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 哲学是练习死亡吗?

04 | 哲学是练习死亡吗?

00:00
11:5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哲学是练习死亡吗”?把哲学当做练习死亡,这样的观念是来自于古希腊时代的柏拉图,柏拉图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因为他接受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571-497 B.C.)的想法。我们说过毕达哥拉斯是数学家,也是哲学家,宗教家,毕达哥拉斯相信灵魂轮回,这一点影响了柏拉图。


柏拉图有什么基本的观念呢?一句话,身体是灵魂的监狱,他认为一个人真正的自我是他的灵魂,但身体的监狱把灵魂束缚在里面,如果死亡等于身体瓦解,灵魂得到解脱,灵魂是轮回的,可以不断的再生。把人的生命当做一个过程,准备让灵魂将来可以继续轮回,投胎到更好的地方,离神明越来越接近,这是他整个学说的构想。


哲学作为练习死亡,最主要就是你在这一生要尽量减低身体的干扰,比如说你有各种本能冲动欲望,要设法降低,你就会越来越觉得自由,因为你真正的自我是灵魂,如果身体的干扰少了,灵魂就更自由,可以自由的去爱好及接近智慧,这是最早的构想。


把身体当做属于成熟的世界,而灵魂它另外有神明的性质,把哲学当中练习死亡的观念,后面就开始流行了。在罗马时代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106-43 B.C.)就常常强调这一点。近代法国哲学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1533-1592)在随笔集里经常提到有关死亡的问题,他说:“从小开始非常害怕死亡,学哲学就希望与死亡这种观念共生,从事哲学思考就是学习如何死亡”。开始的时候把死亡当做人生的目标,反正最后总会结束,你这一生所做的一切都要准备到最后的结束,那是一个目标的。他后来就改变了,他说你老想着死亡,生活怎么办?就把死亡当做生命的结束,不用太担心,该来的就来了。但你活着的时候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那才是更重要的。


蒙田也承认了他这种转变,把死亡当做生命的目标转变成死亡只是生命的结束,比较重要的还是活下去这件事,他怎么样有这样的启发呢?他自己也承认是从平凡的百姓那里学到的。他说许多人直接面对死亡,并没有特别的担心,就算知道自己当天晚上或明天可能会死,照样显示出平静的面容,好像他们与死亡已经和解了,并且明白这个普遍而无法避免的事件是必然会来到的。


因为当时经常有战争,很多人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老百姓就这样子继续过日子。这种简单平凡的反应居然给了蒙田很大启发,他反而更因此去提醒我们要接受生命,热爱生命,尽量使生命的价值发挥出来。他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久,而在于你如何使用它。像这样的观念都开始转向正面。


人应该按照人的处境来安排这一生。你知道如何忠实的善度此生,那就是绝对完美的人,接近神圣的境界了。我们如果知道如何适当平静的生活,也会知道以同样的方式去面对死亡。


这个话说出来让我们想到了孔子,在《论语》里有一次子路请教老师,说有关死亡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你没有先搞清楚什么叫活着,怎么会知道什么叫死亡”,就是“未知生焉知死”。这样的观念在儒家里面把它用得非常的恰当。


我们学儒家都知道孔子说过:“杀生成仁”,孟子也说过:“舍生取义”,像“杀生”跟“舍生”那都是死亡了。但在儒家来说,知道凡人必有死,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目的的完成,这就是很特殊的观点。比如说死了,但是你完成了“仁”的要求,完成的“义”的要求,“仁义“才是人生的目的所在。当然儒家孔孟的思想可以归结于他们对人性的看法,也就是”“人性向善”。你这一生为了“善”而牺牲是完成了生命的目的,“成仁”跟“取义”都是完成的意思。


