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事理更好,需从内心来改造

006.事理更好,需从内心来改造

00:00
12:31


徐爱对阳明先生“心即理”的解释有了一些体会,但对朱熹之言“至善需从外面的事物上去穷究”仍有困惑缠于心中,比如侍奉父母的“温清定省”等具体事宜不要讲究吗?阳明先生说不是不讲究,而是要从根本上去讲究,这个根本就是心。事理不是不重要,对有些人而言,总要和他说个清楚,但事理要想做得更好,需从内心来改造。外在的事理要圆满,就像枝叶,枝叶要想好,需在根上下工夫,而根就在于心,阳明先生说“须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然而,因为“人欲”却障碍了心中本有的“深爱”,所以要“去人欲,存天理”。张讲师解释“人欲在七情,七情是情绪,情绪是什么呢?就是胸中的一股股热潮”,去除了“人欲”,爱护别人的心、感恩别人的心就自然有了。


1、把事情办好的根本办法是什么?

2、人欲到底是什么?人欲上来时,我们如何做才能不受其控制?


(三)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知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凊,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徐爱继续问,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听先生这么说,我倒是有一点觉醒了。当然事理也很重要,不过事理要不要做得好呢?有那个心自然会做得好,这个也是有道理的。那对于没有那个心的人呐,我们也希望他把事情做好,各位,对不对?所以我们就会教他,事情怎么办、怎么办......,步骤一步骤二......,不是写了很多步骤吗?很多防呆的条例。但是对那有心的人、有责任感的人,你不用写这些,他已经把它做得好好的,而且比你写出来的还要更好。所以事理不是不重要,这个事理怎么做,坦白讲对那些有口无心的人,我们必须这样教的,但是世界要更好,不是这样就够了,要从内心里面去改造。


现在徐爱有体会到这一点了。他继续问,他说我听到先生这样说,觉得有一点体会,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可是朱熹、程颐程颢他们的说法还是萦绕在我的胸中,我受他们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我还是有不能释怀的地方。如事父一事,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知亦须讲求否?譬如说啊,侍奉父母那种孝心,“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温”是什么?就是冬天的时候要怎么样去帮父母温温被子啊。“凊”是什么?“凊”就是凉啦,夏天的时候怎么样把房间扇一扇,让它更凉啊、更通风、更没有蚊子啊。早上问安、晚上问安之类叫做定省。“有许多节目”,也还有很多细节要研究、要交待的呀!“不知亦须讲求否”?先生您认为说心即是理,心外无理,那不知道外面的这一些节目、这些细节、为人处事的方法要不要讲究呢?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他说,当然要讲求啊!但是呢一定要有个根本在。你讲求这些方法如果没有根本,那这些讲求的方法都没有用。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啊,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说要怎么样关心父母啊、怎么样嘘寒问暖,为什么你不做呢?就是因为没这个心呐。没这个心的时候讲求再多的办法,各位有用吗?没有用的,或者说用处不大。所以一定要有个根本在,那个根本是什么呢?就是心。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从净化你的心开始,从唤醒你内在的良知开始。


那要怎么样净化我的人心呢?各位,这是个大问题哦!这就是黄庭禅存在的价值和我们教学的主轴所在。从一开始就是从你的七情六欲里面去认识、先认识。七情六欲来的时候,胸中都有一股热潮、一股热血。当你揪心的时候、锥心之痛的时候,这里面有一团的气啊非常坚硬、非常动荡,先认识这个作为开始。以这个作为开始之后干嘛?我还是痛苦啊!没有错,再来教你从这个动荡的气血里面求得解脱。其方法很简单,就是你跟它和平共处,就没事了,它就没有力量。你一抵抗,它的力量就千倍百倍。你一不用力,你不跟它对抗,你只是这样静静看着它,也不给它意义、不给它说这个感觉是好的、那个感觉是不好的,你不要这样去看它。你只是看着它潮来潮往,就会非常轻松。


