?在你的阴身里面,那是什么东西啊?那就是一股能量,不可能灭的,一股能量。而在身中组织成我们生命动力的这一股不断流动的能量,老祖宗给它一个名词叫什么咧?就是气。科学家喜欢说能量,老祖宗称它为气。气就是阴阳,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之为道,意思是说世上的万物都是由一股气所造化出来的。同样一股气,天地间的一股气,充沛在宇宙之间的一股气,进入到芭拉就成为芭拉的性,进入到苹果就成为苹果的性,进入到你的身上,就成为人类特有的佛性,进入到狗的身上就是狗的性。造化出来的东西呢?


虽然同一股气,因为你这个躯壳不同造化出来的东西都不同。芭拉只造化芭拉,苹果树造化出苹果嘛,大狗会生小狗嘛,人可以造化出什么?有两条路,你可以造化出人,你也可以造化出仙佛。就在你的身中,同样的一股巨大的能量,也就是说这一股气,这个气字便是万物生命的主轴,而万物的性正隐藏在这一股气里面。在做什么咧?不停的造化、不停的改变,气得特质就是不停的流动。它没有停在哪一个时一秒钟的,不可能。它每一钟都在变,才能够成其造化之功。


如果我们把小婴儿出生比喻为纯阴,十六岁比喻为一生阳性最重,纯阳。六十四岁比喻为一生的能量又尽失,又是纯阴,从纯阴又纯阳,又纯阴,中间有没有哪一个地方是停留一秒钟的?没有的,他是一直在变、一直在变。到了纯阴入了鬼道,然后慢慢有阳的时候它又跑出来,就是这个道理,永远都在变,永远都在造化。


这股气只要在人们身中正常的流动,那个奇妙的拨阴取阳的造化,跟返本还原的升华,它便自然展开。就好像一个蛹里面的气只要不停的造化,只要那个气的造化还活着,那个蛹自自然然就会变成一只彩蝶。谁让它变彩蝶?它的性。它的性躲在哪里?蛹里面有一股气,那就是它的生命。我们人把它想象成一个蛹,我们的生命在哪里?在那一股气里。那一股气要怎样才能够把人化成彩蝶?化成金刚不坏身,跑出仙佛来?就是那一股气有一个天然的造化,你只要什么都别做就行了,什么都别做,但这一点你很困难。因为你从有生命以来,你一直都在对它做某些事,到底哪些事呢?我在修行原理里面,在《拨云见日》里面有很详细的说明,到时候你拿一本这个书看一看就能够了然。


这个道理就好像我们在身中的血液,血液只要正常流动,自然就能够促进我们生命的新陈代谢,进而带给人们健康,这个道理是一样的。这一股气的流动变化,便使我们心中充满各种或大或小的的感受。为什么你说我今天火气很大?你少惹我,听到没,常常跟你小孩说少惹我,尤其是今天,你昨天吃很多辣椒,这都有可能的。里面虽然它只是一股气,可是它带给你感受。你说我今天很气馁,是不是气?你说我今天很毛燥,那就是气。有的人说我忧郁,那就是气;说我燥郁,那就是气;伤心,那就是气……


所有的喜怒哀乐爱恶欲,所带来给你的这些感受全部都是气。这些感受的发生,其实它的真相就像清风吹拂过我们的脸庞一般,它只是一种流动,其实没感觉,没什么不好的感觉,其实它是非常畅然的;又像水流过河流一般,它本来清净,不妄加攀附你的贪嗔痴爱的话,不去区分它的好坏的话,河流不去区分哪一种流水叫做好,哪一种流水叫做坏,哪一种速度叫可以,哪一种速度叫不行,没有,它从不这样去区分。能量毕竟只是能量。


云从天空飘过,天空去判断哪一朵可以进来,哪一朵不行,有吗?没有啊。哪一朵是喜,哪一朵是怒,有吗?没有啊。它永远是那么清净。所谓清净是它也安然,我也安然,不从给它分别,它永远那么畅然。让它自来自去,本来清净,它是本来畅然。这个能量本不代表任何贪嗔痴爱的烦恼的意义在里面,本来任何能量的流动都应该只是代表流动,对吗?水的流动只代表流动,对吗?是这样吗?其他的意义是谁给的,诗人给的,对吧,不是它本来的意义,它都应该保持本无意义的清真。


因此六祖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不加贪嗔痴爱的情况下,你去觉知它,你都可以感觉到它的静谧,它的畅然,它的本无意义的清真,所以叫做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黄庭心学

    上工治未病 生理、心理、事理, 一切病因的总根源都记在经典里! 三教圣贤、七部经典 总有一款适合您 在志工温暖陪伴与互动中,共同进步! 邀请您一起 21天养成好习惯 每天0.5小时共学先圣经典 提升生命品质 请打开海报,扫码回复“经典学习”

    AngelShing 回复 @黄庭心学: 您好,《拨云见日》是张老师写的书吗,在哪可以看,或者听?

  • 义西江措

    节目买错了!能不能退款,买全集版买成单集版了。。怎么办?我要退款退货,跪求解决问题!大恩不言谢!本人喜马拉雅付费消费上万元了。求给个满意的回复。

    天元童寿 回复 @冰蓝小青: 他买了100年的vip

  • 曾墨冉

    讲师的所有音频都有在听,讲得非常好!无论讲什么经,都始终不离主轴,感谢!

    复苏的蓝莲 回复 @曾墨冉:

  • 沧海龙吟_0b

    法尔如是,虽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然今学人多眼高于顶,虽六祖坛经学人皆知,不过多数皆是流入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矣。究根结底,终是个人根性不同,如维摩诘言,需观学者根性,再以根性不同,施以不同教法。学人唯有以各自修法修持顿悟,方才称之为顿法,不然,纵使教授圆乘之法,亦难以令声闻众生大乘之心。

    复苏的蓝莲 回复 @沧海龙吟_0b:

  • 观照_l1

    我认真听了一讲,真心建议大家不要听。里面讲的内容错的太多,初学之人很难分辨。

    志_学 回复 @观照_l1: 建议大家听下去,不要听他的,这是真正法,值得听下去,还有讲师的其他经典也都很好

  • 听友68890145

    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 觉空影

    我总感觉收费听大乘佛经很不对味,佛法以外的你大可以随便收费,到了生死解脱法这块如果还带有人欲之心,那天理都掺杂水份了

    立平_LP 回复 @觉空影: 我觉得这个收费很正常,搞活动的时候价格便宜很多,这种靠自己的劳动吃饭,不像有的地方总是靠人家的供养才能生存的好吧?

  • 吴亚萍_Fk

    气在流动,那么感觉到气的那个东西叫什么?

    黄庭心学 回复 @吴亚萍_Fk: 气能感觉,气能变化,同一个东西,需要我们不断的内观去认识它

  • mby999

    老师讲得清晰明了,传达了大道至简的智慧!声音也特别好听

  • kh5kun6eif31l2dzs8qz

    能量?气?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