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亲民”与“新民”之辨?

003.“亲民”与“新民”之辨?

00:00
13:02

门人徐爱用提问的方式,引出阳明先生的回答。第一问就是《大学》里面,“在亲民”三个字,朱熹认为应该是“在新民”。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如果朱熹的说法成立的话,代表《大学》三纲领全部错误。而朱熹哪里来的胆量,说这论调呢?本集徐爱讲述了朱熹理论的依据来源,请王阳明解答,先生是如何破解这个理论呢?张讲师旁征博引,通过溯源《大学》《尚书》《孟子》等经典,将“做新民”中,新民的背景,以及“在亲民”中,“亲”字的根意,一一解读开来。一个字的背后,有着如此值得推敲的深意,真可谓是学问一通则各类经典皆全通了。


1、阳明先生坚持认为《大学》三纲领中“在亲民”不当改为“在新民”,他的依据是什么?他举了那些例子来证明?

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等五伦的深意在什么地方?


(一)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现在我们看徐爱所记录的《王阳明传习录》上卷的本文。我们看第一题,它是问答的形式。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徐爱问说《大学》里面的“在亲民”这三个字,朱子认为说应该是“在新民”而不是“在亲民”,这个“亲”应该改成“新”。


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而《大学》的传,各位记得《大学》吗?《大学》的三纲领是哪三纲领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是第一纲领,在亲民——第二纲领,然后呢,在止于至善——第三纲领,对不对?这三个纲领朱熹统统搞错了,统统搞错了要怎么样去导正它呢?现在徐爱的问答从“亲”民这个字作为一个开端,亲民搞错,止于至善一定搞错的,止于至善搞错,明明德一定是搞错的,就是这三纲领全搞错了。不止三纲领而已,连《传》都搞错了,不止是《传》搞错了,排序都搞错了。我们从这个“亲民”开始,朱熹认为“在亲民”就是“在新民”,“亲”直接改成“新”。


诶,这个朱熹我都不知道他哪来的胆敢这么说,他的意思简直就是说,孔夫子的“在亲民”的“亲”直接可以改成“新”,大学三纲领应该是“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当时孔夫子就直接写“在新民”就好了,为什么要写“亲民”,最后让你来改呢?各位,朱子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我就说他的胆子不知道从哪里来。最后当然,朱子是因为有证据,证据在哪里呢?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后章讲的就是《大学》的本文后面有曾子作的《传》,有十章。《传》里面谈到“作新民”,“作新民”本来是《尚书》康诰篇里面的“作新民”,里面还有很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是从汤的盘铭里面拿出来的,也是《尚书》里面的文章,从这些《大学》后面的《传》文章里面谈到这么多的“新”这个字,所以朱子主张“在亲民”应该改成“新民”,他是有证据的。


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那先生你认为应该遵从旧本,旧本是什么?刚刚讲过,旧本就是朱熹、程颐、程颢以前的,没被他们改正过,那时候的原本是“作亲民”。那你有没有证据呀?他说——亦有所据乎?朱熹改成“新民”是有证据的,那你一直坚持说是“亲民”,那你有什么证据呀?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各位,如果把“亲民”改成“新民”,就变成“在新民”了对不对?“新民”是什么意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但是“作新民”本来的原文是在《尚书》康诰篇里面,《尚书》康诰篇里面的“作新民”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批犯罪的人,他们居住在某一个地方,当时的周成王派康叔要去管理他们,那一批从殷朝叛变——从殷朝归顺来又叛变。犯了罪了嘛,成王派康叔去统治他们、去教育他们,让他们好好的改过自新,让他们重新作新民,所以作新民这三个字的原始意思是对犯罪者来说的,不是对平民百姓来说的,犯罪的人要让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叫作新民,那么“作新民”的“新”,跟“在新民”,“在新民”朱子的意思是天天日新其德,这两个“新”的意思,一个是有罪,一个是无罪,基本上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不能把“作新民”拿来作为“在新民”的佐证,此岂足为据!所以这不足为据。