就这个人欲是有办法让它对你毫无影响力的,这个就是所有古代的修行家、观照家、修炼家,所有的禅学里面的禅师所教导的,是什么呢?就是免除你的烦恼痛苦。你的烦恼痛苦是什么?其实就是情绪,从这个情绪上。所以一谈到去人欲存天理,首先就是要去人欲。人欲在哪呢?在七情。七情是什么呢?是情绪。情绪是什么呢?胸中的一股股热潮,像铅块一样压在你的胸口,像哀伤一样酸酸的,像紧张一样动荡的,像害羞一样非常热的,就是气血的变化形态所经营出来的人的七情。首先要从七情里面能够得到解脱,所以就必须先看清内心的气的流动实相。内心就是阳明先生所谓的“心即理”的“心”,这个“心”指的不是脑袋。脑袋是思维的领域,不是内心。内心是感受的领域,因为是感受的领域,所以佛家叫做“觉”,佛就是觉。这个要再深入一点则是后话,我们再慢慢地谈。


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冬天怎么样温被、怎么样尽这个孝啊,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各位,我们这样讲吧,你今天刚生了一个小宝贝,你也绝对会在冬天要睡觉的时候,你要帮他穿得很暖和,帮他盖很厚的被子,为什么?就是爱心。因为先有这个爱心,所以会做这个动作。而不是我们不去讲究父母的爱心。爱心不重要,我们就讲究温度几度的时候应该盖多厚,那就是把人给物化了,对不对?所以,最主要的是那一颗心,而不是外面的作为,外面的作为是简单的,自己会跑出来的。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


讲求夏凊,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夏天我们为什么会想弄得凉快一点、清爽一点呢?为什么要开冷气、要吹电风扇呢?原因就是在于我们也是希望为父母尽个孝,为他好我们就会想到这一些。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就是当你的愤怒、当你的敌对出来的时候啊,你知道弄凉一点对父母比较好,你也不会去弄。当你的敌对出来的时候、愤怒出来的时候,人跟野兽是差不多的。


只是讲求得此心。所以冬温夏凊也都是发自于他的内心。徐爱的问题就是说,要孝顺,待人处事有很多细节。王阳明现在的回答就是说,这些细节其实是先有那个心啦,没有那个心这些细节是出不来的。或者是只做这些细节但是没有那个心,终究最后还是没有那个心,也尽不了那个孝啊。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这里所谓“若无人欲”,人欲就是指的什么呢?七情六欲、好恶分别、我的贪心、我的嗔厌、我的愤怒、我的贪爱,就是所谓的人欲。如果没有这些来干扰的话,那我们本来里面是仁义礼智信、那个爱护别人的心、感恩父母的心。各位,你看哦,跟父母敌对的时候,讲的话很难听哦!其实平常问他,“你妈妈对你好不好?你对她有什么话要说?”他还是充满感恩的,这就可以证明,天理本来是在的,它不在的时候是被人欲给压住了。人欲是什么东西呢?七情,简单地说就是情绪。如果没有这些情绪干扰的时候,里面的天理本来就是在的。是个诚于孝亲的心,这个时候呢,自自然然就会有一个很踏实的孝亲的心。


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冬天你自然感觉到这样很冷,那要怎么样帮父母保暖,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父母都流汗了,怎么样让他更舒服一点,便自要去求个凊的道理呀,这跟保护小孩是一样的。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就是你一定要先有那个心,这是一个本末的问题啦!


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这跟种树一样,一定是根先要扎到土里呀,那枝叶就会慢慢蓬勃发展起来。所以外面的事理怎么圆满,就像枝叶,那为什么这个枝叶会圆满呢?因为那个根已经是非常健康。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至于朱熹的解法,就是先搞枝叶,说至善是每一件事,像早晨应该问安,晚上应该打电话,冬天该怎么样,春天该怎么样,夏天该怎么样。朱熹讲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在王阳明的看来就是你这个枯树没有根,在那边插枝叶,枝叶很好看。各位,我们在很多公共场所都看到那种假树,乍看一下像棵树啊,真看一下没精神,对不对?唉,就少个东西,没味道,这是同样的道理。


