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004 波罗蜜与三世说的生命观 下

《金刚经》004 波罗蜜与三世说的生命观 下

00:00
19:33



《金刚经》004 波罗蜜与三世说的生命观 下


《金刚经》导读正文:


前面两讲我们讨论了在我们人类文化体系当中,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在这些不同的理解当中,对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生命观,我把它总结为三大类、四种。


而印度人民普遍信仰的生命观是三世说的生命观,也就是相信生命是生死轮回的。这是理解印度文明的一把钥匙,这是我们学习佛陀教法的一个思想基础。


当然,印度人不仅仅是相信三世说的生命观,而古代印度人更有着一种强烈的厌世主义情结。厌世主义,就是讨厌这个世界,觉得活着没劲,生命里充满着痛苦。可是大家想一想,当相信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的印度人厌世的时候,问题就严重了。


为什么呢如果一个人相信的是一世说的生命观,他相信人死如灯灭,如果这样的人厌世,问题不大,不过就是在这里忍上几十年,人生一晃就过去,几十年以后,到某一天,这个人死了,那么他会认为:人死如灯灭。


我灭了,这个世界再讨厌反正跟我没有瓜葛了,解脱了如果一个人相信二世说的生命观,也不过在这里忍上几十年,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死了之后他认为他要等待审判去天堂了,跟这个讨厌的世界也没有关系了如果是中国古人,同样的,也仅仅需要在这里忍上几十年,几十年以后他一死,他认为他就到阴间找爷爷去了,与这个讨厌的世界没有瓜葛了,解脱了。


可是,印度人相信的是三世说的生命观,当一个相信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的印度人极端的厌世,他跟这儿熬啊,等啊,熬啊,等啊,好不容易把这几十年熬完了、等完了,只到有一天,嘭,一死,他认为怎么样他认为投胎又回到这个世界上来了,回来了,没走了。


又跟这熬啊,等啊,好不容易把这一生等完了,咣一死,怎么样又投胎回到这世界上来了,还是没走了。因此当相信三世说的印度人极端厌世的时候,他就会很纠结,他认为这个世界的讨厌还不在于这个世界讨厌的本身,而更在于这样一个讨厌的世界我还离不开,走不了。


死了又回来了死了又回来了死了又回来了噢,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很多中国人听起来就像个笑话,可是你要知道,这个问题在印度的古代,把印度人给纠结了。因此在印度的古代,就出现了一个独有的宗教话题,这个是其他民族都不可能出现的宗教话题,什么呢?就是在印度,你要想当思想家、宗教家。


你就必须面临着老百姓要向你提出的一个宗教话题,就是:我现在太讨厌这个世界了,请您告诉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死了以后可以不回来了“怎么能死了不回来”就成为了印度宗教的最高的宗教话题。


对于这个话题的回答,有的印度学者是这样回答的,说你想死了以后不回来是吗?我告诉你:不可能!印度就有的学者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这个生命的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的生命的轮回,这个链条是剪不断的。


你永远必须跟这里轮回。说那只能死了再来,不能死了不来,那我们的现世的努力、修行、积德行善还有意义吗?那么这些思想家回答说:也还有意义!意义在哪里?意义就是确保着我们下回来的时候,他的生命状态不要比这回差。


比如说这一生,我们好歹是两条腿,你不要来生变成四条腿了。但是想死了不来,不可能!印度就有思想家持这样的思想观点。但是持这种思想观点的印度思想家,在印度思想家里边是极少数派。


印度绝大多数思想家,对老百姓提出来的这个宗教话题,“能不能死了不来”对这个宗教话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可以只要你一回答“可以”,马上老百姓就会问你下一个问题——方法,“我怎么做就能死了不来”印度古代思想家,宗教家著作里边,大量的篇幅就是在讨论这个话题,“怎么做就能死了不来?”。


印度宗教家把一个人不经过修行,因此他认为你只可能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那么死了再来的这个死,叫死。那么如果我经过某种方法修行之后,能够做到死了不来,这个死了不来的这个“死”,印度古人就不叫死了,给了它一个新的名字叫 Nirvāna。Nirvāna,这个词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熄灭”。


把什么灭了把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的生生死死的轮回灭了。那 nirvāna这个词对应着我们汉语是哪个词呢?在印度的这些梵文词,往往都有俗语形态