‘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这个我有意见呐,他说“作”字却与“亲”字相对,这是徐爱所记录下来的文章,但我认为那个“作”字是有错误的,为什么?“作新民”跟“在亲民”,这六个字你要把它相对排起来,“作”跟谁对呀?跟“在”对,“新”跟谁对呀?跟“亲”对,所以跟“亲”对的是哪个字?是“新”不是“作”,所以这边说“作”字却与“新”字对是错的,应为“新”字却与“亲”字对,这两个字对就没有错,然非“亲”字义,可是“亲”却不是“新”的意思,如果是的话,当时孔夫子直接把“亲”改成“新”就好了。


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况且《大学》的《传》,各位想要了解这一段话,你一定要对《大学》的本文跟《传》有一点认识,不妨回去把它朗读个十遍,再来听这一段的话就会比较清楚。他说后面的《传》十章提到解释治国平天下的时候,对于“新”这个字,如果你说是“在新民”,可是对于“新”这个字都没有补充说明,但是里面却有很多文章跟“亲”字是有关的。


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就好象《传》里面所说的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什么叫贤其贤?就是尊敬贤人的意思,什么叫亲其亲?就是亲爱双亲的意思,你尊敬贤人就是接近贤人,也是亲的意思;你尊敬双亲、接近双亲也是亲的意思。还有后面的‘如保赤子他说对百姓如保赤子,就象母亲生完了小孩,他在哭闹你不知道他是怎么了,但是你出于一种保护他的心,你自自然然会摸索出他到底是怎么了,他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是一种亲爱的心来对百姓。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就是以母亲对小孩的态度,他现在尿布湿了,我们就为他换尿布;他现在饿了,我们就给他食物吃;是以他的需求来爱护他,所以叫做“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才叫民之父母啊。‘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以上所举的贤其贤而亲其亲也好,如保赤子也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也好,这一类都是在亲民的亲,比较符合亲的意思,亲爱的意思而不是新的意思。


‘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这一点的机密被王阳明看出来了。各位,孔夫子为什么写亲民?因为它足以包含亲亲跟仁民两重的意思在里面,亲亲就是亲字嘛,仁民就是下面的民字,用亲爱的态度面对百姓,就是仁民的意思,上面又写个亲,是亲爱的意思,亲属的意思,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个是在《孟子》里面所说的。所以,‘亲之即‘仁之’也。


为什么要写“亲民”?就是要用仁爱的态度、用爱护的态度去面对百姓,所以这个字不能改的。那么现在王阳明又举例,不止是举《孟子》的例子,现在要举《尚书》的例子,他说‘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这一段是《尚书》的原文,《尚书》的舜典里面说: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这个帝就是舜,舜告诉契说,现在百姓之间、五伦之间不互相亲密,不互相友善,那么他的仁义礼智信五品都不好,你现在做教育部长,汝作司徒,司徒就是现在的教育部长,你去教导他们五伦,让他们彼此相亲相爱,所以这边说《尚书》的百姓不亲,然后舜叫契做司徒——做教育部长,敬敷五教,你去慎重地推广五教,五教就是五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各位,父子之间讲一个字,父子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哪一个字?亲,千万不能两个跟仇人一样,跟仇人一样什么都不能沟通了对不对?君臣之间用的不是亲这个字,它是义,义是什么呢?我们两个来这里相聚,君臣一场是为了道义,什么道义?治国平天下的道义,再没有什么别的道义,我们两个的事情只跟治国平天下有关,跟这个事情无关我们都别做了,你有错误跟这个无关我就要导正你,你再不听我就要拂袖而去了,这就是所谓君臣有义。那中间两个人的相处要靠着什么才能够相亲相爱呢?这个就是看一看世界上人跟与人的关系不外乎就是五种关系啦,就是这五伦。所以敬敷五教之后,人跟人之间就会亲爱,“所以亲之也”,这也是亲的意思。