儒家方面如此,道家也不遑多让,在《老子》里面就特别说有各种灾难祸患,都是因为我有一个身体,要吃要喝要安顿,受制于各种外在的条件,必须很辛苦的工作,屈从于各种评价等等。他说:“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等到我没有身体,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换句话说,老子的智慧也是提醒你,人的身体总是在成长及衰老的过程,最后会结束的。你这一生的目的应该是“悟道”,它跟儒家不太一样,儒家是“成仁取义”,道家是要“悟道”,“悟道”之后整个生命才可能有真正的自在。


在《庄子》书里开篇就说“逍遥游”,庄子把死亡看的更直接,他说人的生就是气的聚合,死是气的分散,气的聚跟散构成了生跟死,讲的这么样简单,就跟有白天和晚上一样。最后庄子自己面临死亡的时候,特别提到天地就是我的棺材。这句话你今天思考一下,根据专家的研究,这个地球上生存过的人大约有1000亿,1000亿人现在在哪里?那不是以天地作为棺材吗?尘归尘土归土。


我们讲到死亡,它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哲学家可以就死亡这个事实做深入思考,怎么在活着的时候准备好自己,可以迎接死亡,绝不是说我忽略生命,而是因为有死亡的界限,更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 不管西方还是中国,哲学家从来不会害怕谈到死亡,你不面对死亡,不会认真的面对自己的生活。当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有句话很让大家传颂“向死而生”。


你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认真的生活,什么叫认真的生活?生活是不断的选择,你要选择做为自己。人的选择有各种可能情况,比如说我选择做别人眼中的我,或说我选择符合社会的要求,而海德格尔所谓的“向死而生”,就是要做一个真诚的自己,属于自己的人。他所谓的真诚在德文原来的意思是属于自己,你这样就会活得很踏实,很落实,我要向自己负责的。


我们谈到“哲学是不是练习死亡呢”?这个“死亡”绝不是真正的生老病死的“死”,而是要练习摆脱身体方面各种欲望的控制,要超越心智上各种相对的观念跟知识,让生命可以越来越觉得自由,不受任何束缚,能够随心所欲而不会去违背规矩,这跟孔子一样的。像庄子一样,就可以从鲲变成鹏往上飞,越来越逍遥,感觉到生命的喜悦与万物可以相通,与天地可以配合。


讲到哲学是练习死亡,这不是一个负面的词,反而是一个非常正面的。让你知道人活在世界上,你可以选择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你如果把生命完整作为一种认识,就会发现生命有界限,最后会结束。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让你更认真的面对自己的生活,这样才可以过一个负责任的人生。


我们这一集从柏拉图开始“哲学是练习死亡吗”? 做一个比较完整的介绍,学习哲学是爱好智慧,而智慧是完整而根本的。它的思维有什么特色?我们从中国的西方的对照来看,就会更清楚了。


下一集我们会进一步思考,理性反省是怎么回事,哲学是用理性的思维,朋友交往一样温和而理性的态度去探讨最后的真理。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黑眼豆豆_xk

    打卡人生哲学04 正是因为有了死亡,生命才有了价值,否则你不必思考,不必选择,更不必负责。练习死亡可以更好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或弘道、或逍遥,从骆驼变狮子,最后变婴儿

  • 嘻嘻嘻嘻嘻嘻嘻欢

    听得我热泪盈眶,做真诚的自己,属于自己的人!

  • 哈库拉玛塔塔2006

    可以真正了解生死,才能处理好人生得失和进退。

  • 赫尔克里波小洛

    有了一点点感悟 一直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就算假想也想不出来 刚刚突然好像明白了一点 人们所谓的为自己而活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就是在练习向死而生 用终点用目标来倒推我们的追求 我们的价值观

  • 听友232572626

    我也想有个人一起谈谈哲学

  • 时秀珍

    了解和接受生命有边界这件实情,以方便自己更好的安排好生活,会少很多计较,选择时不盲从也不惶恐。

  • 东燕腾

    哲学原来这么有趣!

  • 知心姐姐_心理之家

    听了几课人生哲学课程,就没有了,开始收费了?

  • 燕子课堂

    讲的好

  • 别没了qian卦

    来兮归兮