所谓俗语,就是老百姓把这个词念俗了,把不好发的音吞掉了,nirvāna这个梵文词在印度民间的俗语形态是Nibbāna,Nibbāna。我们汉传佛教就是从这个Nibbāna 这个词音译成汉语,噢,就是“涅槃”。印度宗教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涅槃”。


各位讲到这里,我就可以对佛教下一个最初步的定义了。什么是佛教?佛教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先生,他老人家给出的,他老人家认为最有效的,能够引领着我们趣向涅槃的那套解决方案。


我再重复一遍,释迦牟尼的教法,我们给他下个初步的定义,什么是佛法佛法就是释迦牟尼先生给出来的,能够引领着我们众生走向涅槃的那套解决方案,那一套方法跟路径。


哦,讲到这,我们就可以回过头来,我们这几讲,这么长的一个讨论,是从哪个词讲出来的。


噢,是从金刚经的名字当中的“波罗蜜”那个词讲出来的。“波罗蜜”是梵文词 parami 这个词的音译,parami 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是过河。过什么河?过生命之河,过生死之河。


各位,这是在印度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古代的印度,人们把一个人不经过修行,他只可能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这个生生死死轮回不已的生命的状态,印度古人把它比喻成河的此岸。当一个人经过某种修行,他能够涅槃了,死了不来了,这个涅槃的境界,印度古人就叫作河的彼岸。


因此大家可以理解了,什么是波罗蜜过河。就是怎么能从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的生生死死的轮回的此岸度到涅槃的彼岸。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释迦牟尼老人家一生,其实只讲了一件事:就是过河,parami 波罗蜜。因此大家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在佛教的典籍里边,“波罗蜜”这个词,“度”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这么高。


你打开大乘佛教经典,到处都是波罗蜜、波罗蜜,度、度、度。其实我们可以讲,把佛教讲明白了,其实只需要把两件事讲明白,哪两件事就是过什么河和怎么过这条河把过什么河跟释迦牟尼给出的过这条河的解决方案讲明白,佛教其实就讲明白了。


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第一个话题,过什么河的问题讲到这,我们就可以总结一下,一个要对佛教真正要生起信仰的人,他必须要解决几个基本的思想问题,要迈过几道坎:


第一个问题,第一道坎,就是对印度古人的三世说生命观得认同。在一世说、二世说、三世说这几种不同的生命观当中,你能不能认同印度古人的生命轮回的三世说的生命观,是你能不能建立起对佛教信仰的第一个思想基础、第一道坎。


有人经过认真的思考,觉得无论如何都认同不了印度古人三世轮回生命观,那么对佛教生起信仰,确实就是没有了思想基础。但是不是不可以来学习佛教,对于那些个认同不了三世说生命观的朋友,佛法、佛教对你而言,是一种知识、文化。


你可以把佛教当成一种知识文化来学习,而且我可以告诉你,佛陀的教法,是我们人类文明体系里边,极具震撼性的思想,极具颠覆性的思想。这在我们后面的讨论,我会充分的表达。


因此我想说,即便你不能认同三世说的生命观,不能对佛教生起真实的信仰,但是来听听佛教的课,了解印度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巨人所提出来的对这世界的看法,对你也是十分有益的。当然,作为一个佛教徒,那你首先就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你对印度古人三世说的生命轮回的思想观念是否从心底里真正地认同


所以认同三世说生命观,是理解佛陀教法的基础。这是第一点第二,如果你认同了印度古人三世说的生命观,你迈过了第一道坎,那你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你对生命轮回充满了“苦”这件事是不是能够理解。


释迦牟尼老人家三十几岁坐菩提树下证道,之后,他老人家讲学四十几年,释迦老人家讲学的第一堂课,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生命的苦。讲生命充满了苦难,贯穿于他老人家后来四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他老人家喋喋不休的要讲生命充满了苦。


他老人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总结了生命的种种的苦。比如说,他老人家总结了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苦。


讲到这大家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他老人家要讲生命的苦,因为你只有对生命的苦的认同,你才有一种厌离的心:生命太苦了,我要解脱,我要涅槃噢,如果你生起了要希求涅槃的心,那释迦牟尼老人家太高兴了:噢,想涅槃,来来来,我教你怎么涅槃嘛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想涅槃,那释迦牟尼老人家就失业了。


