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道家”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中)

1.5 “道家”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中)

00:00
11:11

道家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上)


一、知识点


1、道不可须于离之,可离非道也。


从本源上说,道是心的呈现,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道体现为起心动念。每个人每分钟都会有念头,这些念头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这颗心何曾离开过呢?这才说不可须臾离也,只是没有觉察到而已。圣贤一直行走在天理大道上,普通人只能行走在普通人的道上,偶尔触及到更高层面的道,也很难维持,这就是可离非道也。


2、老子


老子,本名李耳,字伯阳,谥曰聃,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3、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无为即不妄作为,需遵循客观规律而为。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图大业大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的指导下取得。


二、金句


1、一部 5000 年的道德经,并没有正面告诉我们道是什么,而是在说,倒不是什么。通过说明道不是什么来让我们领会。道,到不可言说,却可以被领会、被体认。


2、人为是两个汉字,合起来又是个汉字尾。老子主张无为,实际上是反对伪,反对造作,为就是造作。


3、道不可须于离之,可离非道也。


三、全文逐字稿


各位朋友,上一讲我们讲了儒家,讲了孔子的核心的观念人,现在我们就转入道家,老纸是道家学说的,点击了一部道德经,是道家的最重要的三步著作之一,大家的学说又能称为玄学。老子学术的核心观念就是一个道子,这道志如何把它译成欧洲语言,其实是翻译不过去的。老子道德经已经有多种欧洲语言的译本了,有英译本、德意本、法译本等等都有。如何翻译道德,以英译作励志。道德经早就有英译本来。一个道志用英语当中哪一个单词来翻译?我们回顾一下最初的阶段,人们找了一个英文的单词,叫 law l a w law 这个单词当然有两个意思,一个叫规律,一个叫法律。从规律的意义上来翻译老子所说的道,后来发现不对。牢子所说的道并不是西方思想所说的客观规律,所以这个牢就不能用了,于是改成了 way w a y way 道路方式,把老子所说的道译成道路方式,后来发现还是不对,后来又改了,改成了套 TAO 套,用汉字的发音来翻译,这叫音译道就是套。那么道家怎么译?在套后面加一个后缀ISM,学过英语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后缀表示学说主义,所以道家就叫toithm。用发音来翻译,表示彻底的承认不可抑。一个民族的哲学的核心观念无法翻译成另外一个民族的语言。西方哲学的核心观念是Logis,是这样一个希腊斯LOGOS,中国的学者也试图把它译成汉语的,最终直接一声道,后来发现不对, Logis 表示的是岩缩的结构,所以后来终于不得不用音译的方式译成了罗格斯,这也是彻底的承认不可抑。

   
现在我们来说说老子所说的道。各位大概都读过道德经的道德经第一句话是这么说,道可道非常道,到你可以去说,他,一旦说出来就不是那个道。换句话说,老子道德经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这样层意思,道不可言说,这话有道理吗?我当初在读本科的时候,读到老子道德经开头这一句话,我心里就想,既然道不可言说,那道德经还说了五千言,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道德经大概 6 个字就可以结束了吗?当时不能明白,后来才明白,老子并没有指向矛盾。

   
一部 5000 年的道德经,并没有正面告诉我们道是什么,而是在说,倒不是什么。通过说明道不是什么来让我们领会。道,到不可言说,却可以被领会、被体认。领会体认到的前提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前提就是我们必须明白,倒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我总有一个感想,倘若欧洲人早一点读到道德经,哪怕只读前面 6 个字,道可道,非常道,恐怕他们可以免除 1000 多年神学研究的迷雾。神学研究,上帝可以言说吗?倘若你把上帝作为一个严说的对象,你已经跟他并列了,你是缩者,他是被缩者,你哪怕给上帝最高的评价,这叫赞美上帝,你仍然贬低了他。你评价的对象,上帝无处不在,你的生活也是上帝计划的一部分。对一个基督教徒来说,他们就是这样理解人生的。所以老子一开始就是对的。

    
如果我们要严说道,这个前提就是把自己从道里边拖出来了,把它变成严缩的对象。你在道之外说着道,但是你怎么可能把自己从道里边拖出来?道无处不在,你也在其中。正如中庸第一段一句话中有一句话这么说,道不可须于离之,可离非道也。所以老子第一句话一开始就是对的。

   
那么现在来问老子,为什么要论道?跟孔志一样,要诊断夏商周三代中国人民生活出的毛病是什么?要找到病症,找到人民生活痛苦的根源。但是老子找到的跟孔子找到的不一样,孔子找到的是中国人心灵无家这样一个病症,老子找到的是中国人民生活痛苦的根源。在于太多的人为。

  
道德经当中有一句话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如何理解?倘若我们要跟欧洲人来解释这句话,那就非常困难,你把它直接的译成欧洲语言,欧洲人一听就在想,你是在说什么意思?你等于在说你什么事情都不做,等于做了所有的事,这算什么话?于是我们要解释了,我们的老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指不做事,而是不要人为的做事,他们更听不懂,事情不都是能做的吗?如何又不能?为了我们跟他们的说明,只能到此为止。