你看他现在举《孟子》也是亲的意思,举《尚书》也是亲的意思。再举尧典做例子: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


这一段是截取尧典里面的一章原文做说明的,来表示说孔夫子所说的在亲民就是亲的意思,不是新的意思。尧典的原文是这样:“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尧典里面的“克明峻德”四个字就是《大学》的“明明德”,尧典里面的“以亲九族”乃至于“平章百姓”,乃至于“协和万邦”,都是“亲民”的意思,都是让大家亲亲相爱的意思,大家都亲亲相爱了,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好,王阳明现在讲给徐爱听,就是说《尚书》里面这么多篇,所讲的重点也都是亲的意思,不是新的意思。


以上这一段是徐爱发问,第一个问题就是朱熹说新民,你却偏偏说亲民,王阳明的意思是说,孔夫子本来就说在亲民,不是只有孔夫子,孟子各处的文章也都是要亲民,不是只有孟子,《尚书》里面尧典、舜典,不是只有尧典、舜典,再举下去举不完。几乎谈到为人父母,为百姓父母,为民的父母,对待百姓的态度就是一个“亲”字,亲是什么意思?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仁民,就是让百姓之间彼此相爱,让他们五伦之间彼此相亲相爱的意思。所以,王阳明认为《大学》就是“在亲民”不是“在新民”,你把它写成“新”,它的意义就狭隘了,也忽略了为人父母跟百姓之间的关系,为人父母要有个亲爱的态度,不是只把你们弄得更新而已。以一个亲爱的态度是为它最可贵的,就象父母一样,父母不是只把你养大成人就算了,对不对?重点最可贵的是那个爱护小孩的心思,对不对?所以,朱熹不要自作主张,不能把“在亲民”改成“在新民”,他是第一个指出他的错误。


徐爱跟王阳明之间还有好多好多的对答,这些对答都很有意思,但是为什么会很有意思?是因为你对《大学》的本文跟《传》很了解。各位,所以你想要把《王阳明传习录》了解的话,先回去把《大学》的本文跟《传》好好朗读十遍二十遍,有一点基本了解,等我们再进入后面问答的时候,你就会易如反掌,要不然你听起来就会雾里看花。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思兰_bp

    仔细听来,有所领悟,很有意思

    思兰_bp 回复 @行走间的旅程:

  • 听友8978609

    通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两者概念理清了很多,好像经典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难,好想继续听下去。

  • 陈洪777

    新民与亲民相差甚远,阳明先生解得透彻。

  • Mr_Orange_

    大学 的 哪个传叫什么名字?谢谢

    听友55803362 回复 @Mr_Orange_: 大学问?

  • 黄桂凤

    做新民是对犯人来说的,“新”是改过自新的意思。👍

    秦风_ct 回复 @黄桂凤: 光讲犯人自信的话有些狭隘了。是每天都要要进步的意思。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就是这个意思

  • 听友32115687

    《大学》三纲领: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在明明德,这个老师讲的好懂有趣

  • 曉焱_yo

    原来以为艰涩难懂的尚书等四书五经,被张讲师这么一解读竟然变得如此有趣。哎呦,这次是真的爱上中华文化了

  • 宜谦诚一

    以心印心,才能读懂圣人的心,看懂圣贤经典。 不是有道理就是对的,要用心体会。

  • 追梦人_6dw

    经过阳明先生的讲解,我重新审视五伦关系,它的核心是一个“亲”字,如果能维系一个亲字,竟然可以明明德于天下。不必东奔西走去寻找各种关系的相处之道,就在生活中落实五伦就好。

  • 阿雅2021

    朱熹胆子好大,敢改孔子的大学。想想整理四书五经各大经典有功,原谅他了。

    风_cuz 回复 @阿雅2021: 大学不是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