所以,学习理解佛陀教法的第二件事,就是是不是能生起对现世生命的厌离。对苦的认同。有人说,我无论如何生不起这种厌离的心。我觉得生命很快乐呀你看我每天,哇吃喝玩乐,享受生活。


大街上这么多美女,这么多帅哥。这生命多么快乐呀我可是不想死了不来,我还想再来。那佛陀对那些个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但是又生不起厌离的心的众生,佛陀说:那好吧,我给你讲一部法,这部法在佛教里就叫作人天乘的法人天乘,“乘”这个字,其实古时候念sheng,人天乘,现在大家约定成俗,都念 cheng。人天乘的法,就是说给那些个认同三世说生命观,但是又生不起厌离的心,不想趣想于涅槃的众生。


那人天乘法的内容是什么呢?大家想一想,你之所以生不起厌离的心,你之所以还想死了再来,原因就是你对你现在,此时此刻的生命状态,极度地认可。觉得我做个人,做个我今天这样的,有一定经济实力,生命很充实的人,我觉得它很快乐。


你是对你此时此刻这个生命状态的认可,所以你才想死了再来,不想死了不来。可问题是,从印度文化的观点看,当你死了以后再来的时候,你能够确保来生还能有今天这样的生命状态吗那万一来生变了流浪狗怎么办来生入了饿鬼道怎么办来生下了地狱可怎么办所以,人天乘的法,佛陀就是告诉我们,你即便想再来,不想不来,也是需要修行的。


修行的目的就是确保着下回再来的时候,别比这回差。当然人天乘的法一方面要解决的就是确保着我们下回来的时候生命状态不比这回差,但它另一个作用,就是跟众生结缘。其实,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引领着大家走向解脱、走向涅槃!


查阅佛学文章、收听更多课程、免费结缘梵汉对照版经书讲义。欢迎关注【净名精舍】公众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简单_v9k

    学者般的探究态度 经师般深入浅出的讲解 配音演员般 有磁力的声音,……不可多得的音频作品! 感恩于老师

    素素格格 回复 @简单_v9k: 学者般的探究态度 经师般深入浅出的讲解 配音演员般 有磁力的声音,……不可多得的音频作品! 感恩于老师

  • 听友62277590

    讲得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太好了!感恩于老师!

    1389019enbb 回复 @听友62277590: 多少钱

  • 萌升号

    这么系统,这么完整,这么清晰的思路,了不起!深入浅出👍

  • 山路弯弯_j5

    我也觉得,既然佛法是普度众生,就该大力宣扬,让大众有机会更多的去了解佛法,收费似乎就不合适了!😄

    于晓非_ 回复 @1347055gark: 🙏

  • 听友398494022

    我对于老师的生命观有疑问,其他的不懂,但是道家一直都五道轮回,因为道教把阿修罗道归到了天人道中的天魔。而于老师说的中国人的死了见祖宗的两世生命观明显是理解偏差。修行高的人都可以理解宇宙的全息投影,我们的祖先虽然继续轮回六道,但是祖先的生命信息依然和子孙息息相关,这个跟“中国人的两世生命观”有什么关系?我们中国非常古老的诗歌,特别是描写爱情的,很多都用了前世今生来世等等浪漫的诗词来形容爱情的永恒啊。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398494022: 必须讲佛与道两家的差异性,但不比高下。

  • 自然而然自在自得

    至今听到的最有学识的佛学,感谢!

  • 一休妈妈2008

    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死了再来

    于晓非_ 回复 @zt3grf566twp6wjqjhhr:

  • 听友222501951

    如果于先生说我研究佛法我讲佛法是为了赚钱,我也就认了。关键是只有一世说的不良商家打着佛缘的旗号不断乱收钱,是否给自己打脸。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222501951: 如果有“不断乱收钱”的情况,请您举报!

  • 弥滴

    如果取消付费功德无量

    于晓非_ 回复 @弥滴: 免费与付费,都实无功德!

  • 1358145vrot

    己经付费了,为什么还是不能继续听呢? ?

    于晓非_ 回复 @1358145vrot: 重新登陆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