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所以孝子对父母有深爱的话,必有和气,讲话一定和和气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在父母面前的时候感觉是很开心,看到父母就很开心了嘛,所以自自然然有一种欢愉的颜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这个“婉容”就是和顺,很美好,让人家看起来很舒服的样子。你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父母看起来自自然然、舒服,为什么?因为你内心先散发出那个深深的爱、深深的感恩。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各位,所以世上的事物,怎么样能够做好?你有一个爱人的心你就会做好。举个例子吧,最近我们台湾有个游览车烧起来了,死了二十几个人。当时设计的时候如果有一个爱人的心,想到各种安全问题的话,那今天这个事情是不会发生的。所以这爱人的心是作为第一个根本。各位,那个游览车能够出厂都是经过法规检验的。法规上已经订定很多了,但是五根手指头伸出来几个洞?四个洞。法规写得再圆满,它也有没规范到的。它没有规定不可以的,就等于是可以,所以它设计一个暗扣,设计一个暗锁,没有犯法。各位,没有发生过这个事情的时候,你是不知道这个事情要防范的啊,这个明明白白就是漏洞会很多嘛。他明明没有犯法,可是车子却烧起来了,但是如果他是存着一种维护人的生命的心,当时有这种爱人的心,这个事情不会发生的。他就会想到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个危险发生,不是求得一时的方便。那个暗锁的目的就是说让驾驶员好操作而已,或者是让乘客不会自己打开啦。各位,逃命的时候就是要能够自己打开的,对不对,但是你却很怕平时被他打开,所以你设计了一个东西让它打不开。逃命的时候不是更紧张嘛,那不是更打不开?所以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有对人的深爱做根啦,自自然然、事事物物都会止于至善。


以上这一段师徒之间不断地的辩驳,王阳明举了很多例子,我相信我们现在都了解王阳明的心意。王阳明的心意就是世上的事物怎么做应该是很重要的,怎么样把它做好,程序怎么摆正,也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有那个心,程序出来自自然然都会很好。所以,事事物物要止于至善,先讲那个心,那个心要怎么样纯良呢?先把人欲对你的影响拿掉,人欲怎么拿掉呢?从观照作为第一步,就是格物致知这个学问的精髓所在,但这个学问一直被解错,我们有机会跟着《传习录》的脚步慢慢再往下看。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陈洪777

    原来存心比戒律更管用,行持起来那么的自然,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值得借鉴!

  • 石一悟罡

    具体事理要讲究,但根本在于对内心的改造,去人欲,存天理,才能自自然然把事理做的圆满。否则就算知道许多温情定省,孝悌的道理也做不出来。不然世间也不会有这么多逆伦之事了,世界就太平了。因此必须先要去人欲之私,存天理之本体,有这个心,则世间一切事理自然做去无不符合天理良知

  • 追梦人_6dw

    心得:1、对观照的步骤有了稍微清晰的认识,首先认识自己的七情六欲,看清气血的组合形态,其次是与之和平共处,不抵抗。现在练习觉知到情绪来了,大部分是想逃避,停留在思维层面,不能看到气的组合。2、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着,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和和气气——开心——让父母舒服,回想自己的种种行为很是惭愧,板着脸,不和善,让父母糟心。

    江湖俗子 回复 @追梦人_6dw: 宽两秒,观自在。

  • 心安既是归处876

    知道要做却不去做,就是因为没有这个心,孝心良知本来是本自具有的,因为被人欲遮蔽了,要看清欲望所在,才能去人欲,存天理。

  • bef055

    本集讲师把格物致知的学问讲得很清楚!事事物物要止于至善,先讲那个心,先把人欲对你的影响拿掉,从观照作为第一步!

  • 1586922瑞琪

    真正发自内心为人好的心是根本👍

  • 米花生_5w

    想要把事情做好,先要有那个心,那个心要怎么样存良呢,要先把人欲去掉,怎么样把人欲去掉呢?先从观照开始。受益!练起来

  • 正己而后发

    譬如树木,心为根,事理为叶。先求根后有叶

  • 如沐春风99

    有心就能把事情想办好。净化心就能办好事。

  • 长江_rw

    讲师把解脱烦恼的方法讲得好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