   
人为是两个汉字,合起来又是个汉字尾。老子主张无为,实际上是反对伪,反对造作,为就是造作。所以在老子看来,夏、商丘三代人民生活,后来终于出了大痛苦,根源恰好在与造作。比方说一个李字,孔子认为周礼很完备,应当恢复,老子就认为你就是人为来了。在老子看来,当一个社会需要讲那个理的时候,肯定天下已经乱了。老子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哲学,孔子的学说也是中国哲学,是中国数学,便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天人合一。

   
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也主张天人合一。同样主张天人合一,为什么会有儒家和道家的屈踪?因为重点的不同,儒家的重点在人,道家的重点在天。儒家认为人能红道,这是孔子说的,倒是要人去弘扬他的。所以儒家的学术重点在人,而道家的重点在天。好,这一讲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BD4EWJ

    建议背景音乐改成打火机点烟的声音

    Chen壹贰叁 回复 @BD4EWJ: 你的提议已经被采纳了

  • 王德峰教授

    感谢大家收听《王德峰的中西思想必修课》专辑,本专辑是目前全网唯一一档王老师亲自授权、亲自录制的精品课程,所有内容均是来自于王老师本人亲自讲授。知识来之不易,请大家支持正版,支持王老师的心血。王老师的粉丝们在评论区集合啦,一人一句话证明你是王老师的粉丝吧!评论盖楼回复将由工作人员转达王老师本人处,老师本人也会不定期查看回复

    山脚下的马 回复 @王德峰教授: 听过王老师讲解的《心经》、《道德经》、《传习录》、《六祖坛经》、《艺术哲学》、《资本论》、《红楼梦》、《中国命理学要义》,读过老师的《艺术哲学》、《寻觅意义》、《智慧之光——十大思想界》、《感性大我重建》等等。当然有的没读懂,有的懂了,但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加还会有更多的体悟。衷心祝愿王老师身体健康,期待早日听到您的阳明心学课程。想得到王老师的签名著作(从点赞数看来是没希望了),得到老师回复还有机会吧,谢谢老师。

  • 催眠音乐赛尔FM

    感谢楼主!真好听!欢迎大家进入我的音乐地带,点我头像。

  • 听友328435059

    大家都说不要音乐 有没有人觉得这音乐还有点韵味的哦

  • Friedlich82

    用古代智慧指导现代生活算不算刻舟求剑?如果不算,为什么?道德经如果说的是道,那儒家说的也是道吗?理学心学说的也是道吗?为什么它们都可以指导现代人?难道现代人不应该学习最新的科研成果,这样才不算刻舟求剑吗?

    听友248861171 回复 @Friedlich82: 论道是为了解决大痛苦,为了找到心的安放之处,读经典是把生命感受放到经典里提升境界,儒家是把生命感受提升到道德的境界,道家是把生命感受提升到天地的境界。现代学习的都是知识,无法提升境界,即使是科研成果也是“理”的思想的运用,但“理”的思想是严谨的,无法解决生命感受上的问题,所以古代智慧指导的是现代人的生命感受,是现代人缺乏的“境界”。

  • 放放_pt

    房间这个比喻太妙了。一切的有都是为了那无。

  • 宁不空

    刻舟求剑这个例子太有意思了,我们总是不知不觉中犯这样的错误,除了那个炒股的K线图,还有彩票店里的那个走势图也是一样的。

    介甫_Jeff 回复 @宁不空: 量化交易了解一下?K 线图就不是刻舟求剑了!

  • 笑而不语_vi

    我们一开始都有欲望,饿,权利,金钱,性等,等欲望被满足了就是无欲望,这时候就是从“有”到“无”,这时候的“无”就是目的,“无”在此刻就是满足,满足就是幸福的感受,所以“无”就是幸福的感受,老子在很早就告诉了我们实现幸福的关键!

    李小欧88 回复 @笑而不语_vi: 如果通过满足欲望的“有”而达到无欲望的“无”,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得到了小利益会想着大利益,“有”无尽,不能达到“无”;通过满足欲望而达到“无”,本身就是欲望,不是纯正的修行心态。欲望起时,思考如何放下,如何做“无”,然后行,顺势而为

  • 听友265380273

    王教授您好,非常喜欢听您的讲课,博学,生动。

  • 王堰京

    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太浅,跟王东岳讲的道德经差得太远

    圣熙罗 回复 @王堰京: 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就说太浅。如同你当年入洞房,在有脚气的指缝间摩擦了一夜,第2天就向众人显摆说“太涩”一样。 再说王东岳。先不妄加评论,就当他认知颇高来说。即如此。冰山与岩浆也相差太远了,何论好坏?白云与黑土也相差很远,何论美丑?我与你也相差很远,何论善恶? 劝“汝”再悟悟,悟了再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