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施韦泽:最后一位文艺复兴式全才

75. 施韦泽:最后一位文艺复兴式全才

00:00
12:07

有人说施韦泽是最后一位文艺复兴式的全才。什么叫文艺复兴式的全才呢?

比如达芬奇吧,他精通的不只是绘画,还横跨很多领域。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式的全才。在文艺复兴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有很多这样的精通好几个学科的全才,或者说,博物学家。再比如大名鼎鼎的牛顿,也是一位全才。当然,不同的人,深入不同学科的程度也不同,达芬奇和牛顿显然属于全才里面的佼佼者。

咱们今天要说的阿尔伯特·施韦泽,就是这样一位全才。因为他出生在德国和法国的边界,所以他同时精通法语和德语。当然,精通两种语言,对于施韦泽来说,这没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他管风琴弹得很好,是个研究巴赫音乐的学者,但他并不是只专注于音乐,他在哲学,医学,神学这几个领域里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音乐并不是施韦泽的全部,比起来只研究音乐,施韦泽心里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想法,他是一个真正博爱的人,所以他想去了解,去接触更多的领域。于是他去了巴黎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并且获得博士学位。施韦泽在完成学业之后,当了巴黎某个神学院的院长。
如果换做多数人,恐怕折腾到这儿也就可以了。但施韦泽在他马上就要三十岁的时候,听说当时的非洲特别缺医生。这件事强烈的触动了他,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毕竟音乐和神学无法直接的帮助别人,他还是想去做些更实际的事情。
于是施韦泽放弃了神学院的职务,以二十九岁的年龄,从新开始学习医学。快要三十岁了,重新学一个艰难深奥的学科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更不容易的是,施韦泽其实无论选择音乐还是神学,都可以衣食无忧的过完一生了,当时的他,身为神学院院长,并且出版了一本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的论巴赫的专著,在巴黎音乐圈里也非常受欢迎,基本是要什么有什么。那是混的相当好了。突然间,这些都不要了,重新学医,在别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务正业。

就这样年复一年,施韦泽不到四十岁去的非洲,之后的五十年里,他把他过人的智慧和精力,都献给了这片蛮荒而又落后的土地。直到他九十岁的时候在非洲去世为止。
1953年,七十八岁的施韦泽,因为他长期在非洲行医治病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爱因斯坦说,像阿尔伯特·施韦泽这样非常理想化的把善良和对美的渴望集于一身的人,他几乎没有见过第二个。



背景音乐:BWV147、托卡塔与赋格、乡村骑士间奏曲

如果想了解我在南半球街头卖艺的故事,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名字也叫《艺术世界漫游指南》,在微信里添加好友-公众号-搜索《艺术世界漫游指南》就可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木木Voltawatts

    感觉孤山老师也是全才啊老师背着吉他在海外流浪,这也是在践行“扎实的人生”吧? 边听老师讲故事,边配合《乡村骑士》间奏曲的背景音乐,强烈的营造出一种随性又坚定的氛围,好像在召唤每一位用心聆听的人,去践行属于自己的“扎实的人生”吧!在到达终点之前,有的是风景

  • 1358418vjbi

    这集最令我感动。谢谢孤山老师

  • 疏影6688

    无意中闯入这个音乐的殿堂,听孤山老师精心挑选的音乐,以及音乐里面的故事和人生,仔细一看 与老师发布作品的时间已经差着两三年的时空,但这并不影响我的聆听与感动,也许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从小的梦想便是当画家,阴错阳差未能遂愿的学习画画,如今四十有加,我开始拾起毛笔,学习书法和国画,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是施伟泽的故事启迪我,有梦想就去追!追梦的路上永远年轻!

    孤山聊艺术 回复 @疏影6688: 加油!

  • 1390373ytzh

    哈哈,也有把他的名字翻译成史怀泽,看过他的传记,非常感人!真正伟大的人!

  • 蒹葭2016

    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用自己半生去贫困的非洲帮护救助,得具备何等的精神感召力

  • 竹竹_pi

    内容非常有营养,谢谢老师

  • 梦心荷

    虽然我没有施伟泽的过人智慧,但我也希望能扎实不遗憾的过完一生。

  • Sam的部落格

    曾经感觉自己想法挺疯狂,现在听过孤山老师的音频觉得不在孤单了

  • 閒聽花香

    我不敢像施韋泽这樣说:我一生扎實的活过了,但力求做到认真活好每一天。

  • 美润1

    感觉孤山老师也是全才啊老师背着吉他在海外流浪,这也是在践行“扎实的人生”吧? 边听老师讲故事,边配合《乡村骑士》间奏曲的背景音乐,强烈的营造出一种随性又坚定的氛围,好像在召唤每一位用心聆听的人,去践行属于自己的“扎实的人生”吧!在到达终点之前,有的是风景感觉孤山老师也是全才啊老师背着吉他在海外流浪,这也是在践行“扎实的人生”吧? 边听老师讲故事,边配合《乡村骑士》间奏曲的背景音乐,强烈的营造出一种随性又坚定的氛围,好像在召唤每一位用心聆听的人,去践行属于自己的“扎实的人生”吧!在到达终点之前,有的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